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文学对现代汉语连词“而”的认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18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正如邵敬敏先生所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所以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特别是语法,只有词汇没有语法,词汇再多也只是一盘散沙,而用语法把词汇组成符合规律的句子,人们就能够用这些句子进行交际,因此语法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虚词在汉语语法中有重要的地位,虚词的运用对汉语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某些语法结构有或者没有虚词对结构关系以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联合关系的“爸爸妈妈”加了虚词“的”——“爸爸的妈妈”以后,它就变成偏正结构,同时语义也随之而改变。再如:“小明、小丽”——“ 小明和小丽,小明或小丽”由“和”与“或”的连接,使整体性成立,而且逻辑关系也被限定了。
汉语语法中分有实词和虚词,连词是虚词的一类,它的语法作用是把两个词、短语、分句或句子连接起来,以显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若根据其所连接的对象划分,连词可分为三类:一、只连接词和短语:与、及、和、跟、同、或等;二、只连接分句和句子:尽管、如果、即使、既然、只要等;三、既能连接词或短语,也能连接分句或句子:而、而且、并、并且、或者、还是、只有、因为、由于、不管、不论、无论等。但若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划分,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联合关系可分为并列关系、选择关系、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偏正关系可分为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让步关系、转折关系、取舍关系和目的关系。但在这么多的连词中,只有连词“而”一词既可以表示联合关系又可以表示偏正关系,所连接的对象极为丰富,词、短语、分句、句子都可以连接,在书面语和口语中使用频率都很高,由此可见“而”字使用极为灵活,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但大多数人很少使用它或者不用。“而”有它特有的功能,是其他连词所不能代替的,因此本人选择泰国学生对现代汉语连词“而”的认知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题目,目的是考察泰国学生对汉语连词“而”的认知、使用情况以及偏误,以此信息作为进一步研究泰国学生学习连词“而”的教学建议的材料。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范围及语料来源说明
一、研究思路
笔者首先以 Robert Lado 在《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1957)中,所提到的“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把母语的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因此,对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进行系统对比,可以预测和描写可能引起和不会引起困难的地方。”①为依据,对现代汉语连词“而”与相应的泰语连词进行对比,分析出汉语“而”与相应的泰语连词的异同。笔者利用此异同预测泰国学生可能引起的偏误来设计问卷,并进行田野调查收集材料、整理语料、分析问卷、归纳偏误,从而归纳出偏误的特点,以及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通过采用这几种方法总结归纳泰国学生对现代汉语连词“而”的掌握情况,并探讨解决偏误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范围
对象范围:本论文以泰国佛统府網銮区公立健华学校的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为对象(2012 年第二学期(2012 年 10 月至 2013 年 3 月))总共 33 名学生。佛统府網銮区公立健华学校是 1948 年 4 月 1 日兴起,至今已有 65 年的教学经验。本校的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汉语,所以这里的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接触汉语的时间大概为 15 年:幼儿3 年、小学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学习时间较长。同时汉语教师都有中泰两个国藉的人才,所以 70%以汉语为教学中介语。另外,教材也非常丰富,有泰国本土出版,大陆出版,台湾出版,所以可在此丰富的材料中选取符合学生的教材。此外,学校还规定学生必须以汉语为日常交际语。由此看来本校的汉语教学基本因素有: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已具备,因此笔者选择了健华学校高中三的学生作为本论文的对象来探讨泰国学生对现代汉语连词“而”的认知。
内容范围:本研究的内容是泰国佛统府網銮区公立健华学校高中三的学生对现代汉语连词“而”的认知、使用情况产生偏误情况并对此提出的教学建议。

