作者:李美凤,张燕玲,黄俊伟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心绞痛型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将120例拟诊为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的患者都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发生STT改变的情况。 结果 冠心病组出现STT改变的阳性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33%(P<0.01),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61.67%、62.90%。结论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可以作为诊断心绞痛型冠心病的一个辅助指标。
【关键词】 冠心病;动态心电图;STT改变
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准确地记录到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短暂的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因此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无症状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尤其是用于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发作的监测和疗效的评价。本研究对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进行探讨,以了解动态心电图的STT改变对这部分患者的诊断价值。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8年1月~12月表现为胸闷、胸痛,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经过检查排除心肌梗死、中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病等满足入选标准的病例120例。120例患者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左主干(LM)、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任一分支病变狭窄程度≥5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0例)和非冠心病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所有的患者都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使用3导联动态数字心电记录仪,将V1导联正极贴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V1导联负极贴于胸骨旁左锁骨上,V5导联正极贴于左腋中线第五肋,V5导联负极贴于胸骨旁右锁骨上,AVF正极贴于左锁骨中线第六肋间隙,负极贴于左锁骨的左锁骨中线上,连续记录24小时。观察两组患者STT改变情况。
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冠心病组STT改变的阳性率为65.00%(39/60),非冠心病组的阳性率为38.33%(23/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54,P<0.01),冠心病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61.67%、62.90%。x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心绞痛型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将120例拟诊为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的患者都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发生STT改变的情况。 结果 冠心病组出现STT改变的阳性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33%(P<0.01),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61.67%、62.90%。结论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可以作为诊断心绞痛型冠心病的一个辅助指标。
【关键词】 冠心病;动态心电图;STT改变
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准确地记录到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短暂的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因此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无症状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尤其是用于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发作的监测和疗效的评价。本研究对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进行探讨,以了解动态心电图的STT改变对这部分患者的诊断价值。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8年1月~12月表现为胸闷、胸痛,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经过检查排除心肌梗死、中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病等满足入选标准的病例120例。120例患者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左主干(LM)、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任一分支病变狭窄程度≥5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0例)和非冠心病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所有的患者都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使用3导联动态数字心电记录仪,将V1导联正极贴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V1导联负极贴于胸骨旁左锁骨上,V5导联正极贴于左腋中线第五肋,V5导联负极贴于胸骨旁右锁骨上,AVF正极贴于左锁骨中线第六肋间隙,负极贴于左锁骨的左锁骨中线上,连续记录24小时。观察两组患者STT改变情况。
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冠心病组STT改变的阳性率为65.00%(39/60),非冠心病组的阳性率为38.33%(23/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54,P<0.01),冠心病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61.67%、62.90%。
讨 论
动态心电图作为无创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一次连续记录可以获得大量连续性的心电资料,进行实验时分析和自动收集资料,提高了对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和对伪差的分辨率,在多方面显示出其全面、准确、可靠的特性。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因此弥补了普通心电图只能反映短短十余秒的心电变化的不足。它的主要价值是用以发现并记录在通常短暂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日常活动时发生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临床工作中常会见到心肌缺血性STT改变的表现,尤其随着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本研究按照动态心电图的STT改变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J点后0.08 s处压低≥0.1 mV,每次发作持续1分钟,两次发作的间隔大于1分钟,即三个“1”标准[1,2]观察各个患者的STT改变情况,结果显示在冠心病组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阳性率为65%,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38.33%,这说明在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出现STT改变的可能较非冠心病患者明显增高,同时计算出的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61.67%、62.90%,提示动态心电图的STT改变对诊断心绞痛型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有报道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差别较大,为53%~90%[3]。影响动态心电图的ST段的因素较多,如饱餐、冷饮、食物生冷、疼痛、过度呼吸、体位改变、情绪波动、睡眠欠佳、脑血管意外、内分泌疾病、自主神经紊乱、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以及心动过速、心包炎、心肌炎、心室肥大心肌梗死等均可引起STT的改变。因此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只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心肌缺血的诊断要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对心电图上出现STT的改变就诊断为冠心病是不恰当的。本研究发现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心绞痛型冠心病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仅为61.67%和62.90%,这要求我们在诊断时务必要做到细心、系统、全面、综合分析,不仅要依据心电图的表现,还要结合患者的其他情况如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相关机械检查结果,作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王斌,郭继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诊断与评价[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1,3(10):129-132.
[2]陈在嘉,赵志枢,孔华宇,等.临床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20-210.
[3]黎启华,曾秋堂.持续性STT改变对慢性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探讨[J].心电学杂志,2004,2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