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不同年龄 患者 心理护理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卫生在人类健康中占有重要位置。
如何做好不同年龄的心理护理是我们每一名护理人员的重要课题,也是针对不通年龄患者护理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认真观察不同年龄、灵活性、主动性、需求性。从中做好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是每一名护士的职责,也是为疾病提供治愈的保证,下面本文就如何对不同年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1 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首先,应掌握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随着岁月的流逝,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已近暮年的老年人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依赖、孤独、悲观的心理,了解这些心理问题后我们首先主动接近他们,耐心交谈,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注意观察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给以及时交谈,纠正不良心理状态,同时与孤独的病人谈心、交心,以此来了解他们。多与家属联系,动员家属适当陪护,增进家属与患者的关系。护士可以给病人读报纸,讲新闻,讲一些好转的病例,以增加老年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些护理得到老年患者的欢迎,对老年患者应采用更对的安慰性、帮助性的语言,尊重、体贴、关心老年患者。
2 中青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我们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中青年是我们国家的财富,为国家建设他们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为了家庭他们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他们往往患病后的心情是焦虑、忧郁的。这需要护士通过灵活的语言技巧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取得其信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其思想负担,如:有的病人因经济收入少对于支付医药费有困难而产生忧郁心理,我们医护人员应及时消除患者的忧郁心理,与社会家庭多沟通,保证患者及时用药,消除了患者的忧郁心理。有的病人事业心较强,担心住院会影响事业发展而产生焦虑的心理,这些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诚恳的语言进行交流才能发现。青年人的思想是多面性的,他们积极活泼向上,往往得病之后或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或消极的态度,但是这样的病人因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新的医疗技术,所以给他们正确的,积极的引导性、指导性的语言,这样可纠正他们的错误的心理形态,正确的宣教性语言可使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以清醒的头脑认识疾病,相信自己,从而对战争疾病充满信心,早日回到工作岗位上。
3 幼儿患者的心理护理
幼儿的心理护理是单纯的,天真的。第一次打针的孩子对针头充满好奇,而第二次打针就会拉推,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求技术操作娴熟,还应具有爱心。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和彩色的服装转移儿童的注意力,消除孩子的紧张心理,同时消除孩子对医院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有时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如孩子看见护理人员的美好形象,听见护士阿姨和蔼可亲的语言,孩子的恐惧感就消失了,便能与护士阿姨接触,可见护士的形象、语言在孩子的心理留下一个美好的天使形象是很重要的。
4 讨论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多年护理工作实践,我们认为患者的情绪稳定,是治疗疾病的基本保证,一种良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病人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愿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备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来与病人交流,愿心理护理能为越来越多的病人更好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中华护理杂志.2006 第41卷 第4期.
[2]刘晓红.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怎样对不同年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