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启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本文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实际点火过程,应用着火理论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 键 字: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过程分析及注意事项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点火过程分析 注意事项
1 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CFB锅炉简介
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八期工程装有四台DG410/9.81-9型CFB锅炉,系东方锅炉厂引进美国FW技术制造。采用了高温分离物料、固态排渣、干式输送、平衡通风方式。两台锅炉配一台200MW汽机,锅炉蒸发量为410t/h,床温 896℃,每台锅炉前墙配有四台给煤机,额定给煤量为46.93t/h,总风量为36.1 万Nm3/h,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给煤速关阀可快速切断燃料,防止烟气反窜烧毁给煤机皮带;点火方式采用床上、床下油枪联合点火,左右两台床下风道点火器的出力为1650kg/h,占总热容量12%B-MCR,四台床上油枪的出力为500kg/h,占总热容量8%B-MCR,油枪出力通过回油量进行调节。
2 出现的问题
2002年12月后相继投产的四台CFB锅炉,点火过程中出现主要问题如下:
2.1 底料太厚或太薄,底料太厚,炉膛床压6.5kPa以上,不仅使油枪出力增大,点火风道温度升高,延长了启动时间;底料太薄,炉膛床压4kPa以下,点火后期赶火升压,主汽温度迟迟上不来,延误并炉时间,负荷也不易带上。
2.2 汽包壁温差偏大。在点火初期,最高上下壁温差短时间内达到了50℃以上。
2.3 点火风道烧红。特别是在快要达到投煤条件时投油过程中,为使床温达到投煤条件,流化风量相应减少,造成点火风道油枪出口处的温度短时间内达到1300℃以上。
2.4 床温多次反复。特别是投煤过程中,由于风煤比不合理,造成床温在600~800℃之间多次反复,延长了启动时间。
2.5 点火过程中,由于给煤机故障,导致大量煤进入炉膛,在点火后期床层爆燃,炉膛结焦。
3 着火过程理论分析
3.1 着火热
流化床锅炉的点火,是一个将床料由冷态加热升温至煤的着火温度,直至投煤进入正常运行。这就要求进入床中的热量Q1,应大于床中散失的热量Q2,随着床温的升高,存在一个热量动态平衡问题。点火过程中床温较低,床层向悬浮段辐射放热较小、向周围环境的散热也较小、不排渣、溢流灰少、离开床层的惰性物质显热也很小。
故上述动态平衡关系式可简化为:Q1≥ Q2=Qg+Qit+ Q4b +Qbh;
可写为:Qbh ≤Q1- Qg- Qit -Q4b
其中Qg表示烟气带走的热量,Qit表示传给受热面的吸热量,Q4b表示离开床层的可燃物热量损失,Qbh表示床层物料吸收的热量,它提供了入炉煤的着火热。分析如下:
1)烟气带走的热量Qg多少与流化风量大小相关(此时二次风量较小);
2)在受热面已定,一定的床温下,受热面的吸热量Qit相应稳定;
3)煤质及煤粒的粒度分布影响离开床层的可燃物热量Q4b损失大小;
4)底料的厚度及粒度分布关系到床层物料吸收的热量Qbh的大小,即入炉煤到达着火点时着火热的大小。
3.2 热力着火条件
在CFBB点火过程中煤粒的燃烧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干燥和加热。
2)500~600℃时,挥发分析出及燃烧。
3)700℃左右时,颗粒的膨胀、一次破碎。
4) 800℃左右时,焦碳的燃烧、二次破碎及磨损。
