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钻孔桩处理深基坑支护,能减少边坡开挖,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基础工程投资。
关键词:钻孔桩 软土地基 支护
1 引 言
用钻孔桩对泵站主厂房进行深基坑支护具有技术可靠,机具设备简单,操作技术易于掌握,简便等特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于利用钻孔桩进行泵站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及施工工艺作一探讨,并对处理效果予以评述。
2 工程概况
屈龙角引水泵站作为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城南碧程的主要引水泵站,位于佛山大堤石湾段8+030处。泵站由进水闸、进水涵、进水前池、泵房、出水渠等组成。泵站设计引水流量12m3/s,装设2台1400ZLB5.5-3.5型立式轴流泵,配315kw电动机,总装机容量630kw。
引水泵站位于市区,泵房两侧10~12m即为2~4层高的房屋,地面高程约4.20~4.70m,基坑底面高程为-4.80m,若全部采用自然放坡形式进行基坑开挖,则需要大量拆迁,既延长工期,又增加费用。根据实际地形及开挖基坑深度,决定考虑部分支护。需要支护的总长度为35.10m,主要为进水前池12.5m、主厂房段20m及出水渠段2.60m。
3 工程地质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为:
⑴素填土:2.10~3.00m,灰色,由粉质粘土及少量河砂堆积而成,松散;
⑵粉质粘土:2.10~5.15m,浅黄色,含粉砂质,粘性较强,流塑~软塑;
⑶中细砂:1.55~4.90m,浅黄、灰色,含少量粉砂、细砂,局部夹粗砂薄层,石英质,饱和、松散;
⑷淤泥质粉质粘土:0.40~1.80m,灰黑色,含有机质,粘性较强,流塑;
⑸残积粉质粘土:1.30~2.50m,浅灰、浅黄色,由泥岩风化残积而成,可塑~硬塑状;
⑹泥岩:1.20~2.80m,紫红色,强风化,含粉砂质,胶结程度差,呈坚硬土状。
4 深基坑支护设计
4.1 基坑支护方案比较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对屈龙角泵站的深基坑支护,参照以往的工程经验,我们采用三种方案进行比较:1、拆除周围房屋,基坑全部采用自然放坡,不进行支护;2、放坡+钻孔桩挡墙+支撑支护;3、放坡+土钉墙支护。现将三种方案比较列表如下:
基坑支护方案比较表
表4-1
比较项目 |
方案一 自然放坡 |
方案二 放坡+钻孔桩挡墙+支撑 |
方案三 放坡+土钉墙支护 |
方案设计 |
拆除开挖基坑范围内的房屋,基坑自然放坡开挖。 |
不拆除基坑周围房屋,对基坑进行放坡+钻孔桩挡墙+支撑支护。 |
不拆除基坑周围房屋,对基坑进行放坡+土钉墙支护。 |
拆迁面积(M2) |
1600 |
0 |
250 |
施工难度 |
容易 |
较容易 |
不容易 |
施工进度 |
慢 |
快 |
较慢 |
防渗效果 |
不好 |
好 |
较好 |
工程估算投资(万元) |
370 |
145 |
182 |
对三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方案二具有投资省、施工较容易、能加快施工进度及防渗效果好等优点,故决定采用方案二,即采用放坡+钻孔桩挡墙+支撑支护方案。
4.2 基坑支护方案计算
根据拟定的基坑支护方案,由于钻孔桩挡墙挡土高达6m左右,且地基上部为软弱的粉质粘土,经初步计算仅采用悬臂式的钻孔桩挡土,则钻孔桩桩径需在1.60m以上,但如采用钻孔桩上部加支撑的,则桩径仅1.0m即可,经济上是节省的,结构上是安全的。支护设计方案平面布置图见图1,支撑结构见图2。对基坑支护取三个典型断面,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S].)进行计算,计算成果见表4-2。
4.3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根据计算成果,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如下:
⑴采用1:1.0边坡放坡至0.80m后,设2.0m宽的施工平台;
⑵钻孔桩桩径1.0m,混凝土强度为C25,桩中心距0.98m,桩顶高
程0.80m,桩底高程-14.00m,桩净长14.80m,座落于强风化粉砂岩或
泥岩上。
基坑支护挡土桩计算成果表
表4-2
|
断面一 进水前池陡坡段 |
断面二 泵房段 |
断面三 进水前池反滤段 |
桩顶高程(m) |
1.50 |
1.50 |
1.50 |
基坑底面高程(m) |
-3.00 |
-4.80 |
-5.10 |
支护高度(m) |
4.50 |
6.00 |
6.60 |
桩后土压力(t) |
32.37 |
50.58 |
51.77 |
需支撑力(t/m) |
16 |
25 |
26 |
桩身最大弯矩(t-m) |
36.71 |
71.70 |
74.26 |
桩身配筋 |
16Φ16 |
