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435 日期:2025-04-29 来源:论文网
作者:盖福亮 马雪芹 董晓霞

【摘要】目的 探讨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针对献血者心理、身体、休息、饮食等方面进行教育,制定出规范的模式,由接待人员亲自进行指导,采血、体检者再补充,把健康教育切实落到实处。结果 献血者能够自觉地配合查采人员的各项操作,顺利完成献血。并提高了自信心,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结论 对献血者实施健康教育,是切实以献血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提高献血服务,提高血站人在献血者心中的地位及信任度,改变血站形象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 献血 健康教育
  血液关系到人的生命。自《献血法》实施以来,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1]。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更需要懂得献血知识,健康教育是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2]。献血不仅是奉献他人,而且还要自己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规范对献血者的健康教育,使献血者能够主动、自觉、科学地配合,顺利完成献血,减少了献血反应发生率。2009年9月,我们对210例到采血车献血的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献血者210例,男102例,女108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48岁,平均年龄32岁,有85%的初次献血,15%的再次献血,51%的有陪同者。
  2 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目标 使献血者能够了解献血的一般知识,需要配合的内容及方法,达到能够主动、自觉、科学地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献血过程,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树立自信心。
  2.2 健康教育的方法 从献血者一上车即开始健康教育,并在献血前反复教育,进行现场指导,根据献血的起始过程,随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人员安排由接待者负责,体检者、采血者检查把关,不足之处再补充,切实落到实处。根据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的不同,可采用口头、书面、现场讲解等各种形式相结合,各有侧重点。
  2.3 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2.3.1 献血前健康教育 向献血者详细介绍采血人员、体检者、采血环境及所用耗材,告知他们都是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所用耗材都是一次性的且符合国家标准的。献血者最怕献血后影响身体健康,传染上输血传播性疾病,可以向他们介绍多次献血的例子,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公民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挽救亟待输血病人的生命,而且可起到定期检查身体,提高生存质量作用。献血不但帮助他人,而且还可帮助自己和家人[3]。讲解献血前查体的注意事项,各项检查结果是否符合献血标准。    2.3.2 献血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保证穿刺一次成功,嘱献血者握拳、松拳交替进行,头靠沙发,尽量保持情绪稳定、放松。讲解血液的组成成分,占体重的比例,顺便讲些献血者感兴趣、轻松的话题。献血者献血时,始终需要保持心情愉快和充满荣誉感。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双臂肘部的卫生清洗,入座采血时,需配合采血护士核问回答姓名、年龄、血型。将肘部血管暴露比较好的手臂放好,被采血的手臂放置位置尽量与心脏呈一水平线,以保持血流通畅。在采血进程中,全身放松,避免造成皮肤或肌肉收缩而影响进针所产生的过度痛感,同时可主动向护士咨询有关献血方面的知识,以增进对献血知识的了解。此外,在献血中须保持适度的安静,以减少不必要的烦躁感。倘若出现心慌、气闷、出冷汗、口渴或坐不住等感觉时,应立即告诉采血护士或巡回医生,以便采取处理措施。因血管较细或血流不畅时,需按护士要求予以积极配合,在整个采血过程中,手臂不可随便运动[4]。
  2.3.3 献血后的健康教育 交待注意事项,按压针眼10分钟,24小时内避免针眼处沾水,保持针眼处清洁,以防感染。注意饮食搭配,适当补充营养,吃些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水果,献血后当天不要参加剧烈运动或通宵娱乐活动[1]。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献血者实施健康教育,是切实以献血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血站工作人员在献血者心目中的地位及信任度,改变工作人员形象的重要举措。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使工作人员主动自觉地做好各项工作,实现对献血者的心理保健,满足献血者的心理需求,消除献血者不良心理反应,对献血事业的发展起到增效作用,同时对周围陪同人员起到健康教育的作用,使他们对献血有正确的认识,完善献血健康教育,有利于采供血医护人员的培养。面对献血健康教育新课题,血站医护人员要不断学习多学科综合知识,使献血健康教育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无偿献血工作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王文秋,刘作功,王勤友.献血输血500问[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20.
[2]包家明,霍杰主编.护理健康教育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22.
[3]姚丽英.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北京: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4):182.
[4]献血进程中注意哪些问题.新华陕西中医药网.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