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肾嫌色细胞癌误诊肾结核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8100 日期:2025-03-2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肾肿瘤;嫌色细胞;结核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1岁,因“左腰部胀痛不适2年,加重1月”入院,伴尿频、低热,无肉眼血尿,查体:心、肺、肝、脾无异常,左肾区叩击痛,尿常规无明显异常,曾在外院两次B超提示肾囊肿,CT平扫及增强分别描述左肾上极占位,肿块类圆形约2.5 cm×3.8 cm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肿块边界清楚,其底部稍有不规整. IVU示左上组肾盏拉直、伸长,肾盂上缘可见弧形压迹.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未发现异形细胞,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诊断为肾结核. 抗痨治疗后行病灶清除术,术中见左肾中部背侧有一约3 cm×4 cm的肾包膜,呈暗褐色改变,囊性,质软,以注射器抽吸出褐色液体约15 mL后病灶萎陷,切开包膜见病灶空腔约3 cm×4 cm×3 cm,组织液化坏死,以刮匙搔刮坏死组织,并切除其包膜. 术后病理报告为嫌色细胞癌,癌细胞组织学分级为Ⅰ级. 再次手术行根治性左肾切除. 肿瘤标本切面呈暗黄色,有完整的包膜. 术后应用α干扰素300万U肌注,3次/ wk,共12 wk,未行放疗及化疗. 定期行B超、CT, 胸片检查,随访2 a无复发转移.
  2讨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1],目前多将其认为是肾细胞癌的一个亚型,约占同期肾癌的4%~5%,50岁以上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1. 由于该肿瘤生长缓慢,并具有较完整的包膜,临床上多因肿块增大产生局部压迫症状而就诊,部分因肾集合系统受累而出现血尿. 临床上以典型型多见. 组织学分级多为Ⅰ,Ⅱ级. 此类肿瘤极易误诊,本例即因肿块大部分坏死液化而误诊为肾结核,未观察到肿块底部肾实质密度变低为癌组织侵犯,术中未送快速冰冻切片亦为误诊原因,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也未能真实反映病情. 起初误诊为肾囊肿,而后误诊为结核行抗痨治疗及手术. 肾结核临床表现可有午后低热、盗汗,明显脓尿、脓血尿,早期肾盏肾盂的破坏显示不佳,肾实质内可见边缘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增强后有造影剂进入,为结核空洞;病变进展,显示部分或全部肾盏肾盂扩张,肾实质内呈多个囊状低密度影,CT值略高于水;病变累及肾盂及输尿管,使其璧增厚、僵直. 不典型肾结核易与此类肿瘤相混淆. 我们认为肾癌根治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因嫌色细胞癌的恶性度低于其他类型的肾癌,若肿瘤≤3 cm可考虑行肾部分切除术或肾肿瘤剜除术. 目前认为肾嫌色细胞癌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 应用后反而因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而致肿瘤复发, 术后常应用生物免疫疗法提高患者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取得较好疗效. 肾嫌色细胞癌预后好.
【参考文献】
  [1]刘复生. 肿瘤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792-1794.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