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合理进行农村的能源规划,对农业发展和污染治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中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为新农村建设中能源规划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沼气工程;村镇规划;村庄绿化 0 引 言
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二十字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预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繁荣、协调、发展的景象,体现了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对我国现代农村建设的关注程度和投资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农村能源短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优化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 1 新能源保障意义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从世界角度来看,12个发达国家消耗了全球3/4的矿物能源,而占全球3/4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只消耗全球矿物能源的1/4。其中88%的能耗都来自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产生的CO2比自然界吸收的CO2多3%左右,导致越来越严重的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从小的方面来看,太阳能光热、光电转换技术以及秸秆气化技术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农村用能的水平和质量,养成农民干净卫生的生活习惯。农村发展沼气,使广大农村妇女告别了烟熏火燎之苦;同时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进行,将各种粪便和污水厌氧发酵,可杀灭寄生虫和病菌,基本达到无害化标准,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让农民也能切身感受到只闻饭菜香、不见炊烟起,使其身体健康得到了切实保障[3]。
2 农村能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2005年一次性生产总量达20.6亿tce,消费总量约22.2亿tce。据农业部统计,其中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为8.70亿tce,占全国消费总量的34%。与2000年相比,“十五”期间增加了29.73%,年增长率为5.34%,呈稳步增长态势[4]。
现阶段,中国农村能源供需虽已基本得到了改善,但距离小康水平的能源需求仍有较大的差异。落后的用能方式严重地污染了农村室内外空气质量,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过度依赖秸秆、薪柴还造成森林等生态林草植被资源的破坏,严重危害生态环境。 3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能源规划 3.1 农村现有设施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 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其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尤其是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绿色产品,将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比起电热水器来,不仅能给农民带来清洁舒适的卫生环境,还能为中国节省大量电能[6]。
大型沼气工程与村镇规划结合到一起,(如图3),中心区域为居民区,向外扩展一次为第二产业区和第一产业区。在居民区与第二产业区的交界处建设大型环保型沼气工程,主要用来处理村镇聚集后居民产生的大量日常生活废弃物,改善居民区的生活环境。在第二产业区与第一产业区的交界处建设大型能源型沼气工程,一方面将第一产业区农作产生的大量秸秆及大型畜禽厂的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将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居民区,作为清洁能源供居民日常生活使用(做饭,照明,取暖等)改善农村室内空气质量,向集约方向发展,避免了单户沼气池运行中原料不足、技术知识缺乏、管理疏漏而造成的一些问题;同时伴随沼气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用于第一产业区的种养殖业,增加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结构改良土壤,所以不仅有效的发展了农村经济,同时改善了农村环境。
3.4 村庄绿化与单户垃圾处理相结合
4 总 结
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 [2] 楼洪志,王仲森.快农村能源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增1):32-36. [3] 倪慎军,张国强.新能源与新农村建设[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增1):37-4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 [5] 田宜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能源供应问题[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增1):25-27 [6] 2006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EB/OL]. [7] 关于太阳房的一般概念[J].兰州太阳能利用研究会. [8] 李新中.“四位一体”种养生态模式的应用[EB/OL], [9] 王铁专.中国新农村建设十大问题探究--浪激村潮[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0] 孙艳,陈秋玲,刘伟.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10),27-29. [11] 王丹丹,等.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与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05(4). |
新农村建设中的能源保障和环境保护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