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杨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70240 日期:2024-06-19 来源:论文网
摘要介绍豫西地区杨树卷蛾科、潜蛾科、叶潜蛾科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症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该地区杨树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害虫;发生;防治技术;豫西地区
  
  1形态特征鉴别
  1.1卷蛾科(Tortricidae)
  (1)杨小卷叶蛾(Gypsonoma minutana Hubner)。成虫为小型的蛾子。体长5 mm,翅展12 mm。前翅茶褐色,翅面有黑褐色和灰白色相间的横波状纹及斑点,翅中部有一条较宽的灰白色波状横带。后翅灰褐色。卵圆球形。幼虫体较短粗,灰白色,老熟时体长6 mm。头淡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两侧下缘各有2个黑点。胸足灰黑色。体节上的毛片浅褐色,上生白色细毛,腹部第5节背面透过皮层可见到2个椭圆形褐色斑块。蛹褐色,长6 mm。
  (2)苹褐卷叶蛾(Pandemis heparana Deni & Schiffermuller)。成虫黄褐色,体长8~10 mm,翅展18~25 mm。前翅褐色,基部斑纹浓褐色,中部有1条自前缘伸向后缘的浓褐色宽横带,上窄下宽,横带内缘中部凸出,外缘弯曲,超前缘外端半圆形斑浓褐色。各斑纹边缘有深色细线[1]。后翅灰褐色。卵扁椭圆形,长径0.9 mm,短径0.7 mm。卵排列成鱼鳞状卵块。末龄幼虫体长18~20 mm,头壳近似方形,淡绿色。前胸背板绿色,大多数个体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1个黑斑。虫体深绿色稍带白色,毛片色稍淡。臀栉4~5根。蛹长11~12 mm,全体淡褐色,唯胸部腹面绿色。腹部背面各节有2横排刺突。
  1.2潜蛾科(Lyonetiidae)
  (1)国槐潜叶蛾(Phyllonoryc Teracucilla Mn)。成虫体长2 mm左右,翅展6 mm左右,全体银白色,有光泽,前翅顶端有星状金纹。卵圆形,黄白色。幼虫体长5 mm左右,黄白色。蛹长2 mm左右,锥形,胸背黑褐色,腹部黄色。茧丝质白色,两端各伸出2根丝带,附着叶背、树皮或建筑物上。
  (2)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 Herrich-Schiffer)。成虫体长3~4 mm,翅展8~9 mm。体腹面及足银白色。头顶有1丛竖立的银白色毛;触角银白色,其基部形成大的“眼罩”。前翅银白色,近端部有4条褐色纹,l~2条、3~4条之间呈淡黄色,2~3条之间为银白色,臀角上有1个黑色斑纹,斑纹中间有银色凸起,缘毛前半部褐色,后半部银白色;后翅披针形,银白色,缘毛极长[2]。卵扁圆形,长0.3 mm,暗灰色,表面具网眼状刻纹。老熟幼虫体长6.5 mm,体扁平,黄白色。头部及胴部每节侧方生有长毛3根。前胸背板乳白色。体节明显,腹部第3节最大,后方各节逐渐缩小。蛹浅黄色,梭形,长3 mm,藏于白色丝茧内。
  1.3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
  (1)杨银叶潜蛾(Phyllocnistis s aligna Zeller)。成虫体纤细,体长3.5 mm左右,翅展6~8 mm。全体银白色,头顶平滑;复眼黑色,椭圆形;触角着生于复眼内侧上方,梗节大而宽,密被银白色鳞片,其他各节暗色;下唇须较长,3节。中足胜节具长短不等的端距1对,后足脏节外侧生有稀疏的长毛,并具中距及端距各1对,中距着生于近基部1/3处。前翅中央有2条褐色纵纹,其间呈金黄色。上面纵纹的外方有1条源出于前缘的短纹;下方纵纹的末端有1条向前弯曲的褐色弧形纹。前线角的内方有2条斜纹,在外侧缘斜纹的下方有1个三角形的黑色斑纹,斑纹的下侧尚有1条向后缘弯曲的斜纹,其内方呈现金黄色,并由此向外发出放射状的缘毛[3]。后翅窄长,先端尖细,缘毛细长,呈灰白色。腹部腹面可见6节。雌绒腹部肥大,雄蛾腹部尖细。卵灰白色,扁椭圆形,长0.3 mm,宽0.2 mm。幼虫浅黄色,体表光滑,足退化,头及胸部扁平,体节明显,以中胸及腹部第3节最大,向后渐次缩小。头部窄小,口器向前方突出,褐色;触角3节,其后方各有微小褐色单眼2个。腹部第8、9节侧方各生1个突起,腹部末端分成二叉。老熟幼虫体长6 mm。蛹细小,长3.5 mm左右,淡褐色。头顶有1个向后方弯曲的褐色钩,其侧方各有1个突起。腹部末端两侧有1对突起,各腹节侧方有长毛1根。
  2发生规律
  2.1卷蛾科(Tortricidae)
  (1)杨小卷叶蛾(Gypsonoma minutana Hubner)。1年发生4代,以幼龄幼虫在树皮缝隙中结茧过冬。翌年杨树萌发时,幼虫开始危害,5月中旬成虫羽化。以第2代幼虫危害最重,由于世代重叠,各虫期不整齐,直到9月上旬仍有成虫出现,最后一代幼虫危害至10月底,即在树皮缝隙中结灰白色茧越冬。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叶面,单粒,散产。幼虫孵化后吐丝将2片叶粘结在一起,啃食表皮呈网状,常几片叶连缀在一起,形成一小撮叶。幼虫极为活跃,受惊即弹跃逃脱。老熟幼虫在叶片粘结处吐丝结白色丝茧化蛹。
  (2)苹褐卷叶蛾(Pandemis heparana Deni & Schiffermuller)。1年发生3代。以幼龄幼虫结白色丝茧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于6月初至下旬羽化,第1代7月中旬至8月上旬羽化,第2代8月下旬至9月中旬羽化。幼龄幼虫于10月上旬开始越冬。
  2.2潜蛾科(Lyonetiidae)
