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波打孔治疗巴氏腺囊肿或脓肿与传统手术方法的比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0680 日期:2025-07-30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微波打孔;巴氏腺囊肿/脓肿;传统手术

 巴氏腺囊肿与脓肿是妇科常见疾病,传统方法是手术剥除、造口或脓肿切排,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创面大、复发率高。随着微创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广泛开展,我院自2007年开始采用微波打孔治疗巴氏腺囊肿与脓肿,取得较好疗效,符合现代微创观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08年8月共收治巴氏腺囊肿与脓肿48例,囊肿32例,脓肿16例;年龄26~40岁;病程最长19个月,最短6天;肿块直径最小3.0cm,最大6.0cm,其中2例脓肿低热。将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疗程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采用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WKD-VⅡ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微波频率(2450±50)MHz,设定功率20~50W。

  1.2.2 手术方法 微波治疗不需麻醉,局部碘伏消毒后固定囊肿,在囊肿或脓肿下处女膜内侧黏膜做一直径0.8~1.0cm的圆形小孔,引流囊肿内容物,同时用小血管钳钝性扩张造口以协助引流,脓肿患者术后用生理盐水、0.5%甲硝唑冲洗脓腔,并口服抗生素3~5天。对照组均在局麻下行造口术或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步骤参照《妇产科手术学》[1],术后换药并口服抗生素。

  1.2.3 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为手术或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时间;(2)手术出血量:按面积法计算,血液浸湿纱布面积10cm×10cm为10ml;15cm×15cm为15ml[2];(3)治愈率:术后包块消失,疼痛明显减轻,红肿消退,发热减退为治愈;(4)复发率: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1 巴氏腺囊肿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评价 (x±s)

  3 讨论

  治疗巴氏腺囊肿的传统方法为囊肿剥除或造口术,囊肿剥除因出血较多及腺体功能丧失而较少采用,造口术易复发。微波治疗是应用波长为1m~1mm的特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是一种波长为12.25cm的微波,微波作用于人体后使电解质偶极子产生极高频率的取向运动而产热,利用热效应使蛋白质变性、凝固,使组织碳化。对厚度在1.0cm以内的组织能表里同时热凝固[3]。对直径在3mm以内的血管能快速止血[4],无需缝扎止血,临床用途广泛,方法简单,时间短,因微波凝结血管时,不穿透血管壁,使血管内外同时凝结,所以不会引起血管破裂,术中几乎无出血。两组对照均全部治愈,随访1年,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1例复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只需在门诊治疗,降低费用,方便患者,无需麻醉,减少了局部组织水肿对手术的影响,患者易接受,可能与微波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使肌肉松弛,取得解痉止痛的效果有关。采用圆形打孔而不做线性切口,增加了引流口的面积,也使切口不易闭合,便于引流,降低复发率,但孔不宜太小。另外,微波治疗切口边缘炭化,减少了术后换药引流的必要, 同时,在其下极打孔也借助了巴氏腺的解剖部位,利用体位协助引流内容物,对10例脓肿病例也未换药,效果很好,但造口可略增大。因此手术也符合现代微创观念,由此看来,微波用于治疗巴氏腺囊肿与脓肿不失为一种既方便实惠又极具实用价值的方法,且需用的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尤其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6-269.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09-804.

  3 关铮.微创妇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05-210;342-343.

  4 刘胜,刘其芬.微波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与脓肿40例临床分析.中国美国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24-125.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