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的优点及主推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70222 日期:2024-06-18 来源:论文网

  摘要分析了秸秆还田的优点,并结合实践介绍了肥东地区实施推广的不同秸秆还田的操作技术,指出稻田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以期指导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秸秆还田;优点;技术措施;推广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不再作为主要生活燃料。每到收获季节,由于抢农时,农户常常一把火将秸秆烧掉,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极大地影响了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农作物秸秆通过堆腐、免耕覆盖或机械粉碎直接还田等综合利用,既解决了秸秆的焚烧问题,又积累大量的有机肥料,连续几年实施秸秆堆腐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改变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根据肥东县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目前主推秸秆粉碎旋耕还田与“田头窖”堆腐还田2种农作物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现将秸秆还田的优点及主推还田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秸秆还田的优点
  1.1增加土壤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使微生物数量猛增,在高肥土上约增加50%,瘦土上更明显,约增2倍。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为有效的措施。而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秸秆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可使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1]。
  1.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料,富含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秸秆直接还田,使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大大增强,吸水率可提高10倍,地温提高1~2 ℃;全氮、速效磷含量略有提高,速效钾含量提高很大,秸秆中钾很容易被分解释放并被作物吸收利用。群众总结为“秸秆还田后,土头松,保水强,铲趟得心应手”。
  1.3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投入成本
  化肥对于农业增产的作用是明显的,但长期过量使用,可导致土壤板结、肥力破坏、环境污染。在国际上,农业发达国家都很注重施肥结构,如美国化肥的施用量一直有所控制;加拿大、美国大部分玉米、小麦秸秆都全量还田等。作物所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原有氮素,即使施用化肥,土壤有机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仍然是最重要的。因此,秸秆还田是弥补化肥长期使用缺陷的极好办法。
  1.4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秸秆综合利用
  近几年来,80%的秸秆主要采取燃烧处理,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土壤表土焦化,有时还引起火灾。即使没有焚烧,也不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秸秆随意处置仍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因此,秸秆还田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2]。多年的实践证明,秸秆还田技术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主推还田技术
  2.1稻田小麦、油菜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技术
  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是指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用秸秆腐熟剂加速秸秆腐熟,并及时将秸秆还田腐熟应用于后茬作物种植[3]。适宜区域为有水源保障的小麦(油菜)与水稻轮作的水田。操作步骤如下:一是前茬作物收割后平铺秸秆。前茬作物是小麦、移栽和机条播油菜的,机械收割同时配套粉碎装置,粉碎和抛撒1次完成,将收获粉碎后的作物秸秆不规则地均匀平铺在田面,忌碎草成堆;另外,人工收获的小麦与油菜的秸秆,采用人工不规则地均匀平铺在田面。二是施用秸秆腐熟剂。在平铺的秸秆上撒秸秆腐熟剂30 kg/hm2。三是耕翻整地。用旋耕机械带水旋翻或干旋。人工收获没有粉碎秸秆平铺在地面的田块,最好采用机械干旋耕,将碎草与表土混合,采用2次旋耕,一般耕深以10~12 cm为宜,基本上能将80%以上草埋入土中,再灌浅水泡田,等待插秧。四是合理施用底肥。播种或栽插前合理施用底肥。在最后一次旋耕时结合机耕施入适量的底肥,一方面可以加速秸秆腐烂和分解,提高肥效和还田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达到化肥深施的目的,提高化肥利用率。为加速秸秆腐熟,调整碳氮比,可适当增施速效氮肥,标准是按1 hm2还田秸秆增施45~75 kg尿素。五是田间管理。及时追肥、除草、晒田、防治病虫害。
  2.2小麦、油菜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技术
  小麦、油菜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技术适宜在油(麦)—稻轮作种植、交通便捷的地区或便于机械化作业或人工挖掘“田头窖”。操作步骤如下:一是挖窖。选择田块的拐角,667 m2种植面积挖1个深0.8 m、宽1.5 m、长2 m标准的“田头窖”,把窖内挖出的土一部分堆置在窖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秆堆好,用于覆盖秸秆。采用人工或机械,人工平均挖1个“田头窖”只需0.5个工,小型挖掘机只需作业10 min即可。二是堆置。秸秆分层堆置、踩实,第1层40~50 cm(踩实后的厚度)、第2层30~40 cm、第3层20~30 cm。每层踩实后用秸秆腐熟剂30 kg/hm2和尿(下转第291页)
  (上接第289页)
  素45~75 kg/hm2均匀撒施。确保能达到秸秆全量还田。三是盖土。在秸秆堆置完成后,用泥土在堆顶均匀盖实(厚度约5 cm)。采用泥土覆盖,取材方便,覆盖后既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有效保证雨水下渗以促使秸秆腐烂。四是堆腐。秸秆堆腐后,遇水约10 d后,堆体下沉,秸秆变软,颜色加深,1个月后秸秆逐渐腐烂、变脆,易折断。五是还田。在下茬作物收获后,将腐烂的秸秆从窖中挖出后,均匀地撒施在田间作基肥,再对田块进行翻耕。
  3推广应用前景
  小麦、油菜秸秆腐熟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供肥、供水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成本,增加了下一茬作物的产量;秸秆还田替政府分忧,为农民排难,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抓好秸秆还田是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项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公益性事业,其既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力,又能保持和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发达国家化肥、水的利用率为60%,而我国仅为30%左右,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施肥、灌溉技术落后;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土壤基础肥力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养分结构不平衡,保肥、保水能力差所致。秸秆还田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秸秆还田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推广意义十分深远。
  4

参考文献


  [1] 李寿强,王艳菊,马妙芳,等.稻田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及应用价值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1):135-136.
  [2] 冯玉苗.秸秆还田作用[J].现代园艺,2009(3):63-64.
  [3] 陈芹,陈长红,李浩波.秸秆还田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45.
  [4] 陈世海.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分析[J].江苏农机化,2009(3):48-49.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