  (1)国槐潜叶蛾(Phyllonoryc Teracucilla Mn)。1年发生3代,以包在茧内的蛹在树枝、树干或附近建筑物上过冬。翌年4月底至5月初(中龄国槐刚全部展叶)成虫羽化,晴天无风的午后,多在槐树周围飞翔,把卵散产在叶片上。5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孵化,钻入叶肉内取食,受害部位初为稍弯曲潜道,后呈灰褐色斑块。6月上旬幼虫老熟爬出叶肉,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在叶背或枝干上作茧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化危害。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3代幼虫孵化危害。10月老熟幼虫吐丝下垂,飘到树枝、树干或附近建筑物上,作茧化蛹过冬。
  (2)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 Herrich-Schaffer)。1年发生4代,以蛹在树干皮缝等处的“H”形白色薄茧内越冬。成虫趋光,产卵于叶面主、侧脉2边,数粒成行[4]。幼虫孵出后从卵底咬孔潜蛀叶内蛀食叶肉,常有多条幼虫同时蛀食,蛀道扩大连成一片,叶面呈现大的黑斑块。老熟幼虫在叶背结茧,但越冬茧则多在树干缝隙、疤痕等处,少数在叶片上;树干光滑的幼树树干则很少被结茧。
  2.3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
  该科主要有杨银叶潜蛾(Phyllocnistis s aligna Zeller),其在河南生活史不详。
  3危害症状
  (1)卷蛾科(Tortricidae)。幼虫孵化后吐丝将2片叶粘结在一起,啃食表皮呈网状,常几片叶连缀在一起,形成一小撮叶。
  (2)潜蛾科(Lyonetiidae)。以幼虫在叶片表皮下潜食叶肉,使叶片出现蛇形斑,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从而削弱树势。严重时整株叶片枯萎,早期脱落。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以幼虫危害,初孵幼虫潜入叶片食害叶肉,被害叶片留有弯曲的虫道,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发生严重时,整个叶片仅留叶皮及叶脉。
  4防治方法
  4.1 卷蛾科(Tortricidae)
  一是农业防治。树木休眠期彻底刮除树体粗皮、翘皮、剪锯口周围死皮,消灭越冬幼虫;二是诱杀防治。树冠内挂糖醋液诱盆诱集成虫,配液用糖∶酒∶醋∶水为1∶1∶4∶16配制;三是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发生期隔株或隔行放蜂,每代放蜂3~4次,间隔5 d,每株放有效蜂1 000~2 000头。四是药剂防治。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及第1代卵孵化盛期后是施药的关键时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48%乐斯本乳油、25%喹硫磷、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功夫、2.5%敌杀死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3 000~3 5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 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 500倍液,以及其他菊酯类杀虫剂或菊酯与有机磷复配剂。
  4.2潜蛾科(Lyonetiidae)
  一是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栽培,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二是在越冬成虫羽化前,及时清除落叶。成虫发生期及时网捕成虫。大树干涂白防治树皮下越冬蛹。三是灯光诱杀。利用成虫有趋性,进行灯光诱杀。四是化学防治。成虫活动期,或虫斑出现盛期以前喷洒50%杀螟松乳油2 000~3 000倍液、2.5%溴氰菊酯5 000~8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500~2 000倍液。
  4.3叶潜蛾科(Phyllocnistidae)
  一是保护和利用天敌。二是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提高抵抗力。及时清理落叶等废弃物,集体烧毁,减少虫害。三是化学防治。春季成虫发生期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500~2 000倍液。
  5

参考文献


  [1] 姚立新.辽阳地区杨树害虫种类调查、发生原因及主要害虫防治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2003(4):39-41.
  [2] 董艳桐,史海东,李庆军.哈尔滨地区杨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J].林业科技,2002(4):30-31.
  [3] 张亚川,郑孝洲.杨树害虫发生现状及冬季防治技术措施[J].江苏林业科技,2003(4):36-51.
  [4] 刘云红.杨树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林业建设,2004(6):25-2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