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章丘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4298 日期:2024-11-07 来源:论文网

摘要:本文首先对竹子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然后从章丘市住宅区、道路和公共设施四方面对竹子应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最后对竹子应用状况进行客观分析与总结。通过对竹子应用状况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
本文首先对竹子的特性及发展史进行综述,然后从章丘市住宅区、道路和公共设施四方面对竹子应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和竹子在章丘市以后的发展方向,最后对竹子应用状况进行客观分析与总结。

关键字:竹子;章丘市;园林;应用

Summary:This text first to bamboo city the park be green to turn an applied related research to carry on an overview, then Qiu City living quarter, road and public facilities everywhere face a bamboo application condition to carry on an on-site inspection research from the chapter and finally apply condition to carry on objective analysis and summary to the bamboo.Pass to carry on to the bamboo applied condition objec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 on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are reviewed, and then from Zhangqiu city residential areas, roads and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face of the Quartet of the state of bamboo and bamboo-spot investigation in Zhangqiu city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l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bamboo Objective analysis and summary.

Key word:Bamboo;Chapter Qiu City;Park;Applied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植物。
竹类属禾本科,竹亚科,由于它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四季常青,在庭园中广为应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1、竹子的特性及发展史
1.1 竹子的特性
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就是由鞭根(俗称马鞭子)上的芽繁殖新竹)、合轴丛生型(就是母竹基部的芽繁殖新竹。民间称“竹兜生笋子”。)、复轴混合型(就是既由母竹基部的芽繁殖,又能以竹鞭根上的芽繁殖)。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毛竹、刚竹、桂竹、方竹等,丛生型的佛肚竹、孝顺竹等,混生型的箬竹、茶杆竹等。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12]
1.2 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1.2.1以竹为主景
竹林:竹林是指单一或多种竹种大规模种植成林,可以是散生竹也可以是丛生竹,以散生竹居多。形成的景观于浩瀚壮观之中,也不乏秀丽清雅之美,散发出淡淡清香。
竹径:竹径是指利用竹子分隔空间建成曲径通幽的道路。竹林小径为求含蓄深邃,总是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园冶》关于园路的论述都强调曲径,如“蹊径盘而长、不妨偏径,顿置婉转”等。古典园林竹径通幽的典范之作当属杭州西湖小流洲的曲径通幽。
竹篱:竹篱是指利用竹子修建成一空间的外围屏障,大多竹种秆型不高、丛生。如用凤尾竹、孝顺竹于建筑物四周形成景观并能突出主题及维护作用。
1.2.2 以竹为配景
配景是指同其它绿化树种如松树、梅花、菊花、腊梅、兰花、玉兰等及建筑物等合理配置,形成园林绿化层次、立体景观的效果,分为点缀式、隐蔽式、障景式。
点缀式:点缀式是指在某一区域根据景观需要植观赏性强的竹种,点缀山石、人物、动物、亭台楼榭等,突出景观的整体效果。在窗前屋后、厅堂四周以及凉亭之侧,宜丛植叶色翠绿,竹秆挺直的丛生竹种,如慈竹、青皮竹、小琴丝竹等,显得景色清幽、盎然可爱;庭院大门和办公大楼入口处通道两侧,高台对植丛生竹如凤尾竹、粉单竹等,可为庭园增色不少;在庭院角隅、公园绿地、花台之中可用秆形奇特观赏价值较高的龟甲竹、罗汉竹等竹类,起到衬托主景、添竹景趣的作用;凡游乐场所、草坪、广场等处常用黄金间碧玉、绿皮黄筋竹等秆色不一的竹类与观赏树木如红枫、三角枫、鸡爪械等交相配植,可使得景色增辉,相映成趣。
隐蔽式:隐蔽式是指由于建筑物或其它物体存在缺陷,种植竹以遮蔽,使造型变得层次丰富,常为高大竹种。在墙垣、屋角、高坑等地方宜成行密植个体中型、枝叶浓密的丛生竹种,既可绿化美化、又可遮蔽掩饰。
障景式:障景式是指利用竹子来掩盖内在的景观,达到似有似无效果更佳之境界,常为高大丛状竹种。[8]
1.2.3竹子盆景
