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分析——发热症状改善的临床评价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0347 日期:2025-07-27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评价清肺口服液对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痰热闭肺证发热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30例RSV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65例,使用清肺口服液加用不含抗病毒药物的液体;对照组165例,使用利巴韦林加用清肺口服液安慰剂。应用SAS 9.1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组在发热症状改善方面,试验组在治疗第7 d超过对照组,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RSV肺炎痰热闭肺证,能够改善患儿的发热症状,但是作用缓慢,临床应用时当随证加减。

【关键词】 RSV肺炎 痰热闭肺证 清肺口服液 临床研究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是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发热是疾病早期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虽然发热是机体的正常免疫反应,有助于病原的清除,但是高热容易诱发惊厥,加剧机体代谢负担,不利于疾病康复。本文旨在评价清肺口服液在改善RSV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的发热症状方面的临床价值,以求进一步优化中医药治疗小儿RSV肺炎的辨证组方。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病例330例,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盐城市中医医院,随机分为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65例。试验组中男111例(占67.27 %),女54例(占32.73 %);年龄最小者3月,最大者6岁;身高(81.54±14.60)cm;体质量(12.88±4.56)kg。对照组中男111例(占67.27 %),女54例(占32.73 %);年龄最小者3月,最大者6岁;身高(80.89±14.21)cm;体质量(12.57±4.67)kg。2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该例精神分裂症患儿症见狂躁詈语、打人毁物,其表现属于中医“狂证”的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继受恼怒惊恐所致。初发多因肝火旺而乘脾,脾运不健,痰浊内生,痰火交结,郁于胸膈,上扰神明,蒙闭清窍而发病。日久则病势较缓,精神疲惫,时而躁狂,焦虑善惊,出现形瘦颧红、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或无苔等一派阴虚火旺之象。该患儿形体瘦弱,本属先天不足,追溯病史,发病前曾遭受家庭变故,情志不遂,肝火内盛,灼津炼液而成痰,痰火交结上扰清窍,故发为狂证,久之正气暗耗,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故而出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象。应以六味地黄丸补肾虚之本,磁石、朱砂等重镇安神而治标,针刺以调整阴阳平衡为原则。1.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小儿肺炎防治方案》[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第7版)制订。

  1.3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制定,并制定本病痰热闭肺证证候诊断标准。

  2治疗和观察方法

  2.1 方药制剂及用法

  清肺口服液(院内制剂批准文号:宁卫制1997第330号)组成:炙麻黄4 g、杏仁10 g、生石膏24 g、葶苈子6 g、桑白皮10 g、前胡10 g、制僵蚕6 g、丹参6 g、虎杖12 g、拳参12 g。每剂制成口服液100 mL。安慰剂口服液:主要成分为蔗糖,规格和外观与清肺口服液相同,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负责制剂。利巴韦林注射液由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3221,药品批号为051202)。试验组患儿均口服清肺口服液,3~12月每服10 mL,1+~3岁每服15 mL,3+~6岁每服20 mL,每日3次;静脉滴注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250 mL,每日1次。对照组按10 mg/(kg·d)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每日1次;加用安慰剂口服液,用量、服法同清肺口服液。10 d为1个疗程。2组均观察1个疗程。观察每组患儿发热情况并评分记录。

  2.2 评分标准

  以患儿肛温为准,<37.8 ℃计0分,37.8~38.6 ℃计2分,38.7~39.6 ℃计4分,≥39.7 ℃计6分。

  2.3统计方法

  应用SAS 9.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假设检验根据统计计划中不同的假设使用单侧或双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意义,以P≤0.01为有高度统计意义。

  3 结果

  见表1~4。

  表1治疗前2组发热的比较例( 治疗前2组发热情况比较,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表2治疗后第1 d 2组发热的比较例2组比较,发热症状改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第2~6 d,2组发热症状的改善比较,差别无统计意义,限于篇幅,表从略。表3治疗后第7 d 2组发热情况比较例治疗后第7 d开始,试验组发热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4治疗后第10 d 2组发热情况比较例2组发热症状分布重新趋于相同,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

  4 讨论

  小儿RSV肺炎是我国寒冷季节多发病,城市发病率尤为显著,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本病发病率还在上升。发热是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前期调查[3]发现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占75 %,一方面小儿体禀少阳,肺金燥热是其常态,复感外界风热之邪,热证即成;另一方面虽然感受风寒之邪气,但由于肺气本热,疾病有热化机转,等到出现气急鼻煽等肺炎喘嗽的典型症状时已是一派热象。《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称“肺气盛而热,又复有风冷”,提示虽然外感风冷,但还是会出现热盛表现。由此确定清热解毒为肺炎喘嗽治疗中的主要法则。《幼科全书》《幼科指南》等称其为“肺家炎”,明确指出了本病肺脏热盛的病机。

  清肺口服液中石膏清气分热,《本草蒙筌》:“邪在阳明,肺受火制,故用石膏辛寒,以清肺,所以号为白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抑制神经应激能力和减轻血管渗透性作用,能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其作用除了和钙离子有关以外,还和生石膏中的结晶水有关[5]。桑白皮清肺热、泻肺火。虎杖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专治肺家有热。诸药合用,起到清热、解毒、泻肺的功效,但以开启肺气为主,正如《伤寒论》所言“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本研究结果中试验组的发热症状改善在第7 d出现优势,说明清肺口服液的解热作用缓慢。因此在热象显著时,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特色,选取合适的清热药物,方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1987,25(1):47.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4]汪受传,朱先康,韩新民,等.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2):692.

[5]龚跃新,梁宪扬,强静.生、煅石膏的电镜观察及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21-23.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