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博利康尼、必可酮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纯西药博利康尼、必可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0.0 %,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21.4 %,总有效率为78.6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CVA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咳嗽变异性哮喘 疗效观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1]。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呛咳、无痰或少量白黏痰,通常咳嗽比较厉害,以晨起、活动后和夜间咳嗽为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部分患者伴有咽痒、鼻塞、流涕,无呼吸困难和喘鸣。临床上常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而治疗,收效甚微。目前西医以茶碱类药、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等为主治疗,近期疗效尚可,但停药后易复发。笔者从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观察导师刘晓萍主任医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并与单纯用西药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做对照,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平均(6.82±0.33)岁;病程最短6周,最长2年,平均(2.68±1.22)月。对照组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2岁,平均(7.1±0.24)岁;病程最短7周,最长2.5年,平均(2.88±1.62)月。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第6版《儿科学》[2]的诊断标准: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有效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咳嗽发作(基本诊断条件);③有过敏史、家族史;④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实验阳性;⑤除外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博利康尼(2.5 mg/片):3~5岁每次1/3片,6~14岁每次2/3片,每日3次;必可酮(每喷50 μg),每日300 μg,分3次喷雾[3]。
2.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基本方:白前、荆芥、陈皮、百部各10 g,炙麻黄、法半夏、莪术、地龙各6 g,细辛2 g。咽痒则咳者加蝉蜕、僵蚕;胸满气上冲而咳者加紫苏子、杏仁;干咳无痰者去细辛,加北沙参、麦冬、川贝母;平时易汗出、神疲、乏力者加生黄芪、防风、白术、浮小麦;喷嚏、流涕者加白芷、防风。
2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忌生冷、海鲜、煎炸、油腻、刺激食物。
2.3观察项目
观察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1月内、2月内的复发率情况。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4]
3.1.1咳嗽症状观察标准
(1)轻度咳嗽(+):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睡眠和学习。(2)中度咳嗽(++):介于轻度和重度咳嗽之间。(3)重度咳嗽(+++):昼夜咳嗽或阵咳,影响学习和睡眠。
3.1.2疗效标准
(1)治愈:咳嗽症状消失或不够轻度标准。(2)显效:咳嗽由(+++)转为(+)或由(++)转为(-)。(3)有效:咳嗽由(+++)转为(++)或由(++)转为(+)。(4)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2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 30 9 14 5 2 93.3*对照组 28 6 10 6 678.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2 2组治疗后1月内、2月内复发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2组治疗后1月内、2月内复发情况比较 (例)组别n1月内复发 2月内复发 复发率(%)治疗组30 1313.3*对照组283 8 39.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表2可见,2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1月内、2月内的复发率情况方面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咳嗽”“哮病”“痰饮”“伏痰”等病范畴。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说明咳嗽以外感风寒引发者多见,且此类患儿易于反复发病,病程缠绵难愈。根据中医审症求因原则,辨证此类患儿时除要疏风散寒宣肺、燥湿化痰止咳外,还要考虑内有伏饮且久病入络、久病必瘀。刘晓萍主任医师认为:在传统宣肺化痰止咳的基础上,加用温肺化饮和活血通络之药,如细辛、莪术、地龙等,疗效较佳。自拟方中炙麻黄开宣肺气;白前、荆芥疏风散寒;陈皮、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肺气;百部润肺止咳;细辛温肺化饮;莪术、地龙化瘀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龙、莪术等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液循环,并有抗过敏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5]。诸药合用,使肺气得宣,风邪得散,饮邪得化,瘀散络通,肺无邪扰,宣降自如,咳嗽自愈。根据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又能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43,635.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79,197.
[3]沈刚.新编实用儿科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68,484,384.
[4]辛建保,向敏,陶晓南.慢性干咳伴有气道高反应即咳嗽变异性哮喘吗?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8,21(哮喘增刊): 138-140.
[5]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