盆景也是一门园林艺术,是园林建筑、栽培技术、文学修养、绘画手段、造型技巧的综合体现(关传友,2000)。历来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竹子盆景是指根据一些竹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及经营性特点如风尾竹、薯竹、菲白竹、菲黄竹、小佛肚竹等形体小或特殊外形的竹种,采用一定的园林造景艺术(矮化、改形、组合等控制技术)制成独立式盆景把美景浓缩于盆中,放于窗前几上,四季常青,雅致怡人。竹子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可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有选择地搭配,形成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景观,创造出清幽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情与景相互交融,自然美升华到艺术美的境界。[10]
1.2.4 地被、花坛及屋顶花园配植
在庭园的边角余地、花坛和屋顶花园中,可用个体矮小、枝叶茂密的竹类如菲白竹、铺地竹和紫竹等,密植成小型竹类专园。[11]
1.3 竹子与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史
1.3.1 萌芽阶段
竹子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古人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更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见《拾遗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至三国时期,曹操在邺城的元武苑中也建有竹园。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当时的种竹、建竹园大多只限于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3]
1.3.2 发展阶段
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园林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动乱和宗教处世思想影响,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访名山大川成了一时之风尚,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及刚萌芽的山水画,刺激了园林,产生了有别于皇家宫苑的“自然山水园”,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水经注》介绍北魏著名御苑“华林园”称:“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洛阳伽蓝记》记录了洛阳显宦贵族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1.3.3 全盛时期
由唐代文人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中有“斤竹岭”、“竹里馆”等竹景;“寿山艮狱”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规划的,从宋徽宗本人所写《艮狱记》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为行都,改称临安,贵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皇家宫苑、私家园林之盛不言而喻,为后来发展的江南园林起了推动作用。竹子在唐宋两代运用较为广泛。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共评述了19座私园,对其中的归仁园、董氏西园、富郑公园、苗帅园等10座宅园作了专门的竹子景观描述。从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也可了解到吴兴的宅园“园园有竹”。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8]
1.3.4 成熟阶段
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为今人造园所采用。明清时期刊行多册造园技术理论书籍,有王象晋《群芳谱》、屠隆《山斋清闲供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响的要数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为后人推崇、仿效。明清园林,特别是竹子园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3]
2 竹子在章丘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
2.1 章丘市概况
  章丘市地处齐鲁腹地,位于山东省会济南以东45公里处。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90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98.9万。章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先人早在8000年前即在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并创造了历代英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等都曾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尽领风骚。
