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沿海地区双季玉米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580 日期:2024-06-12 来源:论文网
摘要阐述了苏中沿海地区双季玉米生育特性,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玉米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季玉米;生育特性;栽培技术;苏中沿海地区
  
  为了研究以玉米为主体的粮食、蔬菜套种的生产布局,发展玉米生产,推广蔬菜套夹种技术,缓解本地养禽业饲料玉米紧张的矛盾。近几年来,通过采取农业措施,解决双季玉米共生期、肥、水等问题,获得高产稳产。海安县西场镇自1998年以来没有受较大自然灾害影响,双季玉米产量基本保持在4 810 kg/hm2的水平,2009年达到5 230 kg/hm2的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双季玉米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生育特性
  1.1生育期比上季玉米缩短
  由于受不同季节气温的影响,玉米在不同气候下生育期长短也发生了变化。西场镇近几年推广的玉米品种主要有苏玉19号、苏玉9号、登海9号等,作上季玉米用品种如苏玉9号、苏玉19号生育期分别为102 d和115 d。而以苏玉9号、苏玉19号等中早熟品种或中熟品种作后季品种,生育期分别为88 d和97 d左右,其中播种至出苗4~5 d。生育期比上季玉米缩短15~20 d。
  1.2生育进程与上季玉米相反
  后季玉米一般在6—7月出苗,苗期气温较高,光照充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植株发育较快;而抽雄后,气温逐渐下降,生长进程缓慢。而上季玉米由于4月温度较低,玉米的营养生长缓慢,后期生殖生长较快。
  1.3株高较矮,叶片较少,千粒重比春玉米大
  苏玉9号、苏玉19号在苏中沿海地区常年株高分别为220、240 cm,叶片总叶数为16.5~17.2叶,而后季玉米高度仅分别为200、218 cm,叶片也少了0.8~1.2叶。由于后茬玉米灌浆期间,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玉米光合作用,积累的干物质较多,千粒重相对较大。
  2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双季玉米共生期的长短对后季玉米产量影响明显,因此在品种的选择上,既要使上季玉米夺得高产,又要照顾好后季玉米正常生长。经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在品种选择上上季玉米宜选用中熟品种如登海9号、掖单13等,下季玉米宜选用苏玉19、苏玉9号等,做到中-早品种搭配,有利于发挥优势,夺得高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2适时播种
  前季玉米采用大棚育苗,要求在3月15日左右进行育苗,4月2日左右采用地膜覆盖移栽,以提早前茬玉米的播期。后茬根据前季玉米生长情况播种,根据近几年调查,一般后季玉米播期为7月15日左右为宜。做到后季播种后移,缩短共生期,有利于培育壮苗。根据近几年对西场镇采用麦(包菜)/玉米/玉米/大白菜多元多熟制的栽培调查,一般采用畈宽2.6~2.7 m(含沟20 cm)。在畈中间播1 m宽麦或栽甘蓝包菜。跨墒两边各移栽2行单株春玉米,待麦或包菜收获后,在上季玉米中套种4行后季玉米。保证前后茬玉米大行距都是1.6 m,中行距60 cm,小行距20 cm。两季玉米相距30 cm,有利于通风透光[1],且能够保证种植密度,实现双季增产。
  2.3肥水运筹
  根据双季玉米的生长特点,在玉米生长期间,注意肥水管理。前季玉米要保证早生长、早成熟。在施肥上做到施足基肥,重施穗肥,轻施粒肥(以防后期贪青迟熟)。后季玉米不能够肥藏于土,否则易造成苗期徒长,易受台风、雨水影响。后季玉米在肥水管理上以追肥为主,做到早施苗肥、穗肥[2-3],适当施好粒肥。后季玉米对水的要求比较敏感,如果缺水,植株生长缓慢,在天气干旱时,可用薄水粪进行补水促苗。7—8月易受台风等天气影响,如遇雨水天气,应及时排干田间积水。
  2.4病虫害防治
  双季玉米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叶锈病、玉米螟等。后季玉米易受玉米叶锈病影响,因年份而定。玉米叶锈病一旦发生,会迅速传播,严重影响后季玉米的千粒重,对产量影响很大。必须在后季玉米生长的中后期,一般在8月中下旬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预防。后季玉米的玉米螟发生峰次多,且虫口不齐,危害时间长,发生量大。玉米螟达到防治指标时要及时用药,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500~2 000倍液,或480 g/L毒死蜱1 500倍液交替防治[4],并于大、小喇叭口期进行灌心。
  2.5及时收获
  当夏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开,籽粒基部黑层出现,乳线消失时,玉米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行收获。为下茬作物腾地必须早收获时,可连秆收获,1~2周后再掰果穗,可促使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向籽粒中运转,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参考文献


  [1] 吴魁,郑建初,赵强基.连作双季玉米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9(1):10-12.
  [2] 李建刚,韩卫红,马翔龙.玉米新品种洛单24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9(3):31-33.
  [3] 刘光华,刘天柱,张长青.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2):29-33.
  [4] 阚炳权,吉美林,史传槐,等.苏中沿海地区双季玉米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1999(S1):70-74.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