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城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8505 日期:2024-12-20 来源:论文网
内容摘要 把城市建在森林中,让绿色环绕建筑,是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都市人的居住梦想。合肥市清溪森林城(笔者暂命名)的建设正是致力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筑城市生态体系、满足城市居民亲水近绿、融入自然的需求,为合肥市由“园林城”向“森林城”过渡,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城市公园的重大举措和有益探索,其建设必将对城市功能、形象特色、文化品味、环境面貌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清溪森林城建设为引,探讨了森林公园、森林社区、森林城市的规划及开发实施策略。
森林中的城市
——合肥市清溪森林城规划及开发实施建议
前言:把城市建在森林中,让绿色环绕建筑,是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都市人的居住梦想。合肥市清溪森林城(笔者暂命名)的建设正是致力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筑城市生态体系、满足城市居民亲水近绿、融入自然的需求,为合肥市由“园林城”向“森林城”过渡,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城市公园的重大举措和有益探索,其建设必将对城市功能、形象特色、文化品味、环境面貌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清溪森林城建设为引,探讨了森林公园、森林社区、森林城市的规划及开发实施策略。
一、 背景:
清溪森林城位于合肥市西北区一、二环之间,基地总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合肥市两大水源地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分别位于基地的西部和北部,南淝河及四里河从基地内部蜿蜒流过,沿河道丘陵地带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该地块由于历年的城市规划都将其作为城市楔形绿地而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优美。
2002年末,合肥市政府将清溪森林城建设纳入2003年政府工作计划,并作为全市森林城建设的启动区与实验区,清溪森林城的概念性规划也同步开展。
二、清溪森林城规划设计思路
(一)、清溪森林城 优势分析:
据考证,城市森林公园主要是依托当地的风景名胜、名山大川而建,全国几百家城市森林公园中位于市区的寥寥无几,上海市区内最大的共青城森林公园总用地也只有1.32平方公里。而合肥市清溪森林城位于城市一、二环之间,距市中心仅4公里,具有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规模优势。
(二)、规划设计理念:
都市是都市,森林是森林,两者似乎不可同日而语。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将森林景观、农田景观融入城市,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试想,有谁能拒绝“生活在森林中”的强烈诱惑呢?特别是这种生活模式既不需要你远离城市,也不要求你拥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基于这种思路,笔者提出以下设计理念:
城市多功能景观区:景观规划师Brandt认为,充满智慧的城市规划应该提高城市多功能景观区。所谓多功能景观区必须同时具备5种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文化功能、历史功能和美学价值。所有这些功能,或者说绝大多数功能都能在土地的一次使用中同时实现。清溪森林城即是基于这种理念的多功能景观区,是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风景区和城市新社区。
“错位绿化”理念:森林与社区相互交融,水网与绿化交错布置,建筑与绿化自由组合的“错位绿化”理念,打造森林社区。
生态学的原理:根据生态学的原理,最大限度的借助自然力的最少设计。充分尊重现状地势地貌和现有区域生态系统,修复并保护区域生态系统。
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保护带动开发:在充分保护现有自然资源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确定适度可行的控制指标和开发强度,并适应市场变化,留有较多的弹性和灵活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
(三) 、规划定位:
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公园规划的关键是:市民需求、环境、生态、市场。从国内公园的建设趋势来看,城市公园规划的顶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由于本项目特殊的区位优势,其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城市市区范围内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真正成为合肥的“绿肺”。其定位应是一个高度互动的新公园、新城区,不仅是合肥,也是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回归自然,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生态教育、森林社区为一体的大型城市森林景观区。
(四)、森林城生命力分析:
森林城的主题是森林公园,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园建设同样需要尊重商业利益优先的原则,因此公园的生命力成为整个森林城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据统计,全国有将近1500亿的巨资投入或沉淀在主题公园上,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严重缺乏对人文精神和社会历史的深切关怀,也无视自然生态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森林城的地方特色和景观特质是森林城吸引建设投资、吸引游客的“灵魂”所在。
三、具体规划设计建议:
(一)规划结构:
清溪森林城建设是我市建设“森林城”的启动工程,也是城市政府利用绿色资产经营城市的有益探索。国内类似的成片开发项目有苏州的金鸡湖公园、无锡的蠡湖公园、上海的新江湾城等。特别是新江湾城,无论从用地规模、规划模式都与清溪森林城有很强的可比性。新江湾城原为94年废弃的江湾军用机场,总用地9.45平方公里,规划采用独特的“错位绿化”理念,营造了近3平方公里的绿化、水体,区内绿地、河流、房屋以网状错位形式分布,构成生态骨架。小区房屋不再集中,而是让绿色空间与水系紧密结合,并与人居空间相互渗透。