   章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50公里处,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37公里,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从地貌的角度来看,章丘属于鲁西断块区,在鲁西断块区的泰鲁块隆内,古生代地层由新到老出露,最老的为中上寒武系的灰岩出露构成南部小区:泥盆系中、上石灰岩系沙页岩出露于明水附近地区,往北在小长白山附近则以火成岩为主。前者易透水,后者则不行,加之地势南高北低,地下水自南向北汇聚,在明水附近受阻水头出露地面,行成泉群,故明水多甘泉,多水。
  章丘属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雪少干冷。年均日照2647.6小时,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相对湿度65%,无霜期192天。各类观赏植物在章丘市得到了广泛应用,竹子因其自身的特点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 竹子在章丘市住宅区中的应用
2.2.1应用概述
竹子在居住环境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尤其体现在古代文人自己建造的宅院内,诗人白居易曾说“水宫旨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他在自己的宅院池边不但种植了成片的竹子,而且还“持刀剁密竹,竹少风来多,此意人不会,欲令池有波”,他之所以用刀使密竹变稀,为的是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既有景观又有诗意(楼庆西,2004)。宋代的薛野鹤更是提出了“住宅须要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消受如许清福,一身不尘矣”的古代住宅要求。宋代苏东坡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至今在江南许多农家宅院的内外都有种竹的习惯,可见竹子在我国尤其在南方居住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步入现代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得城市高楼林立,城市居民也很少再有自己私人的小庭院,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要求日益增加,竹子在住宅区中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中国传统住宅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步入现代社会以来,城市化急剧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传统的住宅模式很难适应城市的发展,居住的模式逐步向多层、高层住宅发展。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会占到城市建设中用地的40%一50%。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住宅区绿化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使用功能是指具有可活动性,如游戏、运动、散步、健身、消闲等;生态功能是指具有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的作用,如住宅区小气候的形成(包括降温、增湿、导风等)、环境污染的防治与质量的改善(包括噪声减弱、空气降尘、减菌和吸收二氧化碳等)、水土保持等;景观功能包括可观赏性与美化环境。[7][16]
现代住宅区多为多家多户(少则居住组团的300一700户,多则居住区的1000至15000户),服务范围明显增大,往往是很多人共用一块绿地,且由于住宅区中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体量、色彩、高度等与我国传统的建筑、构筑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构成美学原理中的变量参数一数量、形状、位置、间隔、尺寸和规模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把传统的园林配置方法应用到现代住宅区中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到这些变化。[4]
2.2.2 应用特点分析
通过实地的调查,笔者发现章丘较早的住宅区由于当时只考虑解决居住问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高,竹子的利用更是少之又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其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区中的绿化才被逐步重视起来,新建的住宅区都非常重视对居住坏境的营造,竹子依托自身特点在居住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竹子在章丘市住宅区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竹为主题的住宅区绿化:此类住宅区的绿化设计突出了竹文化的理念。此居住区的典型代表为新世纪花园,新世纪花园位于章丘市唐王山路中间地带,整个小区共分为五个组团,小区对竹子的利用非常到位:首先,小区的住宅单元出入口两旁对植了丛生竹,把竹子引入了宅前院落中;其次,在住宅的拐角处、小区中的变电所、停车场等较为生硬的地方都用竹子做了软处理,既起到了遮掩作用,也美化了环境。在小区组团中心,设计者精心设计了一个以竹、水、石为主题的小公园,把当地的文化、竹文化浓缩在一个小公园内,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小区组团中的命名也体现出了竹子文化。
