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载体对负载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9192 日期:2024-12-26 来源:论文网

摘要:采用溶胶_凝胶工艺在不同载体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O2薄膜。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不同负载的TiO2薄膜具有不同的光催化活性,钛片的光催化活性最高,然后是陶瓷、不锈钢、铝片、釉面瓷砖、玻璃,铜片最低;而且其光催化活性还与负载的加热温度有关,加热温度为520℃时钛片的光催化活性最高,580℃时陶瓷、釉面瓷砖、不锈钢和玻璃的催化活性最高,而460℃时铝片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关键词:污水处理 光催化 二氧化钛 载体

  以二氧化钛等半导体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技术是近20年来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1],许多研究[2],表明它可以较好地降解水和空气中的很多污染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但是由于传统的粉末光催化剂存在着二次分离和回收等问题,许多研究者把目光转向了固化二氧化钛体系,即把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固定在一种载体上,制备成一种薄膜。
  本文采用溶胶_凝胶法在不同的载体(钛片、玻璃、铝片、陶瓷、釉面瓷砖、不锈钢、铜片)表面制备二氧化钛薄膜,来考察不同载体对负载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而且对不同载体的加热工艺进行了研究。

1 实验方法

1.1 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以三乙醇胺为抑制剂来制备溶胶。具体配制方法如下:取17.0mL钛酸正四丁酯和4.8mL三乙醇胺溶解到67.3 mL无水乙醇中,搅拌2h,然后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和1 mL蒸馏水,再搅拌30 min,即得到淡黄色的透明溶胶。
  把钛片、铝片、不锈钢、玻璃、釉面瓷砖和陶瓷切割成10mm x 10mm的方形,相继用酸、碱和酒精清洗后凉干。把这6种清洗凉干后的载体分别浸渍在溶胶中,提拉速度为200mm/min,取出后放到100℃的马弗炉中保温30min,然后分别以每分钟5 ℃的速率升温到一定的温度(400℃,460℃,520℃,580℃,640℃,700℃等),在此温度下再保温1h,即得到不同加热工艺下不同负载的二氧化钛薄膜。
1.2 分析方法
  采用甲基橙作为光催化降解物。甲基橙在0~20 mg/L范围内其质量浓度和吸光度成正比,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50nm处,测定光解前后甲基橙的吸光度,然后计算甲基橙的脱色率。
1.3 实验过程
  光催化实验在自制的循环式光催化处理仪进行。如图1所示。

  取300mL质量浓度为6.7 mg/L的甲基橙溶液到反应器,容器的上部放置经过热处理的含有二氧化钛薄膜的不同载体,容器中含有2个小型电动机,使被处理水循环流过载TiO2的片体。水样中插入一个充气的细管,以便充人一定量的空气。300W的紫外灯在距离载体10cm处。每光照20min取一次样,以便分析甲基橙脱色率的变化。

2 结果和分析

  关于光催化负载加热工艺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以前也有人研究过,但是所得的结论不很统一,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又对不同负载加热工艺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图2为光照20min时,TiO2薄膜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在580℃时,陶瓷、玻璃、釉面瓷砖、不锈钢等二氧化钛负载的光催化活性最好,在460 ℃时,铝片负载的光催化活性最好,而520℃时钛片的光催化活性最好。TiO2晶体的结构以及TiO2粒子的大小与其光催化效率有关。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TiO2会从无定型向锐钛矿型进而向金红石型转变,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粒径逐渐减小。研究表明TiO2光催化剂起光催化作用的是锐钛矿型结构,温度过低,TiO2呈无定型结构,过高呈金红石型,无定型结构和金红石结构都不利于光催化反应;另一方面,温度过低,TiO2的粒径大,也不利于光催化反应,因此TiO2薄膜的加热温度有一个最佳值。另外TiO2薄膜的加热温度还与载体的类型有关,这是由于TiO2薄膜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图3是光照40 min时铝片、不锈钢、钛片、陶瓷、釉面瓷砖、玻璃和铜片为载体时二氧化钛薄 膜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其中钛片是在520℃时所得的二氧化钛薄膜负载,而铝片的热处理温度是460℃,不锈钢、釉面瓷砖、陶瓷、玻璃和铜片的热处理温度都是580℃。

  从图3看出,甲基橙脱色率最高的是钛片,其次是陶瓷、不锈钢、铝片、釉面瓷砖、玻璃,最差的是铜片。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①载体表面的吸附。由于陶瓷表面比较粗糙,比表面积大,因此陶瓷和TiO2薄膜之间的物理吸附能较大。其它的几种载体表面比较光滑,所以其物理吸附能较小。另外,TiO2薄膜和载体之间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并增加了对反应物的吸附,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由于载体不同,所以形成的化学键不同,其光催化活性也不同。
  ②TiO2薄膜与载体之间通过相互扩散形成了一个渐变界面,载体不同,他们的界面也不同,因而其附着性能不同。另外,在TiO2薄膜与载体之间形成的界面处还可能产生了双电层。产生双电层的原因是由于薄膜和基体两种材料的费米能级不同,因而在它们相互接触以后,在它们之间要发生电子转移,在界面两边聚积起符号相反的电荷,异性电荷相互吸引,增强了薄膜对载体的吸附,由于载体不同,其费米能级不同,所以薄膜对载体的附着性能也不同。铜片可能是由于在热处理过程中表面被氧化,所涂覆的二氧化钛随着薄膜脱落掉了,因此其二氧化钛薄膜负载对甲基磴的脱色率几乎没有影响。

3 结论

  ①不同负载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不同,钛片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其次是陶瓷、不锈钢、铝片、铜片、釉面瓷砖和玻璃。
  ②不同负载的TiO2薄膜,在不同的加热工艺参数下,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陶瓷、釉面瓷砖、不锈钢、玻璃等负载的TiO2薄膜在580℃时光催化活性最好,钛片在520℃时光催化活性最好,而铝片在460℃时的光催化活性最好。

参考文献:
  [1] Hoffmann M R,Martin S T,ChoiWinyong,et al.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of seroiconductor photocatalysis[J].Chemical Review,1995,95(1):69—96.
  [2] Ollis D F, Al-Ekabi H.Photocatalytic pur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water and air[C].Elsterdam,199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