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金龟子特性,提出金龟子科学防治的原则,并详细介绍了防治金龟子的农业(营林)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以期为林业中金龟子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龟子;防治;原则;措施
1防治原则
(1)农、林、牧联合防治。以金龟子自然发生区域为防治作业整体,实行农业、林业、牧业、园林等行业联合防治,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
(2)预防为主,促进健康。进行种植制度改革,调整作物结构,实行轮作、轮牧;从整地、播种开始,到收获为止,实施全程综合治理;充分运用农业(营林)措施,改善作物系统(林分)健康状况,提高系统抗虫能力[1]。
(3)分区防治。对常发区和重灾区,以及呈上升趋势的偶发区,以化学防治为主,以迅速降低虫口,减轻危害,同时结合农业(营林)措施,提高作物系统(林分)健康水平;对于偶发区,以农业(营林)措施为主,辅以生物防治措施,以防止虫口上升成灾。
(4)分类治理。根据森林、农田、草原、草坪、苗圃等不同发生地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5)幼虫、成虫防治相结合,以有效降低虫口。
2防治措施
2.1农业(营林)防治
一是加强管理。开展封山育林、补植补造,促进林分郁闭,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健康水平;加强田间管理、草坪管理和草原管理,提高农作物、草坪、草原抗性。二是轮作。进行水、旱轮作;合理安排茬口,进行禾本科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轮作。三是合理耕作。适当耕作,破坏幼虫栖息环境以利于作物生长。四是灌水。适时灌水,灌水量以将土壤含水量提高到35%~40%为宜,恶化幼虫生存环境,控制金龟子危害[2]。五是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浸种、拌种处理,同时按照GB/T 15671规定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六是土壤处理。播种前,将药剂撒施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整地;或者带状施入土中,再沿药带播种。七是套袋(网)保护。对果实、幼苗套袋(网)保护,防止成虫危害。幼苗套袋保护时,要保证袋透明,套袋时袋内充满空气,防止高温灼伤幼苗;幼苗一般套袋保护20 d左右,在成虫危害期结束后,要立即拆除保护袋(网);在拆袋前3~4 d,要在袋的顶端或侧面扎1~2个小孔,以利于透气,防治拆袋后温差过大造成幼苗枯萎。八是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金龟子产卵和隐蔽场所。九是禁止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防止成虫因趋腐性在其中产卵。
2.2生物防治
2.2.1保护和释放天敌。一是保护天敌。直接保护步行甲、隐翅甲、土蜂、鸟类等天敌;保护或间种蜜源植物,为土蜂等寄生性天敌提供补充营养食物,招引天敌。二是招引益鸟。布巢时间和地点可视招引鸟类而定;挂巢2个/hm2,均匀布设;巢箱悬挂于2m以上的树冠中下部,巢口面向下坡;人工巢箱可选择椋鸟式、山雀式、半开口式和树洞式。三是释放寄生蜂。释放大斑土蜂(Scolia clypeata Sickman)、春黑小土蜂(Tiphia vernalis Rohwer)、弧丽钩土蜂(Tiphia popillia-vora Rohwer)等寄生蜂。释放方法按照寄生蜂释放技术规范进行。
2.2.2生物制剂防治。一是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幼虫期使用,施菌量为225.0万亿~337.5万亿个孢子/hm2。避免高温中午施药,干旱季节施药后要配合灌水[3]。使用方法:①土壤处理,可湿性粉剂拌土撒施后灌水;②可湿性粉剂配成150亿~225亿个孢子/kg水灌根;③将白僵菌粉剂与大豆粉、细土、潮麦麸按照1∶1∶10∶5~10的比例,配制成6 800亿~8 800亿个孢子/kg的菌土,沟施、盖土;④将白僵菌粉剂与潮麦麸按照1∶5~10的比例,配制成1.4万亿~2.5万亿个孢子/kg的菌粉,拌种或与种子同时施入穴内。二是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幼虫期使用,施菌量为150万亿~225万亿个孢子/hm2。避免高温中午施药,干旱季节施药后要配合灌水。使用方法:配制成50亿~1 000亿个孢子/kg水溶液浇灌,或拌以干细土沟施或拌种。三是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幼虫期使用,施菌量为6亿~30亿国际单位(IU)/hm2。林间温度20~30 ℃时,配制成水溶液浇灌,或拌以干细土沟施或拌种。多雨季节不宜使用。四是日本金龟芽孢杆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施菌量为150亿个孢子/hm2。五是线虫。幼虫期使用,在土壤温度20 ℃时使用效果最佳,施用时要施入土中,也可与基肥混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carabaei)施用量为55.5亿头/hm2;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施用量为25亿~50亿头/hm2;夏季高温时施用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施用量为5亿~80亿头/hm2。
