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龙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总结了其主要做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促进龙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做法;存在问题;对策;浙江龙泉
近年来,在丽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怀指导下,龙泉市紧紧围绕“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升发展食用菌,特色发展茶果蔬”工作思路,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催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符合龙泉实际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1发展现状
1.1农业特色产业稳定发展
2009年,龙泉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全市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优势产业发展平稳。2008年,龙泉市作为丽水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市”,参加全省粮食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91万hm2,实现总产10.8万t,全年粮食产值达1.7亿元,与上年持平,占农业总产值的13.4%。其中,水稻面积1.42万hm2,平均产量6 450 kg/hm2,总产9.18万t。油料作物1 026.67 hm2,总产0.18万t。粮油播种面积比上年略增,单产提升2%。订单粮食收购价稻谷2.24~2.32元/kg,比上年增加0.28元/kg。龙泉市被评为2008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一是粮食。2009年,龙泉市继续开展粮食高产示范活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建万亩高产示范片2个,千亩高产示范方6个;推广水稻病虫统防统治面积200 hm2,超级稻面积6 666.67 hm2,优质稻米5 333.33 hm2;以“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载体,建测土配方施肥竞赛示范方1个,建各类地力培肥示范点5个;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工程,建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个。二是茶叶。近年来,龙泉市茶产业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凭借名校院所的科技支持,实施特色茶战略,以“多茶类组合”为技术创新的突破点,积极开发低海拔无公害特早名优茶和中高海拔“龙泉金观音”特色生态茶,取得显著成效。龙泉市现拥有凤阳春、白天鹅2个浙江名茶,其中凤阳春和必福品牌先后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2家茶厂获“省示范茶厂”,3家茶厂通过QS认证。2009年,实施生态特色茶产业促进工程,以“安全、优质、品牌”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茶树良种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建设,积极培育10个茶叶专业示范村、10个标准化示范基地、10家标准化示范茶厂,建成万亩特色茶基地,推动龙泉茶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畜牧。根据“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发展战略,积极实施生态畜牧业培育计划,以加快发展农牧结合模式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全市生猪饲养量22.13万头,家禽饲养量114.67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41亿元,同比增长6.82%,占农业总产值的11.1%。2009年,继续实施生态畜牧业培育工程,新建万头生态畜牧小区1个,千头规模养猪场10个,培育规模特色养殖大户25户,全力打造全省环境最优的生态畜牧养殖生产基地。四是水果。水果产业仍以培育和推广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的名特优品种为主,柑桔、杨梅、梨、李、柿子等仍为龙泉市的主要水果品种。2009年,通过不断发展优势品种水果,全市水果品种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果工程”得到进一步推进。2009年全年水果产量4.745万t,比上年增0.245 t,增长5.44%。五是蔬菜。蔬菜产业是“菜篮子”工程的主体,为服务城市,满足居民消费需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2009年加大优质特色品种的开发,推广蔬菜规模种植,努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发展,蔬菜产业的区域化和规模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200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21万hm2(含复种),蔬菜产量64.85万t,蔬菜、大棚蔬菜和加工蔬菜为特色的产业格局。2009年,实施山地蔬菜扩面增量工程,以实施“山地蔬菜提升项目”为载体,以扩大商品蔬菜播种面积和乡镇覆盖面为工作重点,建设“万亩山地蔬菜龙南核心区”,建成商品蔬菜示范村10个,商品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10家,实现商品蔬菜播种面积和产值翻番,全力打造全省海拔最高的山地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市场拓展能力的提高,龙泉市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收入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市培育龙泉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丽水市级2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其中:省级规范合作社2家,丽水市级规范合作社25家),入社社员5 147人,带动农户数42 419户。获省著名商标5个,全国名牌农产品称号1个,浙江名牌农产品称号5个。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7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5 112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6.7%,并被评为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市。
1.3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以规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加以引导发展
龙泉市紧紧围绕“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畜牧、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按照省、龙泉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要求,坚持“民管、民办、民受益”的指导思想,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规范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积极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使龙泉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以稳步、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范围涵盖了全市多数乡(镇),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等领域,大大提高了龙泉市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龙泉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2主要做法
2.1搭建农业产业平台,拓展农产品基地,发展项目建设
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以兰巨为中心的单季粮食生产基地,以兰巨茶叶为中心的生产基地,以兰巨为核心的畜牧生产基地,以安仁、小梅为中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龙南、屏南、岩樟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2009年,经过努力,龙泉市到省财政争取多项资金,用于龙头企业建设,通过项目建设,龙头企业有较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
2.2增强领导组织,顺利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为确保其顺利进行。一是成立了龙泉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农业、经贸、林业、财政、税务等部门的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规划制定等工作。二是按照省政府、龙泉市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文件精神,结合龙泉市实际,制定龙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