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壳聚糖二次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8842 日期:2024-12-23 来源:论文网

摘要:以脱色率为指标,研究了壳聚糖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最佳条件,并将这些条件用于培养过云芝菌的糖蜜酒精废液的二次处理。发现,在25℃,pH 4.0,搅拌时间30 min,壳聚糖用量0.01 g/mL,转速400 rpm和助凝剂聚丙稀酰胺用量7×10﹣5 g/mL的条件下,脱色效果较好; 两次处理后,每升5倍稀释酒精废液可产0.65g云芝多糖外,其脱色率、CODCr除去率和pH值分别为97.5%,80.3%和6.3。

关键词:糖蜜酒精废液 云芝 壳聚糖 多糖

  糖蜜酒精废液是以糖蜜为原料,经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从蒸馏塔底部排出的颜色深、污染大的酸性有机。目前尚未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理方法。特别地,糖蜜酒精废液颜色污染严重,主要是酚类物质和氨基氮化合物等成分(美拉德色素,酚类色素和焦糖色素等)【1-3】,所以脱色是治理该酒精废液的重要步骤。国内有学者做过用活性炭【1-2】,壳聚糖【4】,或是聚氯化铝【5】处理酒精废液的研究,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效果较好但成本高、二次污染大,稀释倍数太大或效果根本就不好;IVO G.L.【6】也提出用壳聚糖处理酒精废液,效果好但稀释倍数大。另外,糖蜜酒精废液富含有机质、蛋白质、糖分、钾、钙、磷、有机盐、酵母尸体和微量元素等,可生化性好,可作为资源回用【7-8】。于是笔者尝试了直接用5倍稀释的糖蜜酒精废液培养云芝(C. versicolor),在获取高附加值的云芝多糖的同时对酒精废液进行预处理,效果较好但是发酵残液有待进一步处理。

  含量丰富的天然大分子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阳离子絮凝剂,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后的产物, 可有效除去中的有机物质,适于低浓有机的絮凝法处理。其机理是电中和中的带负电物质,或通过颗粒表面搭桥,使悬浮颗粒聚沉。本研究就是要用壳聚糖对酒精废液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影响絮凝效果的各因素的最佳值,再将所得结果用于处理提取了云芝多糖的酒精废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糖蜜酒精废液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⑴ 糖蜜酒精废液(cr130,838 mg/L, pH4.2):广西贵港糖厂。

  ⑵ 云芝(C. versicolor, 本研究室保存) 。

  ⑶ 壳聚糖:生化试剂,粉状,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脱乙酰度大于90%)。

  ⑷ 聚丙烯酰胺(PAM):化学纯,成都市联合化工试剂研究所生产。

  1.2 培养基的配置与糖蜜酒精废液的处理

  ⑴培养基的配置:

  a 斜面培养基:综合PDA 30g,加入蒸馏水1000 mL,煮沸溶解后分装灭菌,pH自然。

  b 液体种子培养基:葡萄糖30g,蛋白胨10g,NaCl 0.1g,MgSO4·7H2O 5g,KH2PO4 1.5g,VB1微量,煮沸溶解后定容至1000 mL,分装杀菌,pH自然。

  c 发酵培养基:原始酒精废液稀释5倍后,添加微量VB1,分装杀菌,pH自然。

  ⑵ 糖蜜酒精废液的预处理:把保存于斜面培养基上的菌种,用液体种子培养基活化,然后用酒精废液驯化,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在适宜转速和温度下培养5d。将发酵液过滤,滤液用于絮凝处理和检测,菌丝体用于提取有药效的云芝多糖和云芝多糖肽。

  ⑶ 酒精废液的絮凝处理:取稀释到一定倍数的酒精废液25 mL于100 mL烧杯中,在一定pH下添加一定量的壳聚糖,中速磁力搅拌一定时间(新加坡产HI313型磁力搅拌器),静置,取上清液,检测cr和T650,计算脱色率。