  以竹为配景来组织景观:采用配景来装点住宅区,竹子布置于墙边、建筑的拐角处、路旁、溪边等。如新天地花园位于工业二路,小区绿地中种植了毛竹,竹子的围合下不仅起到了遮挡的作用,而且使得环境更加优美。明珠小区土管局宿舍前的绿地栽种了刚竹,遮住了前面不雅的供电设备。[19][20]
2.3 竹子在章丘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2.3.1 应用概况
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道路是人们在户外滞留时间最多的空间。因此,道路环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而道路绿化是改善城市道路环境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道路绿地造景植物的选择是城市绿化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的城市绿化的效果,竹子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诸多优势,正在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的道路绿化中。[12]
植物生长: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其易成活,且竹子属于常绿植物,不开花,一两年才换一次叶子,叶子的净化作用比其他树木要强。它能吸附粉尘和有毒气体,在降低气温、促进气体交换和疏导水分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作用。此外,虽然竹子属于浅根性植物,但竹子的屏障还具有较好的防风、抗震、防噪声能力。[2]
竹子道路景观的营造:道路植物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绿化,而是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景观设计。竹子作为道路绿化的植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丰富统一街道立面,同时还可以弥补建筑在色彩、质感上的不足。随着建筑装饰材料的不断更新,建筑风格的不断变化,建筑色彩也千变万化。建筑与建筑之间往往缺少一种基色去协调,统一它们,而竹子能起到这种作用。同时竹子的自然色彩、质感和建筑上的人工色彩形成一种对比,加强了景观效果;其次,分割、组织道路空间:道路空间的分割和形成主要由道路、铺装、绿地植物和其他小品设施来完成,其中,只有绿地最为活跃。通过竹子中较为矮小的竹种如碧竹、菲白竹等竹种的形态,对街道空间进行虚或实的分割,结合其它因素,把个空间组织成一流畅合理的整体。竹子作为软材料,同时还在建筑与道路之间起着缓冲作用最后,竹子可以随时间而变化。其不同季节形成的不同景象,春之笋、夏之荫、秋之爽、冬之静更是给人一种震撼。竹类植物的这种变化为弥补建筑立面生硬的外形的不足之处。[11]
实用功能:竹类植物能够通过在平面上的分割、立面上的遮拦,达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也可以通过竹类植物遮拦不好的地形地物,如厕所、变电站、垃圾站点等。[15]
生态效益: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道路绿地相当于一个链条把各个绿地相互连接起来。大中城市中拥有的大量的人口、汽车和动力设备在不断地向大气释放能量,热岛效应使城市中心温度比郊区高达2一3℃,树木通过叶面蒸发水分把大量土壤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既增加了空气湿度又降低了气温,起到了改善小气候的作用。道路绿化植物也可以吸收汽车尾气排出的有毒气体,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9]
生物多样性:竹子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时要充分考虑到生物多样,避免单纯的竹林。生态学告诉我们: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应保持绿地植物的多样性,可使昆虫的食物受到限制,由此带来多重营养结构和食物链能有效控制昆虫数量。在选择与竹子进行搭的植物时,考虑不同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这样既可以保证道景观富于变化,又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9]。

2.3.2 应用特点分析
总体上看,竹子在章丘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道路绿化主景:在道路绿化带中种植大量的竹子,形成小型的竹子园。
以竹子作为配景:作为配景,竹子在章丘道路绿化中主要用于:
道路交叉口:道路交叉口通常是人们视线的交汇点,因此其布置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城市整体形象的认识。竹子在道路交叉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在:第一,利用小型竹林可以遮挡从道路上看到的不雅景观。如在章丘新城服务区5号路与一号路的交界路口,在路口西北角不远处有一些较为破旧的房子,规中沿此视线区域布置了一小片淡竹林,从道路各个方向看去,破旧的房子都被密的竹林所遮掩住,景观效果也很好;第二,强化景观效果,道路交叉口处选择秆形、颜色、独特的竹子等种植,起到较好的效果。
  道路绿化的外围:用毛竹、淡竹等较为大型的竹种布置于道路绿化带的最里层,可以遮挡道路两侧较为不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同时可以增强道路绿化带的层次感。如在双山路的一段就采用了这种手法。