第二章 现代汉语连词“而”与对译的泰语连词对比研究

第一节泰国学生学习连词“而”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基于本章第一节至第三节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预测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连词“而”的难点或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如下:
一、语序不当
上述的对比例子可显出汉-泰语语序有相同的、有相差的。所以泰国学生学汉语常出现的偏误之一是语序不对,偏误原因是汉语的定语和状语一般放在中心语前边,而泰语的定语和状语一般放在中心语后边。词汇方面的偏误是用词不当,因为汉语词汇有很多近义词和同义词。
二、受母语思维影响
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常以母语的知识、经验去思考目的语,所以很多目的语特有的东西,学生是意识不到的,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利用目的语特有的规律。例如:一般泰语一个连词只能表示一种语法意义,所以泰国学生会不知不觉的以为汉语连词也是如此。而实际上汉语连词“而”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教师的引导。
连词“而”把表示方式、目的、原因等的状语与后面的动词短语连接起来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连词“而”把表示方式、目的、原因等的状语与后面的动词短语连接起来时,可能觉得很难或很容易。这是因为这种用法是汉语特有的规律,泰语是没有的。若按照 Stockwell(1965)、Practor(1967)和 Ellis(1985)等人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目的语对应的难度等级来衡量的话,此用法对泰国学生来说是最难掌握的。但笔者有另一种看法,凡是特别的、特有的,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汉语语序法是汉语特有的,所以学生可能对其用法的印象最深,掌握时间就更快。

第二节 学生个人信息调查
笔者针对泰国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连词“而”的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设计,调查结果如下:

从图表2可看出男女学生比列相差较大,女学生占79%,男学生占21%。


第三章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21
第一节 学生个人信息调查 ............................... 21
第二节 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 ............................. 22
第四章 泰国学生使用连词“而”产生偏误的原因以及教学建议 ... 34
第一节 泰国学生使用连词“而”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 ....... 34
第五章 结语 ............................................... 38

第四章 泰国学生使用连词“而”产生偏误的原因以及教学建议

第一节 泰国学生使用连词“而”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
一、 连词“而”的用法复杂,灵活多样
连词的数量并不多,常用的就有“和”、“跟”、“与”、“或”、“但是”、“如果”、“所以”、“还是”、“或者”、“无论”等等。但就只有“而”可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以及连接状中关系,其他连词若表示并列就不可以表示转折,同样若表示转折就不可以表示并列。所以学生在教学连词“而”时如果缺少了老师的指导可能很少有学生知道连词“而”是有如此灵活多样的用法。从问卷第四段的结果来看我们可知,由于学生不够了解连词“而”,导致不少学生不回答一些问题,也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回答了问题,但是使用泰语的思维方式为主来回答的,所以所答的题缺乏理性分析,错误率较高。还有第七段的问卷可以显示出学生对连词“而”所表示的各种语法关系的了解程度比较低。
二、连词“而”的规律不明
汉语连词“而”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一个较为活跃的连词,所以有不少学者对“而”字的用法和意义进行过详尽的考察,但连词“而”的用法及意义仍然未被统一。本文在第二章列出了五本书和八篇期刊对连词“而”的意义及用法做出了探讨,可各书的想法不一。连词“而”的灵活用法以及各书给的定义不一,使学生很难对连词“而”进行掌握。

第五章 结语


汉语连词“而”是虚词中最为活跃的一个词,所以使用时会让人感到琢磨不透,可是我觉得它的魅力也就在于这一点。本文通过查阅各种有关于连词“而”的文献,发现未有一书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着手。本文通过相关的语料分析泰国学生对连词“而”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的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将弥补这方面的空白。笔者在文中将汉语连词“而”与泰语中相应的连词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预测泰国学生学习连词“而”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并针对连词“而”的相关用法进行问卷设计。通过相关的数据总结,发现泰国学生对连词“而”的认知并不是很好。在调查的对象中,其学习汉语的时间平均为 13.09 年,新汉语水平考试平均为 5.12 级,但用连词“而”翻译句子的答对比例才有 39%,对连词“而”表示什么关系答对的比例也只有 34%。另外,笔者对造成泰国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连词“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发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连词“而”本身使用情况的复杂性,其二是母语负迁移的作用。最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前人理论给教学泰国学生的教师们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如: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规则,重视个体认知风格,重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汉泰对比分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讲述语言通俗易懂和重视每个学生的特点。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