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声心动图对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944 日期:2025-03-25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关键词】 心动图 川琦病 早期诊断
0引言
川崎病(KD)对心脏的损害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病因之一[1]. 近年来K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非典型KD上升比例明显. 非典型或不完全KD的概念是只有个别的几项符合第三届国际KD修订的诊断标准[2],无特异性,目前较难与其他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从而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带来较大困难,患儿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延误病情,加重预后. 既往超声心动图对于非典型KD的早期诊断研究较少. 在此我们对40例非典型KD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进行了全面性的回顾总结分析,试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非典型KD早期诊断的价值.
  1临床资料
非典型KD患儿40(男28,女12)例,男女比例为2.3∶1. 年龄3~12 mo 5例,1~3岁22例,3~5岁9例,5~12岁4例. KD病理过程分为四期[3],超声心动图观察时间:急性期每周检查一次,2 a内每3~6 mo复查,以后定期复查. 采用美国PHILIPS sonos 5500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12 MHz. 患儿左侧卧位,对于不合作婴幼儿可用适量镇静剂. 取胸骨左缘第三肋间,显示大血管短轴切面后,轻微调整探头位置及方向即可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略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探头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及回旋支,再由大血管短轴切面略朝右上显示右冠状动脉开口及主干. 仔细观察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的内膜回声情况,内径有无扩张、狭窄或动脉瘤形成. 采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标准[4];冠状动脉扩张,内径&<4 mm,0.160.3;巨大冠状动脉瘤内径&>8 mm,CA/AO&>0.6;病变多为广泛性. 本组40例KD患儿中,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者19例(47%),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2例(30%),冠状动脉瘤4例(10%),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2%),心包积液2例(5%). 单纯左冠状动脉受累8例(20%),单纯右冠状动脉受累6例(15%),左右冠状动脉均受累5例(12%). 超声心动图所观察记录的病程及病变情况为,由发热第1日开始计算病程,冠状动脉病变超声心动图最早检出发生在起病第5日,0~10 d共检出6人(15%),第11~26日为检出高峰期,共检出12人(30%),26日后共检出1人(2%),并且观察到20日后出现病变扩张的冠状动脉开始回缩.   2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可对非典型KD并发的冠状动脉管径的改变,病变累积的部位及心脏受累情况做出准确直观的评价,非典型KD并发的冠状动脉扩张和内膜的改变,最早在发病后5 d超声心动图即可做出明确诊断,而在40例非典型KD患儿中,26 d之内共检出其中冠状动脉病变的有18人,占所有检出病例的95%,这进一步表明,超声心动图可在亚急性期(28 d以内),对非典型KD并发的冠状动脉病变做出准确判断.我们还观察到扩张的冠状动脉20 d后开始回缩,表明超声心动图能动态观察冠状动脉扩张及其演变过程,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5]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7%.
【参考文献】
[1] Nakanura Y, Yanagawa H, Ojima T, et al. Cardiac sequelae of Kawasaki disease among recurrent case[J]. Arch Dis Child, 1998, 78(2):163-165.

[2] 王宏伟. 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2):120-121.

[3] 夏焙,吴瑛主编. 小儿超声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6-247.

[4] 王新房主编. 超声心动图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26-727.

[5] 梁羽常. 川崎病的心血管改变及其防治[J]. 临床儿科杂志,1991,9(1):28-3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