  ⑷ PAM的助凝实验:在絮凝处理过的酒精废液中继续添加一定量的PAM,慢速搅拌10 min,静置,取上清液, 测cr和T650

  1.3 分析方法

  ⑴ 用PHS-29A型酸度计测定pH。

  ⑵ 按文献9测cr。

  ⑶ 用752C-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T650

  ⑷ 脱色率的计算(a为脱色后pH值):【1】

  脱色率=100%*(脱色液T650 -pH为a时原液T650)/(100-pH为a时原液T650

  2 结果及讨论

  2.1 各因素对壳聚糖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影响

  2.1.1 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取10倍稀释的原始酒精废液(pH6.3时T650为55.2, 脱色后酒精废液pH为6.3),在不同温度下按方法1.2(2)实验。结果如表1。

温度/℃

18~20

24~26

28

29~31

34~36

39~41

T650

82.5

84.3

83.4

83.0

81.4

79.8

  

  由脱色率计算公式知,T650越大,脱色率越大,即絮凝效果越好。由表1可知,温度越低(但大于24℃),絮凝效果越好。这是因为,壳聚糖对色素分子的絮凝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但并不是温度越低越好,这体现在24-26℃下的T650(此温度区间内脱色率最大,为65%)比18-20℃下的大,这说明壳聚糖在酒精废液中的脱色过程存在最佳反应温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最好选室温作为处理温度。

  2.1.2 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33℃(实验时室温)下,加酸碱调节10倍稀释糖蜜酒精废液的pH值,分别为1.8、3.0、4.0、5.0、6.0、7.0、8.0、9.0、10.4,按方法1.2(2)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可知,pH4.0时脱色效果最好,达65%,但是pH大于8.0时,脱色率有少许升高。这一方面说明pH4.0时壳聚糖的絮凝能力最强;另一方面说明,pH大于8.0时废液中可能有少许色素物质不稳定,转化为其他非色素物质。由于10倍稀释酒精废液的原始pH值为4.3,故在下面实验中,未调节pH值,进行其他参数优选实验。

  2.1.3 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32℃(实验时室温)下,pH自然,将原始酒精废液稀释5倍(pH4.2,pH6.2时T650为32.7,脱色后酒精废液pH为6.2),选择搅拌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和240 min,按方法1.2(2)实验。由表2中的结果可知,脱色率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这可能是因为,实验使用的是粉末状壳聚糖,比表面积大,短时间搅拌便能使壳聚糖和酒精废液中的色素分子有较充分的接触。为了既节能,又尽可能使脱色效果最好(使壳聚糖的絮凝能力趋向饱和),本实验选定搅拌时间为30 min(如果用于实际的话,甚至可以选定为10分钟)。比较表2在30 min时的脱色率(52.56%)和图1中的最大脱色率(65%)发现,壳聚糖在10倍稀释酒精废液中的脱色效果要好于5倍稀释酒精废液,这说明壳聚糖适于处理低污染负荷的酒精废液。

时间/min   10    20   30     40     50     240
脱色率 /%    49.03    49.48    52.56   53.34    54.09    55.87

  2.1.4 壳聚糖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分别称取0.05、0.1、0.15、0.2、0.25、0.5、0.75g 脱色率,用10倍稀释酒精废液,按方法1.2(2)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在0.2~2.0 g/100mL的壳聚糖用量范围内,随着用量的增大,脱色率增加,处理后酒精废液pH值上升,且用量越大,提高和上升越慢,在壳聚糖用量大于2.0 g/100mL时,脱色率不再提高,pH值不再上升。这说明两点,一是壳聚糖用量并不是越大越好,用量大了反而会抑制壳聚糖絮凝能力的发挥,浪费原料;二是壳聚糖能絮凝废液中的酸性物质,使废液pH值上升为6.3,处于6.0~9.0的规定排放范围内。综合考虑,壳聚糖用量为1.0 g/100mL最好。

  2.1.5 磁力搅拌转子、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用10倍稀释酒精废液实验)

  本实验室有两种大小(4.0 cm×0.5 cm,2.0 cm×0.5 cm)的磁力搅拌转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按方法1.2(2)实验;另外,分别在100 r/m、200 r/m、400 r/m和600 r/m的转速下, 按方法1.2(2)实验。由表5的结果可知,使用大转子且转速为400 rpm时,壳聚糖絮凝效果好,其它条件下脱色效果较差。原因可能是,转速太大,壳聚糖挂壁多;转速太小,壳聚糖没有充分接触酒精废液;转子太大,转子与烧杯有摩擦,搅拌效果差;转子太小,搅拌不充分。因此,转子大小应适宜(相对容器而言),转速在400 rpm为佳。

