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课堂提问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7777 日期:2024-05-25 来源:论文网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手段。得体、精巧的提问设计,能把学生引人“问题情境”,启迪思维,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课堂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 提问要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设计问题不要平铺直叙,应根据学生实际,变换提问的角度,以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解异面直线概念后,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分别在两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但又不平行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吗?又如,在引人双曲线的概念后,可设计以下提问:
  (1) 在定义中去掉“绝对值”二字,轨迹是什么?
  (2) 定义中的“小于 ”换成“大于 ”或“等于 ”轨迹是什么?
  (3) 定义中的“常数”为0时,轨迹是否存在?
因问题设计变换了角度,变换了形式,诱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弄清了概念本质,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思维自疑问开始”,针对学生有疑之处进行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相似概念和容易引起混淆的问题,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比较、鉴别,则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二、提问设计要有层次
  问题设计要有计划,问题与问题之间要互相衔接、层层递进,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关键点要尽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设计一些铺垫性问题;要根据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问题。如在三角函数最值问题中,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
  1.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分别是多少?
  
  几个问题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前面的问题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这样由浅入深设置问题,降低了难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了方法,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最终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这个“度”是广义的,它包括广度(设计的问题一步到位,全面覆盖知识点)、深度(根据学生实际,以教材、教纲、考纲为基点,进行一定深度的挖掘)、梯度(提问设计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不急于求成)、难度(把握提问设计的难易程度)等。例如,在学习了反正弦函数后,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提问设计要“精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在“精巧”二字上下功夫。一般来说:(1)提问要精炼扼要、言简意赅,绝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2)所提问题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学生的疑点等;(3)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案的评价等;(4)要防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忌深、忌偏、忌怪、忌浅、忌滥。如学习函数奇偶性概念后,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寥寥几个问题,承前启后、跌宕有致,把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条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揭示出来。
  五、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1.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恰当的评价,要肯定学生在什么方面答得好,什么地方答的不够全面、不够完整、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补充不完整的地方,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
   2.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绝不能因学生答错问题而对其讽刺、挖苦,这样做易造成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又易造成课堂的紧张气氛,抑制了学生思维。同时提问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脸色”,揣摩他们的心理,选择合适的对象回答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提问的角度、引导的方式等做到胸中有数,有计划、有步骤地作出科学的设计。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