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前几年,大理供电局高压输电线路上的鸟害故障呈逐年上升趋势。工作人员在防鸟措施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经历了人工驱鸟、安装固定式防鸟措施和大量安装防鸟刺三个阶段。如今,防鸟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分析了高压线路鸟害故障原因及其特点,从云南高压线路防鸟害措施的研究历程总结出有自己特色的实践经验,并对今后的云南高压线防鸟措施提出自己的主张。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鸟害;实践;措施
1 高压线路鸟害故障原因及其特点
鸟害故障发生的原因是鸟群或体形较大的鸟长时间在杆塔上休息、嬉戏,特别是在傍晚和晚上,它们就会汇集到杆塔上,把大量的粪便留在杆塔构件及绝缘子上,严重地段杆塔上部塔头上基本全部覆有鸟粪。
造成高压线路跳闸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它们的粪便,当鸟站在绝缘子挂点上方构件上排便,粪便就落在绝缘子裙边上,由于其粪便存在粘连性,而沿绝缘子裙边下滑并不断拉长,致使绝缘子串爬电比距减小。当绝缘子串爬电比距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在高电压作用下,就会造成带电导线沿绝缘子串对杆塔构件放电,导致线路发生接地故障而跳闸,在线路故障巡查中,我们曾经发现过偶尔有鸟在线路击穿瞬间同时被电击死,坠落在地面的情况。另外一种普遍情况是因为鸟粪在绝缘子上不断堆积,造成绝缘子表面严重积污,形成污秽层,在雾、露、霜、雪等气象条件下,污秽层湿润后,使其表面电导率增加,绝缘子泄漏电流急剧增大,产生局部放电并发展为沿面闪烙,造成线路发生接地故障而跳闸。
高压线路上的鸟害故障有以下特点:一是鸟害故障基本发生在冬季,一般是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这个时间正是北方候鸟到南方过冬的时间;二是鸟害故障基本都发生在晚上,有时还是凌晨的5、6点钟;三是鸟害都是发生在直线杆塔悬垂绝缘子串或者是耐张杆塔引流线悬垂绝缘子串上;四是发生鸟害故障的区域附近均有水库、池塘或湿地等;五是发生鸟害故障的直接原因都是由鸟粪引起,所以这些鸟的体形一般都比较大。
2 高压线路防鸟害措施的研究与实践经验
自从2002年1月份大理供电局输电所管辖线路首次出现鸟害故障跳闸以来,我们在防鸟害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实践,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归结起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工驱赶鸟阶段。
在我们的高压线路首次发生鸟害时,开始以为这只是一次偶然事件,我们就及时更换了有闪烙痕迹的绝缘子,因为要保护鸟类,不能伤害它们,就安排人员在现场采用喊叫、放鞭炮等措施驱赶鸟。因为鸟害基本都发生在冬季夜间,有时还是在凌晨5、6点钟,所以工人在冬季寒冷的夜间要几次到杆塔现场驱赶鸟,有的发生鸟害的杆塔距村镇距离很远,就只能在车上休息。后来随着鸟害程度的不断加重,说明人工驱赶鸟的防鸟害措施效果不理想,因为人在这基杆塔旁驱赶鸟,它们就飞到邻近的杆塔上,人走到邻近的杆塔旁,它们又飞到其它杆塔上了,曾经就出现过鸟害故障在间隔不长的时间内发生在同一个杆塔上的情况。所以,这种措施即费人工又折磨人,而且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更重要的是达不到防鸟目的。
第二阶段:固定式防鸟措施的探索与实施阶段。
首先我们采用的措施是在绝缘子串挂点处安装了铁丝网并挂铃铛。
这种措施目的就是让鸟不易落在绝缘子挂点上方,而且当鸟落在碰到铁丝网时,铃铛就会响,还会将其惊走。实施铁丝网并挂铃铛后,经过我们追踪检查,虽然在安装点处没有再次发生鸟害故障,但还是发现安装点下的绝缘子上依然有新鸟粪,也就是说这一措施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防鸟目的,而且很有可能会再次发生鸟害故障。经过我们进一步的分析,找出了这种措施存在以下缺点:(1)铁丝网的密度不够时,就有鸟落脚的间隙;(2)铁丝网的网刺较短,对鸟的妨碍作用不大,而且铁丝网强度大,鸟还可以站立在它上面;(3)所挂铃铛惊鸟作用效果不大,原因是时间长了鸟就习惯了,也就不怕了。
其二是在绝缘子串挂点处第一片绝缘子上安装硅橡胶防鸟罩。
由于铁丝网并挂铃铛未能达到让鸟停留在绝缘子挂点上方的预期目的,我们就把探讨研究的方向转到鸟粪上,也就是控制鸟粪不落在绝缘子上面。为此我们联系了厂家,定制了硅橡胶防鸟罩,安装在绝缘子挂点处第一片绝缘子钢帽上下方(如右照片所示)。
但采用这种措施的效果更糟糕,由于硅橡胶防鸟罩本身强度不够,而且在野外自然条件的冷热作用下,硅橡胶防鸟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发生变形和边角下塌,基本失去遮挡鸟粪的作用。在2005年12月8日,在所辖220kV大剑I回线和110kV燕鹤线又发生了鸟害故障,故障点已安装有硅橡胶防鸟罩(如下照片所示)。
