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贵岙杨梅发展现状及思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8556 日期:2024-06-02 来源:论文网

  摘要介绍了青田县贵岙杨梅发展现状及品牌提升发展思路,以期指导青田县贵岙杨梅的品牌发展和产业化生产。
  关键词贵岙杨梅;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贵岙乡地处浙南山区丘陵地带,位于青田县城东北面,属于青田杨梅“三带一区”规划中的“一带”。生态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2/3的行政村座落在海拔350~750 m的山坡,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21 ℃,降雨量1 765 mm,无霜期210 d,且以砂质壤土为主,特别适合杨梅生长。
  1贵岙杨梅发展现状
  青田县依据《浙江省优势农产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青田县杨梅三带一区的总体规划意见》,大力引导杨梅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以鹤城-海口瓯江两岸带、仁宫-巨浦小溪沿岸带、温溪-贵岙杨梅老区带,滩坑库区为重点的“三带一区布局”规模发展[1]。青田“山鹤”杨梅、孙前杨梅,其品种都是东槐杨梅,个大、汁多、味甜[2];贵岙杨梅品种都是水梅、丁岙梅,其汁多、个小、味淡,成熟时间比东槐杨梅早。鹤城白浦、仁宫孙前的东槐杨梅近几年已名响省内外,而贵岙杨梅在市场竞争中近乎淘汰。
  贵岙杨梅种植品种主要有水梅和丁岙梅,且集中在下坑、贵岙、小双坑、泉坑等行政村。2009年,全乡杨梅总产量364.9 t,全县杨梅总产量1.3万t,占全县杨梅总量的2.8%;产值达255.5万元,全县杨梅产值1.5亿元,占全县产值的1.7%;贵岙乡农民人均收入5 357元,杨梅人均收入345.5元,占总收入6.4%,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农民迈向致富提供了一条实效途径。“颖丰”与“稼泷”2家杨梅加工企业,2009年加工鲜果杨梅360 t。
  2杨梅品牌提升存在的问题
  2.1品种发展不平衡,管理技术落后
  全乡现有主要结果的杨梅品种是水梅与丁岙梅,这些品种采前落果严重(水梅),适应性差(丁岙梅),而近10年来新发展的杨梅,虽然以东魁、荸荠种为主,但现在刚刚进入采摘初期,由于管理粗放,产量还上不来。由于品种、技术与市场等各种原因造成杨梅管理上的恶性循环。如杨梅与毛竹、松树与樟树混生,造成杨梅树光照不足只长树不长果;杨梅树之间郁蔽及其树下杂木、杂草丛生,造成病虫害多,甚至白蚁为害严重;杨梅不施肥、不修剪或缺乏正确的施肥与修剪等科学技术,造成杨梅产量不高,品质不佳,效益不好。
  2.2杨梅产后加工与保鲜工艺严重滞后
  青田杨梅产量每年以20%左右速度递增,高档鲜食东魁杨梅价格高且稳定,已建有多家杨梅保鲜冷藏库。占大部分产量的中低档杨梅水梅、丁岙梅或是不在品牌区的东槐杨梅价格低,由于缺乏有效的包装保鲜与加工处理手段,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不在品牌区的杨梅价格太低引起农民留果不采而造成的土壤过酸化,也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2.3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低,种植区自然条件差
  缺乏专业营销队伍和专业合作社组织,杨梅的果品质量较难提高。销售渠道不畅,因而农民的经济效益不佳。虽然青田县政府每年举办杨梅节促进了杨梅鲜果的销售,但有组织的杨梅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还没开始有效的运作,也制约了杨梅产业的健康发展。贵岙杨梅高低海拔种植区,多数是荒山栽杨梅,山上基础设施不完善,如治病虫无水用,抗旱无水源,采收挑担路难行。多次发生因山上无路,梅农滑倒,成箩杨梅倒掉的问题。行政村经济条件差、交通通讯条件差、运输困难、信息不灵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杨梅的发展。
  3提升杨梅品牌的发展思路
  3.1品种布局体系建设
  以贵岙下坑村、贵岙村为中心,指导农户采用“高接换种”技术,迅速把采前落果严重的下坑水梅等劣质品种改换成大果、优质的东魁杨梅,大户做好示范带动,小户参与技术换新。对杨梅施肥、修剪、用药等农事操作提出定性与定量指标,提升改良后东魁杨梅的果品档次。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杨梅的优化改造技术推广,提高杨梅的生产效益。引进全省杨梅的优新生产良种,合理布局搭配,以及利用不同的海拔拉开杨梅的成熟季节,延长市场供应期[3]。依托“孙前”牌与“山鹤”牌杨梅的品牌优势,促进贵岙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2高科技体系建设
  一是成龄杨梅树快速换种技术应用。贵岙村,以水梅种植为主,生产效益差,通过快速换种技术,每株水梅在离地1.0~1.2 m次主干枝上嫁接15~20个东魁枝穗,力争在2~3年内产量达到50~100 kg/株,成为高效杨梅生产基地。二是平衡杨梅大小年结果技术应用。针对杨梅大小年结果的状况,通过应用测土配方、定产施肥、规范的开天窗式的圆头形树冠,控制杨梅树高在2.0~2.5 m,树冠幅达到4~5 m,产量达到100~150 kg/株,以实现年年丰收的目标。
  3.3产后包装及加工体系建设
  着力培植多家杨梅深加工企业,研发杨梅加工的前沿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对原有产品进行技术革新,再力争引入投资,开发新产品,培育城市级或省级杨梅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宣扬传统文化,打造传统产品,如杨梅蜜饯、杨梅浸泡酒和杨梅干、杨梅灌头等[4]。改进工艺,提高品质,推陈出新,打造新产品,如杨梅汁、杨梅饮料等。并建立适合就地销售或产后加工的场地保鲜库,提出杨梅鲜果适合超市供应的系列技术体系。组织有关专家、企业与本地有关华侨等,进行杨梅的运输保鲜技术攻关,将杨梅销往省内外及国际市场。
  3.4产业组织体系建设
  成立贵岙乡杨梅专业合作社,依托2家加工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加强各级杨梅专业大户等的业务知识培训,开拓各类杨梅专业市场,以提高梅农的组织化程度。
  3.5现代果园体系建设
  以康庄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乡村水泥路硬化工程。完善杨梅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基地建立网状操作道,建成主干道3.5 m宽、支干道1.2 m宽的水泥路面。同时,建立完善的旱涝保收体系,各杨梅山坡均建立200 m3水池,整个基地铺设灌溉系统,建成科技含量高、设备完善、高效的现代果园。
  
  4

参考文献


  [1] 饶建民,陈立福.浅析青田县杨梅产业发展[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4):42.
  [2] 饶建民,梁森苗.山鹤牌杨梅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浙江科技,2005(5):63.
  [3] 饶建民,陈良火,吴艾莉,等.杨梅优质丰产技术[J].浙江柑橘,2004,21(2):17.
  [4] 刘炳容,夏晖.青田杨梅产业化发展对策探讨[J].浙江柑橘,2009,26(1):25.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