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医结合对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治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406 日期:2025-05-18 来源:论文网
作者:任天山 宁桂兰 卫建强 袁春妮

【摘要】目的:临床诊断与观察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治疗组进行详细统计与总结,并随机选5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效果.结论: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合强骨生血口服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效果明显。
【关键词】脑蛋白水解物;强骨生血口服液;脑供血不足
  我们从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用山西普德药业研制的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与应用湖南天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强骨生血口服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患者110例,收到明显效果。并随机选对照组50例单用注射脑蛋白水解物作为临床对照,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1.1选用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规格为ASR-800型CT扫描机,型号ASA-602S,器号0208338,点距0.26mm。扫描频率水平30KHZ-100KHZ,垂直:50HZ-160HZ。电压;88V-264vr.ms单相。扫描前先行数控定位,所有病例均进行扫描层厚。
  1.2在所选的供血不足治疗组55病例中,治疗好转15例,痊愈3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27.27%,痊愈率为72.72%,无效率为9%;总有效率为90%。而在所选的55例对照组病例中,治疗有效10例,痊愈10例,无效30例。有效率为63.63%,痊愈率为18.18%,总有效率为81.81%,如表1所示。在治疗组中,有头晕者45例;2例好转;好转率为18.18%疗效显著者为90例,显著率为81.81%;没有无效的。无效率为0%。其中瘫痪者70例,好转者40例;占患病总数的57.12%;具有疗效显著的20例,占患病总数的28.57%;其中10 例因年老体弱而治疗无效死亡。故无效率占12.85%;对于肌力的恢复,显著率为72.72%;10 例无效,无效率占9.09%。如表2所示。
  2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及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1)有脑循环障碍引起的自觉症状(头痛、眩晕等)
  (2)无脑的局灶性定位体征。
  (3)多伴有高血压。
  (4)有眼底动脉硬化。
  (5)有时可在脑的灌流动脉听到血管杂音。
  CT改变:无脑血管器质性病变。
  3治疗组
  (1)注射脑蛋白水解物120mg, 稀释在200mt5%蒲萄糖中静脉点滴,日一次;5天一疗程。(2):强骨生血口服液,一次10ml,一日3次,口服。
  4对照组
  强骨生血口服液, 同上用法。
  5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90%;较对照组(81.81%)有明显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详细资料,如表1。    5讨论
  (1) 脑供血不足,在其进展期间行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常规疗法,强骨生血口服液是运用现代科技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生血,滋补肝肾,填髓壮骨之功效。治疗脑供血不足尤其是中医现代化医疗的一大特色。古人曰:“正气充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充分说明了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关系,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在攻邪时必须考虑患者体质抵抗力的问题,本辨症治疗主要用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痛头晕,视物昏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能进食,自汗等病症。更好补充对脑部气血的损伤。中医还认为,本病属于年老体弱,肝肾亏虚内伤积损所致,强调活血化淤、补精养血而论治。具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之功用,故选用有效。
  中西医结合对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治验' src="/Newspic/2012229/935178883.gif" border=0>  
  (2)脑供血不足作为脑血管病的一个临床类型,多见于 50岁以上的人,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者,医生常会作出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由于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临床主要是指由于脑循环障碍引起的不固定的头痛、头重、眩晕等症状,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无脑血管性器质性改变,且不属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类病人。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系健康猪经水解制成的,具有改善急性心脑缺血,并能够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减小脑供血不足范围,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粘稠度。为一种大脑特有的肽能神经营养物,能多种形式作用于中枢神经,调节和改善神经元,并进一步使神经细胞免受缺血的损害。
  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一例发生毒付反应。可见,本方案治疗本病既安全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胡纪源.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与治疗[J]. 安徽医学, 2002, 23(3):7-8
[2]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511
[3] 袁瑞林等. 盘龙七片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56例疗效观察[A].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09增11-0074-0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