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0371 日期:2025-07-27 来源:论文网

     作者:汪受传,赵霞,韩新民,虞舜,倪光夏,李燕宁,王力宁,艾军

【关键词】 喘嗽

  1范围

  本指南制订了小儿肺炎喘嗽的诊断、辨证和治疗规范。适用于小儿肺炎喘嗽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肺炎喘嗽(pneumonia)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为主要特征。同义词:小儿肺炎。

  3诊断

  3.1临床表现

  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肺部闻及中、细湿啰音。

  3.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3.2.1X线全胸片

  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或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增强或降低。

  3.2.2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病毒学检查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

  3.2.3血象检查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4辨证

  4.1常证

  4.1.1风寒闭肺证

  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气喘鼻煽,痰稀白易咯,可见泡沫样痰,或闻喉间痰嘶,咽不红,口不渴,面色淡白,纳呆,小便清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4.1.2风热闭肺证

  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塞流清涕或黄涕,咳嗽,气喘,咯黄痰,或闻喉间痰嘶,鼻翼煽动,声高息涌,胸膈满闷,咽红肿,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面色红赤,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4.1.3痰热闭肺证

  发热,有汗,咳嗽,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4.1.4毒热闭肺证

  壮热不退,咳嗽剧烈,痰黄稠难咯或痰中带血,气急喘促,喘憋,呼吸困难,鼻翼煽动,胸高胁满,胸膈满闷,张口抬肩,鼻孔干燥,面色红赤,口唇紫绀,涕泪俱无,烦躁不宁或嗜睡,甚至神昏谵语,呛奶,恶心呕吐,口渴引饮,便秘,小便黄少,舌红少津,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转贴于

  4.1.5阴虚肺热证

  咳喘持久,时有低热,手足心热,干咳,痰量少或无痰,咯痰带血,面色潮红,口干、口渴欲饮,神疲倦怠,夜卧不安,形体消瘦,盗汗,便秘,小便黄少,病程迁延,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

  4.1.6肺脾气虚证

  咳嗽日久,咳痰无力,痰稀白易咯,气短,喘促乏力,动则喘甚,低热起伏,面白少华,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自汗,纳差,口不渴,便溏,病程迁延,反复感冒,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苔薄白,脉无力或细弱,指纹淡。

  4.2变证

  4.2.1心阳虚衰证

  面色苍白,唇指紫绀,呼吸浅促、困难,四肢不温,多汗,胁下痞块,心悸动数,虚烦不安,神萎淡漠,小便减少,舌质淡紫,脉疾数、细弱欲绝,指纹紫滞。

  4.2.2邪陷厥阴证

  壮热不退,口唇紫绀,气促,喉间痰鸣,烦躁不安,谵语狂躁,神识昏迷,口噤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抽搐,舌质红绛,脉细数,指纹紫。

  5治疗

  5. 1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法。开肺以恢复肺气宣发肃降功能为要务,宣肃如常则咳喘自平。若痰多壅盛者,须降气涤痰;喘憋严重者,治以平喘利气;气滞血瘀者,佐以活血化瘀;肺与大肠相表里,壮热炽盛时可用通下药以通腑泄热。出现变证者,或温补心阳,或开窍熄风,随证施治。病久肺脾气虚者,宜健脾补肺以扶正为主;若是阴虚肺燥,余邪留恋,用药宜甘寒养阴、润肺化痰,兼清余邪。同时,本病还常结合其他治法,如中成药、雾化吸入等。

  5.2分证论治

  5.2.1常证

  5.2.1.1风寒闭肺证

  治法:辛温宣肺,止咳平喘。

  主方: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防风、桔梗、紫苏子、桑白皮、陈皮、半夏、甘草。

  加减:恶寒身痛加桂枝、白芷;咳嗽痰多加白前、远志;如兼见内热可加石膏、黄芩。

  5.2.1.2风热闭肺证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主方:身热较甚而咳喘不剧者,银翘散主之;热邪偏重,伴有频咳、气促痰多者,麻杏石甘汤主之。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荆芥、淡豆豉、薄荷、芦根、桔梗、牛蒡子、生石膏、麻黄、杏仁、炙甘草。

  加减:若壮热烦渴,则重用石膏,加知母;喘息痰鸣加葶苈子、瓜蒌皮、枳壳;咽喉红肿疼痛加射干、蝉蜕、板蓝根;热重加大青叶、黄芩、鱼腥草。

  5.2.1.3痰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主方: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生石膏、杏仁、葶苈子、紫苏子、桑白皮、黄芩、金荞麦、天竺黄、生甘草。