要使煤粒混合物着火稳定,不仅床温要达到煤焦非均相着火温度,还要满足其热力着火条件:
Q1≥Q2
dQ1/dT≥dQ2 /dT
可以在实际点火过程曲线的拐点处看到两次较明显的床温飞跃。
用上述着火理论,对实际点火过程进行分析及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实际点火过程分析
下图为某炉实际点火过程及厂家提供的升温曲线比较,由此可将点火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1 点火前的准备
1)底料,点火前静止床层高度,应保持在600mm~800mm,这主要考虑到做冷态流化试验及点火过程中床料的消耗,一般到投煤时炉膛床压维持到4.5到6.0kPa较好。床层太厚,则Qbh升高,炉膛床压6.5kPa以上时,不仅使油枪出力增大,耗油量大,点火风道温度升高,延长加热时间,而且由于炉膛床层点火过程中处于微流化状态,有可能造成局部流化不良,点火后期低温结焦;床层太薄,炉膛床压 3.5kPa以下,一方面床料蓄热能力不够,点火后期赶火升压,主汽温度迟迟上不来,延误并炉时间,负荷也不易带上;另一方面易造成床面吹穿,流化不良,如果炉膛内存有大量未然尽煤,点火后期爆燃时,易造成高温结焦。根据点火需要,应及时排床料或补充床料。
2)床料粒度、给煤粒度极其粒度分布应合理 ,控制在0~8mm,1 mm以下分额应占到50%以上。对于床料一般使用筛分过的CFB锅炉炉渣,其粒度及其粒度分布易符合要求;对于给煤主要由一次破碎机筛分控制,主要目的细颗粒引燃性能好,粗颗粒做着火后期维持床温用。粒度太细,易使离开床层的可燃物热量Q4b损失增大,用于着火需要的热量Qbh减少。
3)作好冷态流化试验,确定最底流化风速。试验结束后,检查床面应平整,不得有“凹凸”现象,防止点火过程中局部流化不良。
4)油枪雾化片应清洗,否则易造成油枪出力调整不灵敏。
4.2 投油枪过程
4.2.1 通过调整油枪出力及配风,初始温升率应控制在3℃/min左右。目的一方面控制点火风道、炉膛内耐火耐磨材料温升率不太大,以免造成裂缝或脱落。另一方面,由于床温与热烟气温度相差较大,温升率不会太小,由实际升温曲线看,投油枪过程中温升率较大。 一般先点一只床下油枪,待床温变化率上升不太大时,可依次点燃第二支床下油枪及床上油枪。
4.2.2 流化风量控制在9~10万Nm3/h,达到微流化状态即可。
4.2.3 汽包壁温差应控制在50℃以内。由于循环流化床整个炉膛床温比较均匀,炉内床料蓄热量大,其水循环建立较快,点火过程中汽包壁温差一般能控制在30℃以内。如果给水温度较低,省煤器再循环管投入,会造成给水短路,直接进入汽包内,在汽包压力1 Mpa以内,使汽包壁温差短时间超过50℃。
4.2.4 快要达到投煤温度时,床下油枪的出力已较大,应控制其出口处的温度小于1300 ℃,防止点火风道烧红。一要合理调整流化风量及环形冷却风量,不能一味减少流化风量;二要调整油枪出力;三要巡操就地加强监视。
4.3 投煤过程
河北华电石家庄有限责任公司给煤机的投煤条件之一为床温达到580℃。达到投煤条件后,可以启动给煤机投煤。一般投煤分为点动给煤、连续给煤两个阶段。
4.3.1 点动投煤
一般启动两台给煤机B、C,每次一台,点动2t/h左右,投煤3~5min,停止投煤,观察氧量变化及床温升率变化,一般当床温先降后升且逐渐增大,氧量下降时,可判断已着火,一般实际投煤至煤燃烧,使床温达到最大值需要4min左右,注意在床温变化率下降时,及时点动投煤,反复几次使床温上升到650℃以上。其中氧量反映风与燃料配比,床温变化率反映热力着火第二个条件。
4.3.2 连续投煤
床温650℃以上时,可用一台给煤机连投2~5t/h左右的煤量,观察着火情况,当床温升率持续上升,能保持1~3℃/min的变化时,可判断已着火,否则应停止给煤机运行,进行点动给煤。一般冷态点火连续投煤时的床温比温态点火要高一些。
4.3.3两次床温跃升
在达到730℃前的以上过程主要完成煤的燥和加热、挥发分析出及燃烧、少量细煤粒的燃烧。床温虽然不断上升,但煤并未完全燃尽,在床内积聚的焦碳较多。
