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强的松龙;色甘酸钠;重症春季角结膜炎
春季角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VKC)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源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1]。本病治疗多选用:①糖皮质激素局部或全身使用,效果良好但不能久用。②细胞膜稳定剂。③血管收缩剂。④其他如环孢霉素及0.05%FK-506滴眼液等[2]但价格较贵不容被患者所接受。我科自2005年1月到2010年1月对重症春季角结膜炎103例患者用局部色甘酸钠滴眼液联合强的松龙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63例中,男性97例,女66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5~38岁, 平均21.5岁,18岁以下患者占80%;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半个月,最长10余年不等。患者症状为眼部奇痒,粘丝状分泌物,夜间症状较甚。其它有烧灼感、怕光和流泪,在外部环境如风沙、汗渍、日光等非特异性刺激后,可致明显的眼表刺激症状。临床分:①睑结膜型(78例):症状特征有上睑铺路石样肥大乳头;②角结膜缘型(62例):角膜缘胶样肥厚隆起;③混合型(23例)。其中睑结膜型病例的上睑结膜面多有伪膜形成,在球结膜型和混合型病例的胶样结节中,有的可见由变性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的白色小点(Horner-Trantas)位于角膜缘。22例有角膜上皮缺损(盾状溃疡),位于上角膜缘,致视力减退。
1.2治疗方法:1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3例用强的松龙0.3ml球结膜下注射,10~15天一次,3~5次为一疗程, 2%色甘酸钠滴眼液,6次/d滴眼。对照组60例用特非那定:成人及12岁以上者,一次60mg,一日2次;6~12岁儿童,一次30mg,一日2次口服或氯雷他定: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一日1次,一次1片(10毫克)。2-12 岁儿童:体重&>30公斤:一日1次,一次1片(10毫克)。体重≦30公斤:一日1次,一次半片(5毫克)口服,用科恒(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4次/d滴眼。
2结果
2.1疗效标准 治疗后痒感、异物感及羞明症状消失, 角结膜病变减轻, 结膜充血消退, 结膜囊黏丝状分泌物消失,患眼视力增进,为病情缓解; 痒感等自觉症状减轻,角结膜病变稳定,结膜充血及分泌物减少,为治疗好转; 结膜充血不减退,角结膜病变及自觉症状无好转为无效。
转贴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103例1~2个疗程后缓解112例(68.96%),好转49例(29.70%),无效2例(1.34%),有效率98.66%;对照组60例缓解12例(20.12%),好转26例(43.73%),有效率63.85%。 3讨论
VKC可能涉及不止一种免疫学机制,直接和间接的证据提示:VKC可能属于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IgE依赖的变应性反应)。患者常有特应性或特应性家族史。泪液中组胺水平升高。组织病理学显示:在结膜实质层和上皮层存在许多脱颗粒的肥大细胞。对色甘酸钠具有良好的治疗反应。然而,仅Ⅰ型超敏反应还不能完全解释VKC的组织病理学。对其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特征的研究提示,VKC还可能是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或细胞介导型超敏反应)的组合。病因尚不明确。很难找到特殊的致敏原。通常认为和花粉敏感有关。各种微生物的蛋白质成分、动物皮屑和羽毛等也可能致敏捷近来,发现春季角结膜炎病人角膜上皮表达细胞粘附分子ICAM-1。泪液中可分理处特异性的IgE、IgG,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升高,血清中组胺酶水平下降。因此发病机理和体液免疫(IgG、IgE)及细胞免疫都有关。春节角结膜炎也见于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的病人。 VKC大多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临床病程在2~10年结膜的改变最终会消失,遗留一些无症状的瘢痕。在一些罕见病例,VKC有时会转变成特应性角结膜炎(atopic keratoconjunctivitis,AKC)[3]。
强的松龙(醋酸泼尼松龙),本品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①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②免疫抑制作用:防止或抑制细胞中介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③抗毒、抗休克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对抗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刺激反应,减轻细胞损伤,发挥保护机体的作用;临床上也常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的治疗[4]。对于VKC的治疗,球结膜下注射其抗炎作用及免疫抑制作用效果明显。但应避免长期应用致激素性青光眼和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2%甘酸钠滴眼液是一种有效的肥大细胞稳定剂,能抑制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从而阻止过敏反应介质对组织的不良作用[4]。因此我们认为应用色甘酸钠联合强的松龙简单经济,短期治疗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减少复发,对于重症VKC病例为一种有效疗法,可以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惠延年,主编.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阎晓然 王少华,主编.眼科临床用药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于
[3]徐锦堂,孙秉基,方海洲,主编.眼表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 床.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4]金同珍,主编.中国药物大词典.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