其三是在绝缘子挂点上方安装钉子板。
2005年是我局线路鸟害故障最严重的一年,在我们实施了上述两种措施后,鸟害情况依然很严重,特别是在220kV大剑I回线139塔和110kV燕鹤线#66塔上,虽然安装了硅橡胶防鸟罩但还是发生了鸟害故障,当时我们可以说对鸟害已经是束手无策了,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们只有采取在220kV大剑I回线和110kV燕鹤线鸟害严重的地段上安装钉子板。具体方法就是在绝缘子串挂点上方,根据杆塔横档宽度,切割大小适合,保证安装后钉子板能覆盖绝缘子瓷裙外测不少于10-20cm的范围。安装时预先在钉子板上打孔,将钉子板平铺在绝缘子串挂点上侧横档上,并用铁丝绑扎固定。安装钉子板的防鸟害效果很好,但是钉子板野外要经受风吹雨淋,不久就会变形、腐烂,所以安装钉子板只能是临时措施。当时也考虑安装铁皮等更为牢固、耐用的板材,但是其成本高、安装不便以及因为是非绝缘体安装过程中还存在触电和故障的风险,而且当时紧迫,所以就不考虑其他材料了。到后来采用了安装防鸟刺措施后,我们就把所安装钉子板全部拆除了。
在我们为防鸟害措施绞尽脑汁,可谓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却突然柳暗花明了,因为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提出曾见过北方供电部门安装防鸟刺的防鸟措施,于是我们就与省内的兄弟单位的线路管理部门交流防鸟经验,并根据了解的情况设计制作防鸟刺,成型后的防鸟刺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分中相和边相和水泥横担三种(如下照片所示)。
防鸟刺支撑角铁的长短根据铁塔横档宽度而定,在安装时首先确定安装地点和需要借助的塔材螺栓,然后拆下螺帽将防鸟刺支撑角铁套入螺栓,最后将螺帽上回去扭紧。防鸟刺支撑角铁安装好后,就可以拆开钢绞丝绑扎头,回开钢绞丝,最后均匀地将各股钢丝散开。安装后地时间实际情况如下照片所示:
第三阶段:大量安装防鸟刺阶段。
防鸟刺制作成型后,我们就基本能肯定它的防鸟作用,所以在2006年的11月份就在220kV大剑II回线36基杆塔上安装了126个防鸟刺;在2006年的12月份又在110kV燕鹤线47基杆塔上安装了134个防鸟刺,以后陆续在我们所管辖线路有鸟类活动的区域大量安装防鸟刺,截止到2007年10月31日,我们在9条线路的重点区域上安装了防鸟刺2705个防鸟刺。从我们大量采用防鸟刺措施以来,我们所管辖线路的鸟害故障已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经过统计,2005年我局110kV~500kV线路的跳闸次数为31次,其中鸟害8次,占25.81%;2006年我局110kV~500kV线路的跳闸次数为36次,其中鸟害2次,占5.6%;截止2007年11月30日,我局110kV~500kV线路的跳闸次数为21次,其中鸟害0次;统计数据说明,我们安装的防鸟刺防鸟害故障成效显著,是我们开展防鸟害工作以来效果最为明显的措施。
3 今后高压线路防鸟措施的研究方向
目前,防鸟刺在防止鸟害故障上的成效已经得到了全国各地高压线路管理部门的共同认可,但并不说明安装了防鸟刺就可以完全杜绝线路上的鸟害故障,据了解,有的单位就已经发生过在安装了防鸟刺的位置上依然发生鸟害故障的情况,所以,我们要针对鸟害故障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持久的开展分析与研究工作,不断探索与完善防鸟害措施。
一是与兄弟单位经常交流防鸟工作方面的新的实践成果,并利用网络、通讯等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二是把防鸟害工作做到线路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做到超前预防。例如,我们输电管理所在去年验收220kV大丽Ⅰ、Ⅱ回线过程中,根据与该线路平行的220kV大剑Ⅰ、Ⅱ回线的运行经验,就向局相关部门提出了要在该线路采取防鸟害措施的建议,在线路刚投产不久就在220kV大丽Ⅰ、Ⅱ回线三个区域180基杆塔上安装了防鸟刺。
三、深入了解线路沿线鸟类活动情况,做好线路鸟害特征区域的界定与划分,并及早安装防鸟装置。在安装防鸟装置前,对已有鸟粪的绝缘子要事先将其清除,以免以后造成误判断,否定防鸟装置的作用。
四、加强对防鸟装置的日常管理与维护,长期监控防鸟装置的实效性,不断开展分析总结,为防鸟害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五、不断研制新的防鸟害装置。如具有声、光的电子驱鸟装置,基本原理是,当物体突然进入该装置的红外线测试区域内,就自动接通电源发出鸟类惨叫和亮光,起到驱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清葵.送电线路运行与检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唐兴祚.高电压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