1)当床温730℃左右时,出现第一次床温跃升,床温升率可达6℃/min以上,这是煤粒膨胀及一次破碎引起的。
2)当床温800℃左右时,出现第二次床温跃升,床温升率可达8℃/min以上,这是由于达到煤粒的焦碳着火温度,积存的煤粒爆燃引起的。
当出现床温跃升,流化风量不能加太快,应观察床温变化率的变化趋势,发现有下降趋势时,注意及时补充相应的煤量,否则出现Q2≥Q1, dQ2 /dT≥dQ1/dT的情况,由于CFB锅炉的热惯性大,致使床温下降较快,此点把握不好会使床温多次出现反复。
4.3.4 在投煤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炉膛结焦的可能性高度引起注意,并积极采取措施:
1)给煤机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大量煤进入炉膛未燃烧,引起床温的持续下降及床压的快速升高。
2)炉膛发生剧烈爆燃时,应根据情况果断停止所有风机运行,待床温下降到较低时,重新置换床料,点火升压,这可能是防止结焦的最佳时机。
3)在炉膛发生爆燃后,出现以下现象:(1)氧量较低,甚至到零后才恢复正常;(2)锅炉发生床温高MFT,床温超过1100℃(一般床温测点显示温度比床上温度低100℃~150℃);(3)床温测点分布不均,尤其存在床温测点偏高(超过950℃)且持续不降时;(4)床压、风室压力和布风板阻力出现了一些不对应现象,床压与风室风压可能一致。(5)增减煤量,床温、床温变化率、氧量和负荷等参数反映不明显。
4)以上现象均是炉膛结焦的征兆,首先应增大一次风量,加强排渣,确定炉内的流化工况是否正常及是否存在结焦现象。如果判断为结焦而且排渣、置换床料后,各种参数及炉内流化工况仍无好转,应紧急停炉,进行清焦作业,不得存有侥幸心理,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4.4 停油枪过程
随着给煤量及流化风量的增加,床温800℃以上后,应逐渐降低床上、床下油枪的出力,一方面避免煤与油争氧,一方面节省燃油量。床温达到830℃以上稳定运行时,可逐渐退出床上、床下油枪的运行。此时要注意监视两个特征参数:一是炉膛上部出口温度能否上来,二是炉膛出口氧量能否达到稳定预想值,它们都直接反映了炉膛内燃烧、流化工况的好坏,否则应补充床料、加强流化等手段达到理想燃烧、流化工况。
5 注意事项
5.1 点火前底料的厚度应保持在600~800mm,床料及给煤粒度及其粒度分布应合理,投煤时炉膛床压维持到4.5到6.0kPa较好。
5.2 如果给水温度较低,尽量不投入省煤器再循环管运行。
5.3 为防止投油枪过程中床温上升较快,可调整油枪出力或不同阶段更换床下油枪的雾化片,使其出力依次增大。
5.4 快要达到投煤条件的燃油过程中,对点火风道应加强监视,不应一味减少流化风量。
5.5 要建立床温变化率的趋势概念,特别是床温的两次跃升之时尤为重要,流化风量不宜减的过快,且当床温变化率有下降趋势时,注意补充相应的煤量。
5.6 炉膛爆燃时应根据情况果断停止所有风机运行,掌握防止结焦的最佳时机。爆燃后应根据参数综合判断,加强排渣,判断为结焦后,置换床料及排渣也不能使炉内流化工况好转,应紧急停炉,进行清焦作业,不得存有侥幸心理,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5.7 点火后期,要加强对炉膛上部出口温度、炉膛出口氧量两个参数监视,辅助判别炉膛内燃烧、流化工况的好坏。
总之,本文通过实际点火过程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以避免点火风道烧红、炉膛结焦等事故的发生或点火时间的延长,以供业界同行参考。但影响点火过程的因素复杂,有待于进一步分析,使点火过程在规定时间内更加安全、平稳。
参考文献:
[1] 岑可法,倪明江,骆仲泱等著,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2] 刘德昌、阎维平主编,流化床燃烧技术,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