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亚平 阎娅曼 张淑凤]
【摘要】 目的 寻找预防新生儿结膜炎发生的方法。方法 将在我院出生的400例新生儿分为2组,干预组200例除常规护理外用0.9%生理盐水洗眼,2次/d,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结膜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9%生理盐水洗眼能降低新生儿结膜炎发热发生率,是预防新生儿结膜炎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新生儿;结膜炎;洗眼;护理干预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的作用下而发生的炎症反应的统称,是眼科的常见病,在产科新生儿中常见,有文献报道约40%的新生儿感染此病[1]。虽然结膜炎本身对视力影响一般不大,但当炎症波及角膜或引起并发症时也可导致视力损害[2]。为降低新生儿结膜炎的发生率,我们对200例新生儿进行预防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05~09在我科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400例,其中剖宫产166例,侧切分娩83例,自然分娩151例。按房号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0例。2组新生儿在孕周、性别、体质量、Apgar评分、母亲孕产期并发症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干预组新生儿从出生2h擦澡后开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即用0.9%生理盐水洗眼,并于每日上午抚触沐浴后和下午抚触沐浴后实施,2次/d,连续3d;对照组按常规护理。
1.3 新生儿结膜炎判断标准 出生后2~10d,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囊分泌物增多,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结膜可有点片状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结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结膜炎发生率比较(略)
3 讨论
结膜富含神经血管,对各种刺激反应敏感,与外界直接接触易受袭击、感染、外伤。新生儿结膜炎一般属感染性结膜炎,一部分来自产道感染,另一部分与出生后环境及护士或家属接触新生儿污染有关。由于新生儿泪腺发育不健全及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及时将入侵的细菌杀死或清除,使细菌在结膜囊内生长繁殖引起感染。发病后一般遵医嘱给予0.25%氯霉素眼药水、氧氟沙星眼药水或利福平眼药水滴眼做为治疗措施。
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不良反应,眼药也一样。氯霉素眼药水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有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不良反应;氧氟沙星眼药水也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产生副作用;利福平眼药水可引起全身不良反应,有畏寒、呼吸困难、头昏、发热、头痛、泪液呈橘红色或红棕色等,或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出现皮肤发红、皮疹、瘙痒等症状。这些药物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已引起临床重视。为了寻找一种预防新生儿结膜炎的有效方法,我们用0.9%生理盐水洗眼的方法使新生儿结膜炎的发生率由38.5%降低至13.5%。
0.9%生理盐水溶液属于等渗溶液[3],其pH值和渗透压与人体组织相近,对新生儿眼结膜无刺激性。采用给新生儿用0.9%生理盐水洗眼的方法,可将侵入的细菌物理性驱除,减少入侵细菌数量,并通过定时用0.9%生理盐水清洗,破坏易于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使细菌不能在局部生长繁殖,达到抑菌抗感染的作用。该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对新生儿无不良反应、无刺激性、无剂量限制等优点,并且预防效果好,明显降低了新生儿结膜炎的发生率,减少了新生儿用药机率,减轻了新生儿父母亲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是预防新生儿结膜炎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石树中.新生儿护理[M].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278283.
[2] 黎明,林跃生,陈家琪,等.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6):466469.
[3] 周爱儒,黄如彬.医学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