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天监,任渝江,刘思源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采供托管的实施方法,规范医疗行为、预防职务犯罪、减轻医院负担、减少医疗纠纷。方法通过检查药品配送率指标、药品质量抽检、临床药品使用满意度调查等。结果与结论通过试运行,发现问题,完善协议条款,确保配送医院药品安全有效。
【关键词】 药品;采供托管;问题分析
医院药品采供托管制是医院所有者通过合同形式,将医院药房药品采供交给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责任和义务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有偿经营,明晰医院药房所有者、经营者权利义务关系,以期达到双方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药品经营管理模式[1]。我院于2009年1月把药品采购(除完成军队集中招标任务)交给一家药品供销公司集中供应,合作一年来,初步达到了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患者费用、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提高药品利润的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主要做法
1.1领导重视勇于改革医院将此项改革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大事大抓。先期到外地学习调研,对本地供应商考察摸底,反复论证,确定改革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解决难题,为改革起到指导作用。
1.2积极配合全面推开院党委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讲清改革意义,教育引导和逐级展开思想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配合改革,使极少数作反面宣传、故意歪曲改革的人没有市场,促进改革的全面推开。
1.3履行协议取得实效医院药事委员组织临床专家及时拟制《医院基本药品目录》,收录药品1535个品种;规范药品采供流程和管理制度,消耗明细清楚、成本支出明白,付款胸中有数。
2实施成效
2.1有利于提高效益减轻医院负担2009年采购药品5000余万元,医院不用先期垫付采购药品周转金,每年收取协议规定管理费,药剂科人员福利由对方负责,为医院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医院运行的周转资金,医院资金可用于全面建设,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
2.2有利于纯洁队伍预防职务犯罪药材采供改革的实施,其原供应商从80余家减至2家,降低供应商利润空间,控制临床药材促销中不正之风,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纯洁医疗队伍的目的。
2.3有利于合理用药,规范医疗行为避免了利益驱动对医务工作者临床用药的影响,使得临床诊治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降低患者的医疗开支,提高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
2.4有利于提高监管加强内涵建设药剂科有更多时间从事临床药学研究,提高药事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设立临床用药联络员,定期下科加强联系,了解临床药品动态。监管制度的规范将有效防止药品过期失效、积压。
2.5有利于降低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协议明确了合作方必须确保药材质量,承担所供药-材质量问题造成医疗伤害的责任和经济赔偿费用,使医院在临床用药可能出现事故、纠纷造成损失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3存在问题
3.1提高配送率和配送速度有药品200余个品种未能配送到位,配送率未达协议要求,原因为合作方重经济效益,不愿引进利润较低品种,“高中低”搭配不合理,部分基础药品出现缺、停、断档情况,影响了临床用药;临床药品使用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不太高。
3.2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一是地塞米松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经大区药检所抽样检测含量不合格;二是临床科室反映部分中药存在疗效不佳的情况,如中药五灵脂的炮制工艺不合格。
3.3管理制度落实还不够到位一是合作方和部分临床科室不经医院药事委员会同意,私自采购目录外品种31个。二是引资合作科室药材采供还不规范,有自行采购药品现象。
3.4合作方能力素质还需提高一是合作方负责人不太熟悉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作风不够扎实,责任心不强。二是合作方财务人员能力不强,影响资金结算效率。
4解决措施
4.1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合作方确保配送率、配送时限和药材质量的前提下,续签协议3年,补充配送率不达标和药品抽检查质量不合格的处罚条款。
4.2及时根据国家、军队医改政策和基本药品目录,调整完善《医院基本药品目录》,使医院用药“高中低”档品种齐全,临床医生用药选择余地大,适应不同患者需要。
4.3规范药剂科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与临床科室、机关职能科室的沟通协调,强化为临床科室的服务意识,确保药剂科运行更加规范。
药品价格虚高,患者负担过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降低药价,减轻患者负担,则是医疗行业进行改革的源动力[2]。药房采供托管模式作为一项改革尝试,已经显现了初步的良好效果,但任何改革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在发展中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亦民.医院药房托管初探[J].现代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697-698.
[2]梁延春,刘艳丽.药房托管过程中问题与应对[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