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70217 日期:2024-06-18 来源:论文网
摘要介绍了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诊断方法,总结了其治疗措施,以期为两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痢疾;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发病情况;剖检变化;治疗措施
  
  猪痢疾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特有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以消瘦、腹泻或粘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1]。该病发病率高、发病快、死亡率高。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病程为10~30 d以上,死亡率高。这2种病单独发病时治疗不难,一旦混合感染后,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并且高死亡率和高淘汰率会给养猪业带来惨重的损失。
  1发病情况
  宁阳县蒋集镇自2006年6月至今,在小胡村、大槐村、吕庄村、彩石等村饲养架子猪育肥密集区域,一些中小型养猪场饲养的猪只普遍发病。一般猪只引进后4~20 d发病,病初采食量迅速下降或废绝,体温可达41~42 ℃,部分病猪迅速消瘦,呼吸困难,排软粪或稀便,随即变为水泻,粪便为油脂样或胶冻状,呈棕色、红色或黑色,随病程发展粪便中混有黏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从鼻部、耳朵到全身皮肤发红或出现红斑,后期发紫。病程达7 d以上死亡率猛增,如治疗不当,死亡率可达90%以上。多数经2~5 d治疗无效后到笔者处就诊,其间共收治56起病例,患病猪只达1 860头。
  2临床症状
  不同猪群发病后症状表现不同,多数呈急性经过,1~3 d波及全群,多数病例厌食,剧烈下痢或便秘。粪中含粘液、血液或血块,急性死亡者全身发紫或无明显变化。病猪精神沉郁,呈高度脱水状态,排便失禁,弓腰、腹痛,耳尖、腹下、四肢末端发紫,耳边缘变干并向上卷起,个别猪只出现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干咳,眼结膜发炎,尿液呈咖啡色或深黄色。慢性猪胸腹部、会阴有出血点,行走摇摆,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乱无光,迅速消瘦,后期排粪失禁,肛门周围及尾根部被粪便沾污,起立无力,极度衰弱死亡[2]。
  3剖检变化
  体表可见耳、鼻及四肢末端、胸部、腹部有针状出血点和紫斑,血液凝固不良。颌下、肺门、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高度肿大,不同程度出血,咽喉部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性溃疡灶[3]。气管内充满泡沫样粘液,肺部大面积瘀血或有点状出血,心肌变性如开水烫过。胃溃疡或胃底部潮红,胃底幽门红肿或出血。急性死亡的猪营养良好,可见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结肠及盲肠黏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其中混有粘液、血液,呈酱油色或咖啡色。直肠黏膜增厚,严重的见有出血点。病变主要集中在盲肠和结肠,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有的出现粘液性出血性炎症,表层黏膜坏死,形成灰色或黄色粘液纤维蛋白伪膜,呈麸皮样,剥去伪膜可见潜在的糜烂面。肝脏瘀血、肿大、质脆,有的重达5 kg,表面有区域性坏死灶,胆囊充盈,胆汁似米汤状,胆囊黏膜出血。有的肾肿大,包膜易剥离,有弥散性小出血点,膀胱内膜充血、出血。
  4诊断
  肠黏膜及粪便检查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染色液染色、镜检,高倍镜下每个视野可见3个以上具有3~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即可怀疑有猪血痢的存在。血液检查:病猪血液呈水样,不黏附试管壁,将收集在抗凝剂试管中的血液冷却后倒出来,可见试管壁有粒状微血,当血液加热到38 ℃时,这种现象几乎消失。取静脉血(或抗凝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呈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血液涂片检查,取耳静脉血(或抗凝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当调动微螺旋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细胞边缘不光滑,凹凸不平,瑞氏染色镜检虫体呈紫蓝色。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5治疗措施
  病猪肌肉注射痢菌净针5 mg/kg体重(潍坊六旺生产),每天2次,连用5 d;强力附红消(盐酸多西环素,齐鲁动保生产)肌注0.1 mL/kg体重,每天1次,连用4 d。待猪群采食后,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200 g/t、痢菌净100 g/t、强力霉素200 g/t,连用1周。病猪及时淘汰,另外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症治疗,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K3[4]。心脏衰弱者注射强心剂(安钠咖等)。采用上述方法治疗,一般第3天病情即有好转,食欲开始增加。持续用药5 d后,大群基本可恢复,治愈率可达85%。
  6典型病例简介
  宁阳县蒋集镇一育肥猪场于2007年10月21日外调架子猪160头,入场当日肌注猪瘟苗5头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2头份,7 d内猪群未发现异常,8 d后猪只陆续发病,1周内波及全群。病初采食迅速减少,皮肤发红,特别是腹下、耳后;体温升高至40~42 ℃,眼结膜潮红、发绀;尿液深黄或咖啡色,排酱油色或深黄色稀便。随病程发展,猪群食欲废绝,病重者全身发紫,开始死亡。到笔者处就诊时已死亡12头,剖检病死猪可见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重度出血。心脏似水煮,心包积液,胃出血、溃疡或穿孔。盲肠、结肠呈出血性、纤维素性或坏死性病变。肠内容物混有血液,肝脏肿大,胆囊多数充盈,胆汁呈米汤样、酱油色。膀胱黏膜呈弥漫性出血。经用强力附红消配合痢菌净针、维生素K3、澳克林(森澳达生产)肌注,3 d后猪群采食逐渐恢复,同时在饲料中加入痢菌净粉100 g/t、强力霉素200 g/t,连用7 d。治愈140头,死亡3头,淘汰5头。
  7

参考文献


  [1] 李文超.猪痢疾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7):143-147.
  [2] 杨传政,冯国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76,279.
  [3] 薛红祥,王晓燕.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6):112.
  [4] 陈洪军,宗玉国.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体会[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9):43.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