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之新闻媒体研究(2000-2018)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71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记者品质图景的内容分析

(一)研究设计
1. 样本构成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创刊时间长,办报经验丰富,在国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备受国内读者关注,也深为外国政府、外国媒体及机构重视,其记者节报道内容丰富,类型齐全,在庆祝行业节日,颂扬新闻理想,感召责任使命,表彰优秀典范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通过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9),以 2000 年-2018 年每年的 11 月 8 日为中心,前后各延伸一周作为时间界限,先得到所有记者节相关报道。再通过全文阅读, 剔除与记者品质无实质关系的文本,最终获得 86 篇报道,作为本研究的样本。这里需 要提前解释的是,由于经过数据库检索和纸质版翻阅两种方式,反复核实,仍未获得 2002 年《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因此,本文并没有涉及 2002 年记者节报道中记者品质图景的考察内容,特此说明。
2. 分析方法
采用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多层次的分析研究。首先,先依据报道题目、报道版面和报道时间对样本进行常规性统计整理,为研究图景呈现视角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将 86 篇样本通过 python 平台的第三方库解霸(jieba)和词云 (wordcloud)进行统一性和各年份的分词、统计及可视化处理,为后续分析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打下基础。
..........................

(二)统计结果
1. 针对报道样本的编码
由于《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涉及以记者为中心的多个话题,本研究仅选取其中包含记者品质表述的报道进行分析,得到的样本在每个年份的数量分布具有偶然性,因此报道样本的编码在每个年份的数量分布也是随机的。所以,以下不再从历时性上,对报道样本编码的数量变化进行过多探讨。只将 2000-2018 年的所有样本作为一个整体,对 《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进行记者品质呈现时,在报道形式、报道主题、报道版面等方面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特此说明
(1) 报道形式
在报道形式方面,经过统计,86 篇研究样本中,各报道形式数量差异较大。其中, 消息 67 篇,通讯 9 篇,评论 8 篇,图片 2 篇,各报道形式数量在总体报道中所占的比 例,如图 1-1 所示。

(2) 报道主题
图 1-1 样本报道形式占比图 研究样本中涉及的报道主题可以分为讲稿原文、会议活动、典型人物和其他四种。其中,讲稿原文主题 11 篇,会议活动主题 20 篇,典型人物主题 12 篇,其他 43 篇,各报道主题数量在总体报道中所占的比例,如图 1-2。

..........................

二、《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建构

(一)记者品质图景的构建视角
1. 来自他者的角色认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等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新闻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深刻,记者职业群体的社会地位也愈发重要。党和国家将新闻媒体视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将记者视为舆论引导的重要的“宣传员”,赋予媒体和记者一定的意识形态使命。
在《人民日报》历年的记者节报道中,呈现大量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中国记者节纪念会议、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中国记协理事会等会议的会议报道。有记者节当天活动中的重要讲话的原文,还有致新闻工作者的节日贺信或慰问信,如《在中国记者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写在第七个中国记者节》等。通过这些文本,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会对新闻舆论工作成绩和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表达对新闻工作者角色功能和行业未来发展的期许。这其中就包括诸多对于记者品质的论述。
回望《人民日报》近几年的记者节报道:2016 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刘云山出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 会,会见与会人员及获奖者代表,并对中央主要媒体和各级媒体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①2017 年,习近平在致中国记协成立 80 周年的贺信中赞扬了中国记协一直以来为党和人民对我国新闻事业做出的贡献,并提出了“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要求;②2018 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建设提出了“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总要求,其中特别指出新闻战线,“要当表率、做示范,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工作队伍”。

《人民日报》几乎每年都有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记者节当天出席庆祝和表彰活动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高屋建瓴,从党和国家的层面,提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期盼和寄语。这一视角下建构的记者品质是宏伟大气的,它常常是将新闻工作者与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反复强调和突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记者群体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这些论述位于记者节前后的重要版面,在构建记者品质方面显得十分具有权威性,主要构成了记者品质政治素养维度的建构。
..........................