意境的营造:在章丘城市中一些道路较窄,绿化较为困难,为了能够使这些地段也能够创造出较好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利用中国古典的绘画艺术手法,把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有独特地位的竹子绘画应用到这些地方,创造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在贵和饭店对面,有四幢居民楼,它们的侧面对着道路,.从道路上看显得单调、乏味,设计者在四面墙上用中国画手法画了整墙的梅、兰、竹、菊,还分别题写了“竹报平安、幽香、秋绝、傲骨”的字样,白墙蓝边,使单调、乏味的空间变得活泼自然。
2.4 竹子在章丘市公共用地中的应用
2.4.1 应用概况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地,所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以及文化活动都需要有丰富而多样的公共性设施予以支持。由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多样性,往往会丰富城市的景观环境,展示城市的形象特征。城市公共设施一般包含有建筑、场地、绿地及附属设备等。根据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I37一90)规定,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为八类: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类用地、文物古迹类用地和其他类用地。当前,竹子在城市公共用地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和文化娱乐用地中(如图书馆等)。如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校园绿化中就广泛种植了竹子,据调查统计,在校区中所种植的竹子就有16种之多。由于各类公共设施用地性质的不同,建筑、场所、以及附属设施所占面积的比例各不相同,竹子的利用也有所不同,当前竹子在章丘市公共用地中的应用方式主要为:[1][13]
2.4.2 以竹为主体景观
由于公共设施用地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形成像风景区中的大面积的竹林景观,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各种小型的竹林景观,但同样也可以可取得雅致、清幽的效果。这种类型一般集中在教育科研设计类设施用地和文化娱乐用地。竹林中竹子可以为单一的竹种,也可为各具特色的竹种,林下也可保留有喜荫植被,以免单调乏味,竹林中也可设桌、凳,微风吹动,竹影斑斑,是很好的观赏、休息和游乐场所。
2.4.3 竹子与其他要素的组合形成的景观
由于很多公共设施用地主要以建筑和场地为主,绿化用地占很少一部分,竹子在这些公共设施类用地中的绿化要根据单位性质做出精心布置,竹子在章丘市公共设施用地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与建筑的组合:由于建筑所构成的形体空间属于硬质景观,其布局难会存在缺陷,用竹子的自然形态和质感软化生硬的建筑线条,竹子在建筑的衬下更显得幽雅潇洒,两者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建筑、走廊、台阶等生硬部分其与外界隔离的墙面常作此类处理。在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主体建筑的外围,设计者建筑物的四周种植了毛竹、刚竹等竹种,主体建筑掩映在竹子的包围,不仅弥补了建筑物造型上的缺陷,也蕴含着虚心求知的深层次含义。把一些竹子如淡竹、箬竹、早园竹等对植于建筑物出入口的两侧,以衬托整、肃穆的气氛,规整中不显呆板。在墙边配置竹子,可围成墙为纸、竹为画的动画面。
与假山、岩石等的组合:中国传统的竹子造景手法被应用到了公共设的用地中,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竹子与假山、岩石相配,或在墙边、池畔、前栽培,使呈自然景色或衬托全景。如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校园内,布置着一些由山、岩石、紫竹组成的大型“盆景”,给整个校园增添了生气。[17]
2.4.4竹子的室内引入
利用竹子固有的色泽与肌理,把现代建筑与竹子的自然美相结合,创造出心旷神怡、超凡脱俗的感性空间。当人们从嘈杂繁闹的城市中走近时,会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如章丘银都园的餐厅里,楼梯旁、柱廊旁都用塑料竹子做了精美的装饰,尤其是楼梯旁四周用塑料竹子围成的景观模仿古典园林的石小品的造景手法。再如章丘市的“楼外楼”菜馆,有两排用竹子装饰的轩厅。其面积虽然不大,但由于精心设计和巧妙布局,使人感觉以小见大,自然得体,整个房间注重朴素形式的完美,注重田园气息的散发,竹材质地和色彩,都按自然美的规律加以运用,四面的墙壁用草绿色(经过染色处)的竹杆整齐而有机地排列。每根竹杆挺拔直地,一劈为二后,竹青层朝外,圆弧状排列,屋柱也用草绿色的毛竹斗拼而成,使人们宛如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密竹林深处。窗框和门框的内侧,用长短竹筒竹节拼镶成传统的回织或米字纹案,得体而规范。这些图案的色彩运用淡黄或淡茶色,它们和草绿色的墙面有地配合,给人一种温柔、轻快、亲切的情调。厅室内的桌、椅、橱及壁饰均用筒竹节镶拼或用竹编工艺编制,完全区别于现代机械加工的情调。体现了竹艺饰的自然情趣和清新的风格,置身在这富有民族民间情趣的环境中,犹如欣赏中国民间乐曲“二泉映月”那缠绵动人的旋律(徐华挡,2001)。[14]
3.竹子在章丘市园林绿化中的前景展望
3.1 把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竹种(如斑竹、紫竹)较大范围地引入到城市园林绿化中,并加大对竹类植物抗污染性以及大规模林绿化应用方面的研究。
3.2 改善竹子所营造环境的使用状况,对竹子所营造的环境要体现人文关怀,在充分尊重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加强竹子所营造环境的配套设施建设。
3.3把竹子的园林绿化引入室内,积极开发竹子盆景艺术,创造出丰富并有韵味的景观效果。