  加减:热重加栀子、虎杖;伴大便干加用生大黄或礞石滚痰丸包煎;咳嗽重加前胡、款冬花;痰多加鲜竹沥、浙贝母、制胆南星、猴枣散;紫绀加紫丹参、赤芍;高热惊惕加紫雪丹;喘甚便秘痰涌而病情较急加用牛黄夺命散。

  5.2.1.4毒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主方: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芩、栀子、生石膏、生地黄、知母、玄参、连翘、虎杖、生甘草。

  加减:热毒重加虎杖、蒲公英、败酱草;伴便秘腹胀加生大黄、玄明粉;烦躁不宁加白芍、钩藤;口干鼻燥,涕泪全无加生地黄、玄参、麦门冬。

  5.2.1.5阴虚肺热证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玉竹、桑叶、百合、麦门冬、地骨皮、天花粉、生地黄、玄参、川贝母、生甘草。

  加减:反复低热加青蒿、知母、黄芩;咳甚加桑白皮、百部、枇杷叶;干咳不止加五味子、诃子;盗汗加煅龙骨、煅牡蛎、酸枣仁、五味子。

  5.2.1.6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肺益气,健脾化痰。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或人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炙黄芪、防风、半夏、陈皮、五味子、焦神曲。

  加减:虚汗多,动则汗出加煅龙骨、煅牡蛎,或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咳嗽较甚加百部、紫菀、炙款冬花;纳谷不香加炒谷芽、炒麦芽。

  5.2.2变证

  5.2.2.1心阳虚衰证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主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附子、煅龙骨、煅牡蛎、白芍、炙甘草。

  加减:面色唇舌青紫,右胁肋下癥块明显加红花、丹参;呼吸不整或叹息样呼吸加山茱萸、炙麻黄、熟地黄。

  5.2.2.2邪陷厥阴证

  治法: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主方:羚角钩藤汤加减合牛黄清心丸。

  常用药:羚羊角片、钩藤、菊花、生地黄、白芍、虎杖、黄芩、郁金、浙贝母、生石膏、生石决明、生甘草。另服牛黄清心丸。

  加减:抽搐加僵蚕、白蒺藜;痰多加天竺黄、胆南星、石菖蒲。热闭重症减牛黄清心丸,加服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丹。

  5.3中成药

  (1)通宣理肺口服液。每服10~20 mL,1日2~3次。用于风寒闭肺证。

  (2)羚羊清肺散。每服 1 g,1日2次,1周岁以下小儿酌减。用于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

  (3)儿童清肺口服液。4~12个月每服20 mL,1~3岁每服30 mL,4~6岁每服40 mL,均1日3次。用于痰热闭肺证。

  (4)猴枣散。1~4岁每服0.15 g,4岁以上每服0.3 g,均1日1~2次。用于痰热闭肺证。

  (5)安宫牛黄丸(散)。&<1岁每服1/5丸或0.3 g,1~5岁每服1/4~1/2丸或0.4~0.8 g,6~14岁每服1/2~1丸或0.8~1.6 g,均1日1次,温开水送服。用于毒热闭肺证、邪陷厥阴证。

  (6)玉屏风口服液(颗粒)。&<1岁每服3 mL(2 g),1~5岁每服5~10 mL(2.5~5 g),6~14岁每服10 mL(5 g),均1日3次。用于肺脾气虚证。

  (7)清开灵注射液。肌肉注射:1日2~4 mL。静脉滴注:1日10~30 mL,以10 %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后使用。儿童以20~40滴/min为宜。用于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邪陷厥阴证。

  (8)炎琥宁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40~80 mg,1日1~2次。静脉滴注:1日0.08~0.16 g,用5 %葡萄糖注射液或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滴注,1日1~2次。用于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

  (9)参附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 mL,1日1~2次。静脉滴注:每次10~30 mL,用5 %~10 %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稀释后使用。静脉推注,1次5~20 mL,用5 %~10 %葡萄糖注射液20 mL稀释后使用。用于心阳虚衰证。

  5.4敷贴疗法

  (1)肉桂、丁香、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15 g,红花、当归、川芎、赤芍、透骨草各30 g。高热、气喘者,可加用黄芩、黄连、大黄各10 g。研末,凡士林调制,敷贴于肺俞穴或啰音处,胶布固定,约2 h取下。1日1次, 7日为1个疗程。用于肺部湿性啰音持续不消者。

  (2)炙白芥子、前胡、丁香、肉桂、桃仁各5 g,细辛1.5 g。研末,凡士林调制,敷贴于肺俞、膈俞、膻中等穴, 8 h后取下。1日1次, 7日为1个疗程。用于肺脾气虚证。

  5.5拔罐疗法

  选取肺俞、阿是穴,佐治啰音吸收不良。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