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单纯性肾囊肿硬化治疗的疗效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5060 日期:2025-06-04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超声引导下单纯性肾囊肿硬化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单纯性肾囊肿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入无水乙醇硬化囊肿壁患者的资料。结果 56例单纯性肾囊肿均穿刺成功,术后随访1-5年未见复发,无严重并发症,治愈率89.3%,总有效率100%。结论 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是一种替代传统手术治疗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穿刺 硬化治疗肾囊肿
  为了探索肾囊肿非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新途径,我院自2006年以来笔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了56例肾囊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经B超及或部分经CT诊断确诊肾囊肿且要求治疗者56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54岁。非肾盂旁囊肿50例,肾盂旁囊肿6例,其中囊肿直径4.0-6.0cm 30例,6.0-8.0cm 16例,大于8.0cm 10例。肾盂旁囊肿术前均做静脉肾盂造影进一步证实囊肿与肾盂或肾盏不通。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肾功能均属正常。
  仪器与方法 使用东芝纳米3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穿刺针18—22G,长15—20cm的带芯不锈钢针,本组所用硬化剂全部为无水乙醇。患者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位,腰部垫高,首先常规检查,测量肾囊肿大小,明确囊肿的位置及毗邻关系,选择囊肿最清晰,距体表最近,避开周围脏器及大血管作为进针点,做好标记,然后在穿刺区域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用消毒后的探头再次校正最佳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在B超实时动态监视下,穿刺角度以0-5度为宜,穿刺针进皮后嘱患者屏气然后快速进入囊腔,深度以针尖到达囊肿前后径的后1/3-1/2处,针尖显示满意后,拔去针芯,接上注射器,尽量抽尽囊液并送常规化验及囊液离心脱落细胞学检查。
抽出囊液后取2ml囊液与等量无水乙醇进行快速蛋白凝固试验,如有白色絮状物出现,可行硬化治疗[1],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2—3次,使囊内残液蛋白成份减少使无水乙醇充分与囊壁接触,并仔细观察抽出量是否与注入量相等,进一步排除肾盂源性囊肿或肾积水,确定针尖仍在囊腔后注入无水乙醇,注入量为抽出囊液量的1/4,如果囊肿过大适当缩小比例,[2]最多一次注入无水乙醇量不超过50ml为宜,注入无水乙醇后观察5分钟后抽尽再注入,如此反复2-3次至抽出液澄清透明,不保留硬化剂,在整个过程中应能够明确观察到针尖的位置,硬化剂的注入量与抽出量是否相等,如不能完全抽出,则必须停止硬化剂的再次注入,最后注入少量的2%利多卡因,套上穿刺针芯拔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穿刺点2-3分钟,观察4小时,无不良反应,嘱患者观察尿色,定期复查。
  疗效评估标准 囊肿完全消失者为治愈,囊肿直径缩小为原直径的1/2以上者为有效,囊肿直径缩小不足原直径的1/2者为低效,囊肿缩小不明显或无变化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结果 所有的病例均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硬化治疗后囊体的变化情况:再现期 术后1周囊液又重新产生;回缩期 1个月-3个月囊腔逐渐缩小,囊肿形态改变;闭合期 半年-1年半囊液全部吸收,囊肿消失。
  56例中囊肿完全消失50例,囊肿明显缩小4例,其中2例术前囊肿直径均&>8.0cm,半年后复查,囊肿直径缩小到3.4-4.5cm,再次经硬化治疗,半年后复查囊肿完全闭合。      3 讨论
  单纯性肾囊肿是后天获得性疾病,通常认为是来源于远侧曲管或集合管憩室[3],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是临床常见的肾脏良性病变,老年人的发病率约占37%,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数目和大小增加的趋势,囊肿的年自然增长速度为体积的6.3%[4],较小无临床症状,无需处理,动态观察,当囊肿直径较大,出现腰部酸痛不适,或压近周围脏器或血管,引起并发症,如引起高血压、肾积水等,即应给予治疗。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注入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机制是:肾囊肿的囊壁内层上皮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分泌出淡黄色液体,体腔内出血时为红色或褐色,囊内液体含有少量蛋白、氯化钠、胆固醇。无水乙醇是一种常用硬化剂[5],注入肾囊肿后,可使囊腔上皮细胞凝固及脱水破坏并产生无菌性炎症,使之纤维化逐渐失去分泌功能,达到收缩闭合的目的。
  本组56例均先通过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再次注入无水乙醇,这样使囊内残液蛋白减少,使无水乙醇更充分与囊壁接触,疗效会更好。注入硬化剂的速度要慢,过快会引起胀痛感,甚至使无水乙醉外渗到肾周围引起导剧烈疼痛。其中6例肾盂旁囊肿,实际上是肾窦内淋巴组织的淋巴性囊肿,在选择实施B超引导下硬化治疗前,一定要经静脉肾盂造影排除肾积水和肾盂源性囊肿,以免硬化剂进入到肾盂、输尿管内造成损伤。巨大肾囊肿抽液时要慢,以免腹压骤降难以适应。
   传统开放手术有损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花费高,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风险大等缺点。腹腔镜治疗肾囊肿已得到肯定,但技术要求高,在全麻下进行,可发生周围脏器损伤,高碳酸血症,腹膜后血肿,费用也相当昂贵。目前临床常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注入无水乙醇治疗的肾囊肿,是一种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可靠性的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方法,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易于接受及可重复穿刺治疗,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已将超声检查和治疗作为首选,超声显像具有实时显示,灵敏性高,引导准确,无X线损伤,痛苦小,并发症少,因此值得基层医院应用和推广。
参 考 文 献
[1]李麟荪,贺能树.介入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0.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四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666.
[3]TERADAN,ICHOKAK,MATSUTAY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simple renal cysts [J] Jurul,2002,167(1):21-23.
[4]梅骅,陈凌武,高新.泌尿外科手术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05-107.
[5]贺能树,吴恩惠.中华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