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水质调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9749 日期:2025-01-01 来源:论文网

摘要:①目的 了解高层建筑二次加压供水水质状况。②方法 采取22处高层建筑二次加压供水水样,分别测定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余氯及氨氮等指标,并与一般水网水样检测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冬春季及夏秋季二次供水水样中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及氨氮含量均高于同期一般水网水样,差异有显著性(t=2.57~28.62,P&<0.05,0.01);余氯含量低于同期一般水网水样,差异有显著性(t=24.50~31.58,P&<0.01)。

关键词:二次供水 水污染 消毒 水质调查

【KEY WORDS】 secondary water supply; water pollution; disinfection   

近年来,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这些建筑多采用二次加压供水系统供水,其水质情况的好坏与居民的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关系。为了解青岛市市区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的水质现状,我们于1997~1998年冬春季、夏秋季分别抽样调查了青岛市部分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系统的水质状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采样方法   

以青岛市市区22处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系统水源作为检测对象,并随机抽取22处一般水网水样作为对照。 含量及氨氮指标分析所用水样按一般水样采集方法采集。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测定所用水样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进行采样。为消除水样中的继续消毒作用,采样瓶中预先加入30g/L硫代硫酸钠溶液1mL.

1.2 测定方法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及氨氮含量按文献〔1〕方法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以±s表示。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数的测定结果经平方根转换后,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氨氮含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   

冬春季、夏秋季二次供水水样中细菌总数均高于同期一般水网水样中细菌总数,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2.57,4.52,P&<0.05,0.01)。夏秋季二次供水水样中细菌总数高于冬春季,差异有显著意义(t=2.29,P&<0.05)。见表1.

水样

n

细菌总数(mL-1)

总大肠菌群数(L-1)

①冬春季对照水样

22

68.04±9.45

 

0.31±0.13

②冬春季二次供水

22

152.31±51.62*

4.62±0.30**

③夏秋季对照水样  

22

90.54±9.17△

0.60±0.09△△

④夏秋季二次供水

22

311.42±67.33

7.60±0.33

2.2 总大肠菌群数测定结果   

冬春季、夏秋季二次供水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均高于同期一般水网水样,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11.34,14.40,P均&<0.01)。夏秋季二次供水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高于冬春季,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3.62,P&<0.01)。夏秋季一般水网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亦高于冬春季,差异有显著意义(t=2.24,P&<0.05)。见表2.

水样

n

细菌总数(mL-1)

总大肠菌群数(L-1)

①冬春季对照水样

22

0.070±0.0062

 

0.022±0.009

②冬春季二次供水

22

0.016±0.0051*

0.057±0.021**

③夏秋季对照水样  

22

0.066±0.0030

0.027±0.031

④夏秋季二次供水

22

0.010±0.0052△

0.081±0.027△△

2.3 含量测定结果

夏秋季二次供水水样中含量低于冬春季,差异有极显著性(t=3.95,P&<0.01)。冬春季、夏秋季二次供水水样中含量均低于同期一般水网水样,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31.85,24.50,P均&<0.01)。见表2。

2.4 氨氮含量测定结果   

夏秋季、冬春季的二次供水水样中氨氮含量均高于同期一般水网水样,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18.24,28.62,P均&<0.01),夏秋季二次供水水样氨氮含量高于冬春季,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24.72,P&<0.01)。见表2.

转贴于

3 讨论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2〕规定,饮用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mL-1,总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L-1,管网末梢水游离性不得&<0.05mg/L.而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冬春季及夏秋季二次供水水样细菌总数均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总大肠菌群数亦超标,而游离性则低于0.05mg/L.当管网中出现了二次污染时,其中含有的有机物及一些还原性无机物会与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而易被耗尽,这种情况无法确保氯化消毒的效果。这可能是引起二次供水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超标的主要原因,同时提示该饮用水在流行病学上是不安全的,可能会使一些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上升,这种可能性在夏秋季更大。根据总大肠菌群数,可将水质生物学污染的危险性分为4级〔3〕,本次调查表明,青岛市二次供水水样总大肠菌群数在10~100L-1的范围内,属二级警戒水平,表明水质受到了轻污染。 氨氮是表示饮用水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指标,二次供水水样氨氮指标显著高于对照水样,提示二次供水受到了有机物污染。

对于二次供水出现的上述问题,可采用简易加氯消毒法进行二次加氯消毒〔4〕。用铜管制作加药管,管内加入含氯缓释剂,管周边均匀分布若干直经为3~5mm的小孔,加药管设置于进水孔处,利用水流的冲击,使药物慢慢渗析开来。此外,还应密切注意的卫生防护,保证箱盖紧密,定时清洗。随着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必须加强物业管理,监督有关部门切实做好二次供水设施的保护工作,确保二次供水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参考文献  

1 姚志麟主编.环境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2~286  

2 沈志谦主编.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7  

3 范春,王贤珍,肖东新,等.二次加压供水生物性污染的危险性预测.中国公共卫生, 1996,12(10):450  

4 黄锦生,张慧敏,陈惠珍,等.居民二次供水“红虫”污染的原因、种属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 1998,14(8):46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