18Φ20 |
19Φ20 |
配筋率(%) |
0.40 |
0.71 |
0.74 |
⑶钻孔桩顶设宽×高为1.00×0.70m的冠梁,支撑梁支撑在冠梁上。
⑷支撑梁采用Φ600,壁厚8mm的钢管,支撑梁间距5m,共7根,在中部设工字钢支承柱及水平系梁,支承柱及水平系梁均采用Ⅰ25a工字钢。
⑸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前后端各挖集水井,各配一台潜水泵抽水,以控制地下水位。
转贴于5 深基坑支护施工
5.1 施工顺序
钻孔桩――钻孔桩顶冠梁――基坑开挖至-2.00m――支撑梁施工――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3.00~-5.10m。
5.2 工艺要求
⑴布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孔,要求布孔位置准确;
⑵必须确保设计桩长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⑶钻孔桩应采取跳钻法施工,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⑷钢筋笼制作及安装:纵向钢筋的接口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口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纵横钢筋交接处应焊牢;钢筋笼外侧需设砼垫块,以 确保钢筋保护层;
⑸灌注砼时,应确保水下砼的质量;
⑹钻孔桩施工容许偏差:桩径D容许偏差为+100,-40,桩垂直度偏差为小于0.5%;
⑺冠梁施工前,应将钻孔桩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干净,桩顶以上露出的钢筋长度应达到设计长度;
⑻支撑梁体系施工时,支撑梁、水平系梁、支承梁均应焊接牢固。
6 质量检测
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已完成的深基坑支护进行了检测,分述如下:
⑴桩体直径及桩位偏差检验:在钻孔桩施工完成后,选择了5个点进行现场开挖,检查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见表6-1。
桩体直径及桩位偏差检验结果表 表6-1
检验点编号 |
1 |
2 |
3 |
4 |
5 |
桩体直径(mm) |
1.06 |
1.08 |
0.99 |
1.05 |
1.03 |
桩位偏差(mm) |
4 |
3 |
2 |
1 |
3 |
⑵桩体砼强度检测:对达到龄期的桩体砼强度进行现场回弹检测,检查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
⑶钻孔桩支护挡墙水平位移检测:在支护挡墙冠梁及房屋基础上每侧各设4个观测点,共4个观测点。在开挖前、支撑梁施工前、基坑开挖完成后及基坑回填土前各观测一次,观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
⑷支撑梁(Φ600钢管)轴力检测:在主厂房基坑整个开挖过程中,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对7根支撑梁分阶段进行应力监测,掌握各支撑梁的应力和变化情况,做到信息化施工。监测表明,支撑梁轴力小于设计应力。
7 效果评价
从检验结果看,钻孔桩的直径均已达到设计要求。在基坑开挖和泵房下部结构施工过程中,钻孔桩挡墙位移、支撑梁轴力均符合设计要求,完全满足泵房下部结构施工需要。同时,由于钻孔桩中心距采用0.98m而不是1.00m,让相邻钻孔桩少许交叉,各钻孔桩之间无地下水渗漏,钻孔桩挡墙防渗效果显著。
8 结 语
通过上述工程实例介绍,在施工场地狭窄的市区,应用钻孔桩挡墙支撑支护进行开挖是切实可行的,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既能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又能减少基础工程投资,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因此,该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介。但是,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认真计算钻孔桩的嵌固深度;
⑵计算钻孔桩的剪力及最大弯矩;
⑶适当分配支撑梁的轴力。
参考文献:
1. 地基处理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08.
2.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 JGJ 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4. JGJ 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