3.4 地被、花坛及屋顶花园配植 在庭园的边角余地、花坛和屋顶花园中,可用个体矮小、枝叶茂密的竹类如菲白竹、著竹、铺地竹和紫竹等,密植成小型竹类专园。
3.5 为使人们对竹子有一个理性、全面的认知,有必要在种植竹子的地方如住宅区、学校、景区等)设立专门的标示牌来标示竹种名称、生态习性、有关竹子的传说等等,增强人们对竹子的认识。
3.6由于公共建筑中很多的建筑单体都有现代的建筑厅廊天井,因此,可以考虑把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竹子引入室内,创造出丰富的竹子景观。
3.7由于小型竹种(菲白竹、菲黄竹、磐竹)的根鞭系统仅分布在20-30cm深的土壤中,使得它在屋顶花园的绿化中有着广泛的用途。[17]
3.8章丘市园林绿化中竹子可发展品种
桂竹(斑竹)(phy ostachvsbambu,oides),淡竹(ph.glauea),刚竹(ph.viridi),毛竹(phyllostaehyspubeseens),紫竹(ph.nigra),黄皮刚竹(ph.viridisf.youngii),青皮刚竹(槽里黄刚竹)(ph.viridisf.hou:eauona),人面竹(ph.aurea), 菲白竹(pleioblastus angustifolius).[6][18]
4竹子的养护管理
竹子的地下茎在土壤中生长,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够的空气,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积水。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粪尿、厩肥等,生长季节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内杂草,使其腐烂成肥料,同时疏松林地表层,改善物理性能,促进竹子生长,老竹园每隔数年要进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园工作,尤其是丛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对竹林养护也很重要,采伐年龄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节以冬季最好。
竹类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易栽培的特点。许多竹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中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园林建设中栽种观赏竹类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4.1选择适生品种
竹类适生或较适生气候的年平均气温12至22℃,一月平均气温5至10℃,极端最低温度-20℃;年降水量1000至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至82%。而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虽然七八月降雨较多,但年平均降水量也不过500至600毫米,并不是竹子生长的理想气候条件。因此,应选择抗寒性比较强的散生竹品种,如黄槽竹、金镶玉竹、黄杆京竹、紫竹、早园竹等。上述品种不仅抗寒力强,而且在北方园林建设中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4.2科学栽种
根据竹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栽种时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地点,如假山、楼房、山丘的阳面。栽种点的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为最好,若土壤过于黏重或是纯沙地,要进行改土。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以有机肥料为主,每亩地大约施用4立方米左右),进行耕翻,深度不低于40厘米。
  我国北方栽种的竹类多为散生竹,一般采用移竹或移鞭的方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选择1至2年生长很壮、无病虫害、竹鞭鲜黄、竹芽饱满的竹鞭。移竹时也一定要带地下的竹鞭,否则难以成活。
  栽种季节以春末夏初为最好。若太早会因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多风而影响成活;若栽种太晚竹子已进入速生期,伤根太多对成活也不利。若采用当地苗源,也可在多雨夏季移种,但必须带坨。
  栽种的深度应根据土壤的黏重程度而定,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栽种后的管理 竹子喜湿润,栽后要经常保持土壤的湿润,特别是出笋期或幼竹生长期必须及时灌水。移植栽种时,对地上植株要及时喷水,在有条件的每天9时前,下午3时后对竹叶进行喷水,也可用30%至50%的遮阳网进行遮阳。若是平坦地栽植,需在西北、北、东北三面搭防风障。
  移竹栽种时,有“假死现象”,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竹叶可部分或全部脱落。但只要枝干始终保持鲜绿色,注意保湿,均能重新发芽展叶。
4.3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竹蚜虫是危害竹子主要害虫之一,全年发生高峰期在北方多在8至10月份。可用50%锌硫磷、50%杀蜈松各1000倍液喷杀。另外还有白粉虱等虫害的危害,均要及时防治。竹叶煤污病是竹叶病害之一,多由竹虫所引起,在高温多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病。防治方法除加强竹园管理,改善不良环境条件外,消灭竹蚜是防治煤污病的根本措施。[5]
5 结论
5.1竹子在章丘市住宅区中的应用总结
