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训练;焦虑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通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1]。患侧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露齿、鼓腮。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液外溢,眼部分泌物增多。患者生活、工作或学习受到影响,常常表现焦虑状态。因此,笔者针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做了以下治疗方面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 年5 月至2010 年12 月在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治疗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 例,训练组20 例。见表1。入选条件:①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②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面瘫:吉兰-巴雷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瘫、外伤及肿瘤引起的继发性面瘫等;③介入时间:发病1~60 天;④无其他严重心肺疾病及器官功能障碍者。2 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强的松、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同时,针灸取穴:地仓、颊车、阳白、翳风、合谷(对侧),瞩患者进行面部的自我按摩。每日1 次,持续10 日。
1.2.2 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
1.2.2.1 物理因子治疗
①微波治疗,采用南京产WBJ-1型治疗机,应用直径为8 cm圆柱形辐射器,患者侧卧位,辐射器置于患侧乳突区,距离5 cm,辐射器稍斜向前方,辐射岩骨,内耳投影区,微热量,每日1 次,每次10 min。最大输出功率&<15 W。②低频脉冲电治疗,电极片放置部位根据面神经分支走向分4 组:耳屏前-患侧额部、乳突处-患侧外眼角、乳突处-患侧颊部、乳突处-患侧嘴角处,每组分别给予电刺激5~10 分钟。
1.2.2.2 面神经功能训练
肌力三级以下患者取仰卧位,依次主动或在助力下完成抬眉、闭眼、皱鼻、呲患侧牙等四组动作的练习,每组动作重复10 次,完成3~5 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相结合。肌力三级及三级以上患者采取坐位,训练动作同上并逐渐加阻力,增加撅嘴、鼓腮隆颊动作。对于嘴角歪斜严重者进行口周围肌的牵伸,即由治疗师用指腹将患侧嘴角向患侧耳屏处轻轻牵拉,并保持20 秒,反复数次。当肌力0或1 级时以被动运动为主,也可以手指指腹轻叩刺激面部诸肌及各穴位,逐渐提高肌肉兴奋性。肌力2或3 级时应做适量的主动运动。肌力3或4 级时可用手指加以阻力,加强肌力训练,并协助抑制健侧的肌肉运动[2]。上述治疗每日1 次,持续10 日。 转贴于 1.2.2.3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如,该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应如何预防;患病后的注意事项;生活学习方面的指导等等。
1.3 评定方法
1.3.1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
见表2。
1.3.2 面肌徒手肌力检查MMT
笔者运用MMT测试标准,结合面肌运动的特点分级见表3。
2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处理。见表4。
3 结果
表1可见2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
表4可见2组患者治疗前3 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治疗后H-B项及MMT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但对于焦虑评分项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训练组的治疗方法对于降低患者焦虑分值,改善焦虑状态更有效。
4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小进内达到高峰。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是药物治疗结合针灸,按摩等,疗效已得到普遍认可。但是,针灸作为一项创伤性的治疗,使有些患者因惧怕疼痛,心里紧张、年龄、主动配合性差等等原因而不能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加面神经功能训练的方法,无创伤,简单易学,患者能主动参与,更易积极配合,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在物理因子治疗中,①微波治疗是属高频电,其辐射能量能够达到面神经管及内耳深度,能够对面神经及其水平垂直段起到治疗作用,有镇痛、解痉、消炎作用,周围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效果显著可改善面肌的血液循环,促进面肌的功能恢复。②低频脉冲电治疗的原理是,将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运动效应,同时改善血液循环,营养局部神经肌肉,达到治疗作用。在治疗师指导下的面神经功能训练使患侧的表情肌运动,从助力运动到主动运动再进一步给予阻力,逐步诱发及增强肌力,并且通过牵伸训练降低健侧过强肌张力,保持肌肉正常长度,从而使训练更具科学性,监督性,保证了疗效,在治疗中,针对患者焦虑心理进行的心理疏导,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综上所述,面神经功能训练加物理因子治疗是一种无创,有效,科学简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35-336.
[2] 周湘明,栗先增,陈佳,等.电针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02(中):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