2.2.3仿生制剂防治。一是抑食肼(RH-5849、虫死净)。土壤处理。用5%颗粒剂75~225 kg/hm2,按照1∶1的比例与干细土或河砂拌匀后撒施。二是灭幼脲Ⅲ号。防治成虫,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常量喷雾75~225 kg/hm2,低量喷雾9~13 kg/hm2,飞机低量或超低量喷雾9 kg/hm2(加尿素和901增效剂);25%灭幼脲Ⅲ号粉剂用药量450~600 g/hm2,宜在早晚有露水或雨后地面喷粉;25%灭幼脲Ⅲ号油胶悬剂用药225~300 mL/hm2(用0号柴油作稀释剂),地面低量喷洒9.0~4.5 L/hm2,飞机超低量喷洒4.5 L/hm2;16%灭幼脲Ⅲ号增效型粉剂用药量150~300 g/hm2,加滑石粉地面喷粉。三是灭幼脲Ⅰ号。防治成虫,20%灭幼脲Ⅰ号胶悬剂用药量110~150 g/hm2,地面常量或低量喷雾;15%灭幼脲Ⅰ号胶悬剂用药量150~200 g/hm2,飞机超低量喷雾。四是高渗苯氧威。防治成虫,3%高渗苯氧威乳油4 000~5 000倍液,均匀喷雾;225.0~375.5 mL/hm2配药液,飞机超低量喷雾;按1∶8的比例与柴油混配,使用专用喷烟机喷烟。五是阿维菌素。防治成虫,使用2%阿维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1%甲维盐1 000倍液,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
2.3化学防治
应严格限制使用化学药剂,应急使用时,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
2.4诱杀
2.4.1灯光诱杀。对有趋光性的金龟子,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杀[4]。
2.4.2糖醋液诱杀。诱捕液配制可按照糖∶醋∶酒∶水=6∶3∶1∶10、糖∶醋∶水=4∶2∶1,或红糖∶食醋∶白酒∶水=3∶6∶1∶9的比例配成诱捕液,或者按照腐烂水果∶醋∶糖∶水=2∶2∶3∶1(腐烂水果∶蜜∶水=2∶2∶1)的比例,将腐烂的水果(可以是苹果、桃、无花果、番茄、西瓜皮等)切碎,并与糖、醋、水等混匀加热,煮沸成粥状诱捕液。为了增强捕杀效果,可以在诱捕液中按照0.3%~0.5%的比例添加敌百虫晶体,或80%的敌百虫可溶性粉剂。
选择容量为500 mL左右、高度为40~50 cm的深色大口瓶子(或毛竹筒),将诱捕液倒入瓶中,诱捕液在瓶内的高度不超过瓶子高度的1/2。将诱捕器挂在1.5~2.0 m范围内无遮挡的树枝或立柱上,诱捕器的口紧贴树枝或立柱。根据空气流通状况,诱捕器设置密度为80~200个/hm2,对于林木,可以每隔1株挂置1个。每日15∶00—16∶00收集诱捕器,倒出诱捕液和诱捕的成虫,清洗诱捕器,再添加诱捕液,挂回原处。
2.4.3植物诱杀。一是根据金龟子不同种,选择金龟子喜食的榆(Ulmus pumila)、杨(Populus)、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树枝,长度为1.5m左右,每100m2插1枝,每天15∶00-16∶00收集成虫,每隔1d换1次树枝。二是根据金龟子不同种,间种相思树(Acacia confusa)、番石榴(Psidium guajava)、蓖麻(Ricinus communis)、田菁(Sesbania cannabina)、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金光菊(Ru-dbeckia laciniata)等金龟子成虫嗜食植物,栽植300~450株/hm2,诱集成虫,集中捕杀。
2.4.4堆肥诱杀。根据金龟子趋腐性,在田间或林内设置堆肥。堆肥内放入秸秆、树叶、鸡粪、人粪尿、烂瓜果菜叶,每堆50~100 kg,在其中加入100~150 g食用醋、50 g白酒,再在其中加入农药,拌匀。堆肥密度为10~15堆/hm2,每隔10~15 d翻动1次。
2.4.5信息素诱杀。利用金龟子性信息素或聚集信息素诱杀成虫,信息素的使用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
2.5人工捕杀
利用成虫假死性,采用震落法捕杀成虫;翻耕时捡拾幼虫、蛹;发现死亡植株,向下挖取幼虫。
3
参考文献
[1] 刘广瑞,章有为,王瑞.中国北方常见金龟子彩色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 辽宁农学院农学系植保专业地下害虫研究组.金龟子幼虫种类研究[J].辽宁农学院学报,1974(7):82-112.
[3] 方红,张治良,王宇.金龟子幼虫种类研究Ⅳ[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5):511-514.
[4] 王国鼎.小云斑鳃金龟生物学特性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4,29(1):35-38.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