由于本公园距市区较近,其服务人群主要是合肥市民,游客在公园的停留时间一般在一天之内,公园主体的规模不宜过大,以3至4平方公里为宜(合肥市二环以内现状公园总面积2.06 平方公里)。现状用地内蜿蜒曲折的河道、错落有致的丘陵地貌、植被丰富的苗圃都是森林城必须保护的景观特质,也是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公园主体与外围社区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事实上,整个森林城都可视为一个大公园,一个个灵活布置的居住单位都可视为其细胞体,水网与绿径构成公园的绿色框架,各细胞体以较为自由的形式散落其间。
(二)、地方特色
主题的多样性和乡土文化的介入是公园生命力的保证,清溪森林城的区位和规模优势都确保了其主题多样性的可能性,而乡土文化的介入需要建设者把公园作为民族文化与地方精神的体验与保存空间,使之成为维系居民情感和表述一方文脉的公共家园。地方特色的体现可通过历史文化特色与地方风土文化分别体现。
历史文化特色:森林城范围内南淝河与四里河交汇处即是合肥汉代古城遗址,原汉城遗址已水毁于南北朝,现存遗址为唐建宋扩,抓住这个亮点,便找到了公园历史文化内涵所在。围绕这一历史题材,可在原址附近建汉城公园,即有效保护了文物古迹(该遗址已遭到严重破坏),又增添了公园的历史底蕴。同时,与合肥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都可以小品、雕塑的形式散落于公园,寓教于乐。
地方风土文化:地方风土文化的体现可以通过地方生活场景的再现、地方工艺及地方文化的展示来实现。如通过衣、食、住、行展示具有民族风情的庐阳花布、徽州饮食文化、徽派建筑以及体现环保概念的古代交通工具等,将庐剧、徽剧等地方剧种搬进公园,开发一系列参与性强、贴近大众的民俗旅游项目。
乡土树种:森林需要大树,但通过“大树进城”得到改善的城市环境是以其他地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而且由于移植成活率低,造成成本高昂,资源浪费。森林城内绿化树种应以乡土树种或是在当地已驯化且生育良好的树种。并提倡多样化、生态化,让森林在最适宜的土壤中慢慢成长。 四、公园实施建议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解决公园建设资金的新思路。利用经营城市的理念,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开发运作策略和“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有效推动清溪森林城建设。
(一)土地出让及开发次序
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建议选择公园外围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块作为首批出让地块,以土地收入投入清溪森林城基础设施建设,待公园主体形态基本形成后再按年度、按计划分期拍卖森林社区用地,建立投入—产出—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公
(二)、运作模式:
成片开发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国内,类似的成片开发往往采用以下3种模式:
模式一——政府组建公司
内容:由政府组建的官办企业(开发公司)承担,如成立建设指挥部、城建投资公司等。范例: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区、广州的天河新区、上海新江湾城、苏州的金鸡湖公园、无锡的蠡湖公园等。
模式二——企业独资或合资
内容: 由实力雄厚的中外企业独资或合资承揽,范例:苏州的新加坡花园城、广州的南沙开发区、深圳华侨城等。
模式三——PPP方式
内容:采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方式,即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形成相互合作关系的模式。吸引大型企业、财团,组建股份制公司,共同完成公园建设。
成片开发的组织者可以认为是一级开发商,对其的要求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较强的项目策划及项目组织能力;有很强的招商能力。鉴于清溪森林城建设的重要意义,政府的监督协调职能与企业的竞争创新意识缺一不可,建议森林城的建设采用模式一或模式三。
五、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建议与对策
(一)、维护城市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
清溪森林城的建设不可一蹴而就,需要远近结合,逐步推进。清溪森林城要达到一个最终的目标,必须使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在城市规划的框架内进行建设,政府要充分维护城市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按开发时序出让土地,谨防建设前就将大量出让土地的行为。由于森林社区对绿地率与容积率都有严格的控制,要求开发商必须严格按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森林绿化,任何开发公司都不能因局部利益而影响区域整体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二)发挥多方优势,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要保证森林城的开发与建设,必须发挥多方优势,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股份制、特许经营权和“BOT”方式,吸引外资、社会资金参与森林城建设,同时政府必须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逐步建立土地开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三)、制定积极有效政策,保证区内居民顺利安置
清溪森林城及其辐射影响的范围约占据合肥市一环至二环间地块的四分之一,概念性规划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好蓝图,然而现实景象中每天都有农民在接建、在加层,在见缝插针地兴建几辈人都住不完的房屋,其势头必须遏止。如何保证森林城的建设与区内居民的顺利安置,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建议:
1、征地费用作为股本金参加森林城的开发建设,使区内居民人人成为森林城的“老板”,从而化解过去征地拆迁和开发建设中的诸多矛盾。
2、区内居民按照公园聘用公司员工的条件优先进入公园工作。
3、森林城建设期间优先招用区内居民作为劳务人员,并作为承接工程项目的先决条件。
4、在森林城启动期,只征用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人造景观及娱乐服务设施用地,鼓励区内居民采用承包制对区内建设尚未触及的地块(现状耕地),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改种经济作物或观赏作物,营造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和高效农业项目。
结语:
我想起了热爱森林的爱默生和他关于森林印象的描述:“没有几个人能看得见自然……在森林里,空气像一杯品质优良的饮料,脑子里排除了碰到特殊好运的杂念,一切卑微的、自私的思想都荡然无存……在林中,人看到了美好如其本性的东西,一种更加崇高的思想和更加高尚的情感攫住我的心。”何时,我们也能拥有这样的城市空间呢?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