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580 日期:2025-04-30 来源:论文网
痛经是青春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痛经以其较高的发病率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尚无满意的疗法。中医治疗本病临床有显著疗效,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日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1 病因病机
  现代中医认为,其病因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脏腑功能失调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经期或经期前后受到致病因素的干扰,体质因素的影响,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 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不通则痛, 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1]。总之寒凝血瘀是痛经的主要病机[2],治疗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大法。另有医家认为本病实多虚少 ,常为气滞、血瘀 ,寒凝相挟为病,互为因果[3]。
  2 诊断与辨证分型
  2.1 诊断
  2.1.1 诊断标准: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它不适,以至影响工作及生活。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4]。
  2.1.2 临床表现: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经前12小时;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日缓解;疼痛程度不一,重者呈痉挛性;部位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痛时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甚至昏厥或虚脱。妇科检查无异常情况[5]。
  2.2 辨证分型
  临床多分虚实两类,以实证多见。实证: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虚证:气血虚弱、阳虚内寒、肝肾虚损。一般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疼痛剧烈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得热痛减多为寒,得热痛增多为热;痛甚于胀,伴血块排出不畅者多为气滞;绞痛、冷痛者属寒,灼痛者属热 [6]。
  3 治疗方法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报导很多,其疗效已被临床证实。归纳为以下六种:
  3.1 辨证分型法
  此法根据四诊所见,分为若干证型进行治疗。欧阳惠卿[6]将其分为四型: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寒凝胞中又分阳虚内寒和寒湿凝滞,阳虚内寒治以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方用温经汤加减。寒湿凝滞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气血虚弱治以益气止血,和营止痛。方用圣愈汤加减。肝肾虚损治以益肾养肝,缓急止痛。方用调肝汤。齐津丽[7]辨证分三型:寒凝血瘀型, 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予温经汤加减;气滞血瘀型, 治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湿热瘀结型,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予自拟三妙止痛汤。
  3.2专方的加减运用
  此类报导以一方为主,随其症状或证型加减药物来治疗原发性痛经。黄亮[8]自拟通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随证型加减: 肝郁气滞血瘀者加青皮、郁金; 寒凝血瘀者加炮姜、吴茱萸; 气血亏损者加阿胶、熟地; 肝肾不足者加女贞子、墨旱莲。韦红霞[9]自拟痛经汤辨证加减治疗本病 ,主要以化瘀调经为治则 ,配合理气疏肝 ,温经散寒 ,清热除湿 ,扶脾益肾诸法 ,按各型及症状变化而选用。
  3.3 专方专药法
  此类报导为方药固定不作任何加减,只要确诊为原发性痛经即可用此方药进行治疗。
  3.3.1 痛经方[10]治疗痛经散寒行气、化瘀止痛。
  3.3.2 温经舒气汤[11],温经散寒、疏肝调气。
  3.4 中成药治疗
  3.4.1 经痛消胶囊[12](河南中医学院研制)。
  3.4.2 血府逐瘀口服液[13]可调节雌孕激素 , 并具有调节精神、情绪,促进机体内环境平衡及疗效巩固的优势。
  3.4.3 月月舒冲剂 (河南宛西制药厂生产,批号:20000907) 。
  3.4.4 痛经合剂,由山东省立医院中药厂生产 ,批号 020312。
  3.4.5 田七痛经胶囊由山东凤凰制药厂生产 ,批号 0203209。
  3.4.6 痛经宁颗粒[14] 痛经宁颗粒通过调节雌、孕激素受体来调节雌、孕激素效应水平,从而促进机体趋于正常的生理平衡。
  3.5 单方、验方
  3.5.1 牛膝散[15](含酒洗牛膝3份,桂心、赤芍、桃仁、延胡索、当归、木香、牡丹皮各一份。清代程履新方)用温酒或温水送服。
  3.5.2 玄胡止痛散. [17]玄胡研粉剂,每次3 g,每日3次,月经第一天开始服。
  3.5.5 刘爱玲[18]验方:
  红花9g 红糖30g 水煎,经来即服,每日一次,连服3天。
  3.6 其它治疗
  3.6.1 针灸治疗: 朱英[19]以次寥、三阴交作为主穴。寒湿凝滞型加命门;气滞血瘀型加太冲、阳陵泉;肾气虚型加肾俞。郑兆俭[20]:气滞血瘀型:太冲、三阴交、地机、气海,毫针直刺 ,用泻法;寒湿凝滞型:气海 (或关元 )、三阴交、合谷、归来,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并配合艾条温针灸;气血亏虚型: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用补法,也用艾条温针灸。    3.6.2 穴位注射:其将药物的理化刺激作用于穴位,两者最大程度地作用于机体,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宋理萍[21]:取关元俞、三阴交,气滞血瘀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寒湿凝滞型予复方当归注射液,同时配合艾灸中极、关元、归来、子宫等腹部穴位。