     大转子   小转子    100 rpm   200 rpm    400 rpm    600 rpm
T650    84.3    80.4   79.5   82.0   84.3    81.5
脱色率/%    65     56    54    60    65     59

  2.1.6 PAM的助凝作用

  作为线性高分子,PAM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絮凝剂。在酸性介质中,其羧基不会离解,酰胺基和羧基与处于悬浮杂质表面上的分子间形成氢键,故可用作助凝剂。以壳聚糖处理10倍稀释的酒精废液后,分别添加1×10-5,3×10-5,5×10-5,7×10-5 g/mL浓度的PAM,按方法1.2(3)实验。由表4的结果可知,在实验范围内,PAM浓度越大,脱色率越高,助凝效果越好,但脱色率最大仅提高4.0%。故在以后的工作中可尝试其它助凝剂,如CaCO3,海藻酸钠等。

PAM用量/(g·mL-1)  0   1×10-5   3×10-5   5×10-5    7×10-5
脱色率/%     65.0   65.3    66.9      67.4      69.0

  2.2 在最佳条件下用壳聚糖处理发酵液

   以发酵液为对象,在最佳条件下按方法1.2(2)和(3)实验。由表6知,用壳聚糖二次处理后,酒精废液pH值为6.3,脱色率从75.6%提高到97.5%,cr除去率从63%提高到80.3%,效果较好。故在2.1中得到的最佳条件也适用于糖蜜酒精废液的二次处理。

        T650      脱色率      cr除去率
发酵后(pH8.1)     82.3      75.6%      63%
PCH处理后(pH6.3)   98.3      97.5%      80.3%

转贴于  3 结论和建议

  3.1 在25℃、pH 4.0、搅拌时间30 min、壳聚糖用量1.0×10-2 g/mL、转速400 rpm(转子大小适宜)的条件下,用壳聚糖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效果较好。如果添加浓度为7×10-5 g/mL的助凝剂PAM,效果会更佳。

  3.2 壳聚糖适于处理低污染负荷的糖蜜酒精废液。5倍稀释的糖蜜酒精废液在培养云芝菌后,用壳聚糖处理,脱色率由75.6%提高到97.5%, cr除去率由63.0%提高到80.3%, pH为6.3,效果较好;

  3.3 每升5倍稀释糖蜜酒精废液在预处理过程中可副产云芝多糖0.65g,在二次处理过程中吸附了色素的壳聚糖可用于沼气发酵,故这两次处理过程是资源化利用糖蜜酒精废液的一种有益尝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振强等. 甘蔗糖蜜酒精废液色素特性及脱除的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7, 19(1): 5-8, 43-44.

  [2] 冯冰凌, 洗萍, 黄世钊, 董毅宏. 糖蜜酒精废液的脱色. 工业水处理. 2002,22(3):38-40.

  [3] 吴振强,梁世忠. 糖蜜酒精蒸馏废液色素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2,24(1):13-15,18.

  [4] 廖雷,解庆林,刘峥. 糖蜜酒精废液生化及吸附联合处理方法.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9,19(4): 368-370.

  [5] 姚文娟,李绩,肖冬光,王辉. 絮凝法处理酒精废液的研究. 酿酒科技. 2001,3:62-64.

  [6] Ivo G.L., Illia I.M., Milka A.K., and Kiril F.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from distilleries with chitosan. Wat. Res. 2000, 34(5) :1503-1506.

  [7] Aoshima, I., Tozawa, Y., Ohomomo, S. and Ueda, K. Production of decolorizing activity for molasses pigment by coriolus versicolor Ps4a. Agric. Biol. Chem. 1985, 49: 2041-2045.

  [8] David P.barr,Steven D.Aust. Mechanism of white rot fungi used to degrade pollutounts. Environ. Sci. Technol. 1994,28(2):78-79.

  [9] 张德贵,王世民,李同声. 测定方法的研究. 中国甜菜糖业. 1997,1:33,36.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