(二)记者品质图景中的角色指向
1. 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美国著名新闻人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在我国,新闻媒体不但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而且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①基于这样的基本特性,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新闻舆论工作都和党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新闻战线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开展政府决策调研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对《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进行高频词统计时,在词频大于 10 的 168 个词条中,政治素养类的占 30 个。“人民”“群众”“党和人民”这些高频词都在突出政治素养维度的记者品质,“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服务”“与时代和人民同行”“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做人民的记者”等类似的表述,也验证并明确指向了记者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角色定位和职业形象。

新世纪以来,记者在推动政策改革,行使舆论监督和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作用。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2003 年,《农民日报》记者组成 8 个小组分赴各地进行深入采访调研,赶在农业两会召 开前,于 1 月 4 日刊发题为《特产税,一个正在圈点的句号》的报道,使农业税问题在当年全国和各省两会得到热议,推动了我国农业税的最终取消。2003 年《南方周末》发表《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一文,引起了全国乃至海外各界的关注。随后媒体界共同发力,进行舆论监督,督促案件的审查,最终促成了我国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2005-2014 年,内蒙古新华社记者汤计 9 年间连发 5 篇内参稿件,不图名利、不畏权势,以笔为武器,为民请愿,最终促成了呼格吉勒图冤案的平反昭雪。在诸如此类的重大媒介事件中, 记者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以手中的笔,说实情,讲实话,为党和国家谏言献策, 代人民群众传达心声,这样的职业形象也越来越为党和国家、社会公众以及群体自身接受和认可。

...............................

三、《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记者品质图景特征 ............................. 25

(一)平衡:2000-2018 年记者品质图景的整体特征 ....................... 25
1. 基于词频统计的记者品质图景分析 ................................. 25
2. 样本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结构特征 ............................... 27
四、《人民日报》记者品质图景的构建意义 ................................... 33
(一)他者视角下的建构,传递了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者的关注 ............. 33
(二)自我视角下的建构,抒发和表达记者的自我意识 ..................... 34

四、《人民日报》记者品质图景的构建意义

(一)他者视角下的建构,传递了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者的关注
舒德森曾谈到,“在民主社会里,按照不同的组合及侧重,新闻也通常承担着信息提供、调查报道、分析评论、社会同情、公共论坛、社会动员主要功能。”①记者通过写作,排列组合语言结构,形成新闻稿件,呈现媒介事实,构建拟态环境,影响大众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注焦点和认知方向。很多时候,这种排列组合形成的背后凝结着的是一定的政治色彩和宣传功能。这就使原本作为“新闻代理人”的记者,拥有了另外一个角色 ——公共宣传代理人。

2000 年 11 月 8 日,首届中国记者节庆祝大会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的丁关根出席并发表讲话,向新闻战线的全体工作者致以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为党的新闻事业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表示敬意。 ②此后 18 年,各级领导人都会出席记者节相关活动,向新闻工作者致以慰问。这些报道通常位于头版或要闻版,是媒体进行主题宣传,彰显新闻报道导向性的重要体现。《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登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对新闻工作者的慰问信, 在建构记者品质图景的同时,也展示了党和国家对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者一如既往的重视和关心。
..........................

结语

守者”等角色指向。
再次,《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具有一定的呈现特征。总体来看, 每年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精神品德这三个维度的记者品质几乎都会被提到。各维度之间的结构相对稳定,各类相关词在总相关词中所占的比重基本平衡。但从各个年份来看, 2000 年、2003 年、2008 年、2013 年、2014 年和 2018 年 6 个年份,受到当年社会环境和行业状况的影响,各维度相关词在数量和比重上打破了相对平衡,有所变动。
最后,《人民日报》记者品质图景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意义。从构建视角看,他者视角下的建构,传递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者的关注,自我视角下的建构,抒发和表达记者的自我意识;从构建特征看,因时而变的图景,传达了社会热点,响应了国家政策,维持平衡的维度分布,巩固和塑造了记者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