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夏花生;田间管理;苗期;开花下针期;饱果成熟期
1苗期
花生苗期生长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出苗整齐,但生长弱。特别在5月1日前播种的花生,出苗后由于气温和地温明显偏低,根系生长受阻,养分吸收不足,植株生长缓慢,极易遭受病菌侵袭。二是花叶病毒病有发生趋势。该病发生与花生播种时间过早、气温偏低有直接关系。三是红蜘蛛、蚜虫等虫害开始发生时加强管理。
1.1及时抠苗、引苗
对出土的花生要及时抠苗、引苗,一是防止温度过高烧苗,二是保证花生健壮生长,确保苗全、苗壮。
1.2重视花生病毒病的防治
特别是早期播种的花生,要提早防治。用病毒立克8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纯品多菌灵800倍液,每隔7 d喷1次,连喷2次以上。
1.3加强花生虫害防治
要用低毒高效药剂进行防治,如扑虱蚜、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1.4补充养分,促进花生生长
花生齐苗后,要根据长势情况,及时补充养分。一般用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花生墩墩丰600 g/hm2喷雾,每隔7 d喷1次,连喷2次以上。对有根病发生的地块,可加30包/hm2根益碧,能有效促进花生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减轻枯萎根腐病的发生[1]。
2开花下针期
花生从开花到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此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花多、花齐,果针多而入土早,为结荚和饱果打好基础。管理措施如下:
2.1中耕培土
花生开花下针期要进行多次中耕除草,中耕要深,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缩短果针入土距离,以利果针入土。方法是:在锄钩上套个草圈,深锄猛拉,将土壅于花生根茎部使行间成小沟,以利于防旱、防涝,减少烂果。
培土时应小心,防止压蔓,防止松动或碰伤入土的果针。培土时间要适宜,过早结果枝容易壅起,起不到培土迎针的作用,减少结果数量;过晚,缩短了荚果迅速发育的时间,降低了培土效果。在植株尚未封行前,低节位、先伸长的果针入土后,单株盛花期时培土最为适宜。
2.2看苗追肥
花生开花后根瘤菌固氮能力较差,一般在前期施肥条件下,开花以后不再追施速效氮肥。如果花生植株瘦弱,叶片发黄,表现早衰趋势时,可采用叶面喷肥补充营养。喷施1%~2%尿素和0.2%~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750 kg/hm2。植株长势过于瘦弱,表现出明显缺肥症状,可追施硝酸磷肥150~225 kg/hm2。高产田应施用钙肥,在初花期施石膏300 kg/hm2,结合中耕施入结果层内,墒情不足时,追肥要结合浇水,以利根系吸收。
2.3旱灌涝排
花生开花下针期如遇干旱会引起植株早衰,花量减少,甚至开花中断,影响果针发育。因此,应及时浇水。以喷灌为好,可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果针入土。如遇涝害,则应及时排水,以防积水影响花生生长。
2.4化学调控
为防止花生徒长,可在花生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150 mg/kg多效唑,以达到有效侧枝数增加、植株抗逆性增强,开花早而集中、结果多,饱果率高的效果。喷施药液量750 kg/hm2。配制方法: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 g对水50 kg。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饱果成熟期
饱果成熟期也可称为生育后期,是指半数植株有饱满荚果至多数荚果成实饱满,即成熟收获的一段时间。中熟品种历时约35~45 d,极早熟和早熟品种短些,晚熟品种长些,夏直播花生与春播同品种相当或略长。花生饱果成熟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茎叶等营养体生长达到峰值并开始衰退,中下部叶片变黄脱落;根系老化吸收能力减弱,根瘤固氮和供氮能力降低;生育重点转向生殖体,茎叶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大量向荚果内运转,荚果迅速充实;有效果针和荚果总数很少或不再增加,饱果数和果重则迅速增加,这一时期增加的果重一般可占总重的60%以上,是形成经济产量的重要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缓叶片衰老变黄速度,推迟落叶时间,保持较大的绿色叶面积,维持较长的功能时间;增强光合强度,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营养物质积累量;促进茎叶中的营养物质向荚果内运转,提高运转速率,加快荚果充实,尽快形成经济产量;控制主要病虫危害,减少损失数量[3-4]。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3.1叶面喷肥
花生进入饱果成熟期后,由于根系老化,吸收能力降低和根瘤固氮及供氮能力减弱,往往因脱肥引起早落叶。花生后期叶面吸收能力增强,及时多次叶面喷肥可有效补充养分,推迟落叶,具有作用迅速、吸收利用率高、投入少、受益大等优点。
3.2喷调节剂
此前未喷调节剂或已喷调节剂作用不明显的田块,要补喷1次壮饱安800~1 200倍液(注意不要喷到地面上),可明显使叶片增厚,叶色变浓,并能增强抗旱性和耐涝性。
3.3喷杀菌剂
叶斑病尤其是网斑病和褐斑病是引起花生早落叶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蔓延迅速,往往几天内叶片大量脱落,造成减产。结合叶面喷肥,加入代森锰锌或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可大大减轻危害,推迟落叶。多菌灵和以多菌灵为主要成分的杀菌剂效果不佳。
3.4喷杀虫剂
后期为害花生叶片的主要害虫是棉铃虫、造桥虫等食叶害虫和叶螨(红蜘蛛)等,前者高温多雨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为害,后者则在气候干燥条件下发生,应注意检查,在幼龄阶段和点片发生时喷杀虫剂和杀螨剂防治。对蛴螬、金针虫、蚂蚁等地下害虫要在此前防治的基础上,检查结果土层内仍有幼虫或被害状时,再撒施1次速灭地虫药肥粉或用甲基异硫磷灌墩。
3.5排水防涝
后期雨水较多,地内积水和土壤耕作层潜水过多,也是引起早落叶的原因之一,重者还可能引起烂果减产,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潜水。
3.6适时收获
当大部分叶片脱落,顶部叶片变黄,茎枝变黄枯软,大部分荚果成实饱满,及时收获。过晚掉果多,拣拾困难,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4
参考文献
[1] 关婷卉,张秋实,赵孔辉.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9(12):47.
[2] 岳学友,张化远,杨铭,等.豫东平原夏花生高产栽培措施优化决策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24):10399-10401.
[3] 王新,刘玉惠.夏播花生覆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67.
[4] 赵治军,张磊.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2006(10):14.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