竹子在章丘市住宅区中的应用范围仍然较为狭窄,大部分的住宅区少用竹或者没有用竹子来绿化。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设计师对竹子造景的不视,缺乏对竹子绿化的全面认识。
5.1.1 竹子用于住宅区中的品种较为单一,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竹种如紫竹、斑竹等应用较少,这也可能是制约竹子在住宅区应用的因素之一。
5.1.2由于对竹子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竹子的利用采用急功近利的做法,视了其自身的生长要求,导致竹子的生长状况不良,从而影响了其景观的效果。
5.2 竹子在章丘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总结
当前,竹子在章丘市城市道路绿化应用的仍然较少,集中布置在一些新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两侧,根据长期的观察与分析,笔者认为竹子在章丘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5.2.1 竹子自身因素:从竹子个体考虑,由于竹子的个体一般较为细小,枝叶的覆盖面较小,不能形成较大的树荫,且较小的竹子布置在道路上其生长状况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若从景观构图上考虑,竹子的树冠外形较为单一,不能像其他植物可以修剪成不同的形状,这也限制了竹子在章丘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5.2.2 设计者的因素:设计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竹子在章丘市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也是限制竹子在章丘城市道路绿化中应用的因素之一。
5.3 竹子在章丘市公共用地中的应用总结
5.3.1 竹子的应用范围仍然较窄,主要集中在学校、图书馆,其他的公共设用地应用较少。且很多地方竹子的应用仍然停留在配景的角色。
5.3.2 竹子在章丘公共设施用地中的生长状况普遍不好,大部分竹子景点都疏于管理,更影响了竹子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双林,洪宜聪,范弘达.竹与中国园林绿化评述[J].福建林业科技,200027(4):52一55.GBJ137一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S].
[2] 董文渊.21世纪中国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J].世界林业研究,20016(1):42一45.
[3] 关传友.中国竹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373,348一355.
[4] 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一6.
[5] 辉茂良,杨宇明.中国竹子培育和利用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2一73.
[6] 江泽慧.世界竹藤[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6一110.
[7] 李杰.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林业.2005,(1):24一25.
[8] 李世东,段华.中国竹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9] 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9一62.
[10] 彭小燕,邓光华.论观赏竹的美学特征及其园林造景[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4):585一588.
[11] 王启华,张齐发,仰永忠,等.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1,2,46--47.
[12] 王向荣,林符.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2.104一105,183一184.
[13] 小形研三,高原荣重旧,索靖之等译.园林设计:造园意匠论[M].北京: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87一88.
[14] 徐华挡.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一浅谈竹子的室内装饰[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3):63一68.
[15] 徐佳蕾.竹子与风景园林一基于美学、社会学、生态学三种价值之上的竹子与[川:[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3.
[16] 应四爱,王剑云.居住区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应用案例研究[J].浙江工业学学报,2004,32(3):343一348.
[17] 张新明.观赏竹在园林绿化中的功能及其发展方向[J].竹子研究汇刊,199918(4):24一26.
[18] 朱石麟,马乃训,傅惫毅.中国竹类植物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19] MareTreib.ModernLandseapeArehiteeture:aeritiealreview[C
Cambridge:TheMITPress,1993.22一24.
[20] MeHarg.DesignwithNature[M〕.GardenCity,Newyork:TheNaturalHisto
Press,1969.98一10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