  3.6.3 耳穴贴压:张振宇[22] 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 ,寒湿凝滞型取子宫、内分泌、皮质下、卵巢、交感、神门;气滞血瘀型取子宫、交感、皮质下、卵巢、脾、肝;气血两亏型取子宫、肾、肝、内分泌、交感、神门、心。
  3.6.4 穴位敷贴:治疗痛经时,多采用固定敷贴剂贴于固定穴位上,刘国兰[23]:寒湿凝滞型取麝香,元胡 ,乳香,没药,透骨草,敷贴于神阙穴;血热挟瘀型取穿山甲、赤芍、延胡索、乳香、没药、敷贴于神阙穴上,每次贴 3 d。
  3.6.5 灸法:以其温经、散寒、通络 ,在临床寒证、瘀证的治疗中广为使用。潘兴芳等[24]取子宫Ⅰ穴(中极旁开三寸) 、子宫 Ⅱ穴(中极旁开一点五寸) ,于经期前进行施灸 ,每穴各灸 10min ,每日1次 ,直至月经结束。
  3.6.6 电针疗法:陈海林等[25]选取次寥、下巨虚、地机、三阴交四穴。得气后 ,分别接上上海产 G6805 治疗仪的4个输出端 ,取疏密波 ,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有效率 90%。
  3.6.7 艾传鉴[26]认为药粥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的优点,自创韭菜粥、山楂粥、桃仁粥等。
  4 研究趋势
  中医药治疗痛经,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既治标又治本,可起到根治与防治作用。中医学者研制出一批疗效可靠、服用方便、价廉的新药。在临床上原发性痛经的分型虽较多,但其基本病理却大致相同。
参 考 文 献
[1]胡芳.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痛经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1502.
[2]曹惠英. 综合治疗原发性痛经 58 例临床观察. 光明中医, 2006,(21):16-17.
[3]武步涛. 自拟温经活血止痛方治疗痛经 46 例. 中医研究,2006 ,19(1):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 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学报,1989,4(2):70~72.
[5]乐杰主编.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第5版,380
[6]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1版,96
[7]齐津丽.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辽宁中医杂志, 2006,33(3):323.
[8]黄亮.自拟通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 56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导报,2005,11(7):36.
[9]韦红霞.痛经汤治疗痛经100例. 河南中医. 2006,26(2):50.
[10]田爱红,闵静,王传桂. 痛经方治疗痛经50例.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 21(125):51.
[11]刘洁. 温经舒气汤调治痛经体会. 河南中医,2006,26(9):36.
[12]马春芬.经痛消胶囊治疗痛经100例疗效观察,山东中医杂志,2004;23(2):73.
[13]陈磊等.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 , 2006,26(5):22-24.
[14]宋卓敏. 痛经宁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药效观察.中医药学刊. 2005,23(6):965-968.
[15] 缪锋.牛膝散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临床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1):29.
[17]韩蓉、韩云.痛经中医治疗简介.陕西中医函授, 1998,(5):34.
[18]刘爱玲.痛经小验方.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0):61.
[19]朱英.针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65例.四川中医,2004 ,22(9) :92 - 93.
[20]郑兆俭.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2): 78-81. 
[21]宋理萍.辨证分型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28例.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916.
[22]张振宇.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痛经 40 例. 河南中医,2003 ,23(4) :51.
[23]刘国兰. 脐疗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100 例. 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7) :504.
[24]潘兴芳,黎波、李志道. 艾灸子宫 Ⅰ穴、子宫 Ⅱ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30 例.上海针灸杂志 , 2004 ,23(8) :27.
[25]陈海林,王全权. 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及护理.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3 ,3(16) :1937.
[26]艾传鉴. 妇女痛经药粥疗法.药膳食疗研究,2000,(3):17 .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