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有些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属于“小错不断,大错偶发”的一类学生。这类学生,不管在哪个教育年代,都占据着一定的比例。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来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有不甘落后、勤奋好学的愿望,但又有怕落后、怕失败的自卑。如果在这个时候屡遭失败,那么就会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的批评和指责。而这类批评和指责往往就会淡化于学生的整个活动,乃至于学生的人格,于是学生内心的自卑感上升,导致逃避学习、逃避困难,对学习失去应有的信心,最后趋于消极,学生的内部动力下降,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而成了学困生。而学困生能否转化,又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是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可见转化学困生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学困生该如何来转化呢?下面结合我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树其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这是追求上进不可缺少的动力。我们作为教师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学困生。我班有一位几年以来都是纪律很差的学困生叫温林海,一上课便蓄意捣乱,敲打课本或文具盒,故意制造噪音。有一次,他不停摆弄着他座位旁的窗户发出声音。这时,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他,然后又投向了我,他显得更得意了。这时的我,为了不伤害该生的自尊心,微笑着幽默地对全班同学说:其实,小温同学是在想办法把门窗修好,免得让风给刮掉……同学们听了一阵大笑:“哈哈……小温……”你知道吗?因为从来没有一个老师这样亲切地叫他“小温”的。这时,小温也笑了,不过他再也不摆弄门窗而变得专心听课了。事后我及时找他谈话,他出乎意料地对我道出了埋藏心里已久的心声:老师,我最喜欢你的课,但我的缺点自己知道,我能改掉吗?同学们总是那样瞧不起我,嘲笑我……听了他的一席话,我鼓励他,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改好。此后,我在班上常常说:不管哪个同学,也不管你们的过去是什么样,都已经过去了,我只相信现在。我要用我自己的眼光看你们,希望你们展现在老师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自我。当然,这话更多的是说给小温听的。此后该生常常找机会接近我,主动跟我搭话,并且上课听课的时候多了,捣乱的现象少了,更可喜的是,他的学习成绩进步了。
二、肯定学困生的闪光点,创造机会,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困生,并非是在各个方面表现都差。
我们教师在“转化”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善于找出他们的每个闪光点,使他们那些难得的每点成绩都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充分肯定。我班的体育委员覃厚灿同学,听他五年级时候的班主任说,原来是一个经常迟到、旷课、上课不专心、不想做作业、学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过有一个爱劳动、爱打篮球、对自己的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的好习惯。有一次,清理教室后面的水沟,劳动结束后,他最后一个气喘嘘嘘地手拿着垃圾铲和锹大汗淋漓地走进教室,我趁机把他叫到台前,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了他,同学们也都向他投去了信服的眼光。课后,我马上找他谈话,说他并非生来就是一个差生,只要认真学,发扬优点,努力克服缺点,肯定会有新的进步,成为好学生的。另外,我还利用集体的力量帮他上进。他是我班的体育委员,所以多次让他组织本班队员与邻班开展篮球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学们欣喜若狂,我及时表扬了同学们这种勇于争光的集体精神,尤其重点表扬了体育委员的成功组织…… 这些小小的成绩,对于一个平时极少得到表扬机会一个学困生来说是多大的鼓舞啊!于是同学们开始改变了看他的眼光,开始慢慢地接近他、信任他。在这样的氛围下,他也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了,于是渐渐地融进了班集体,正一天一天地走向进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给予关爱,坚持鼓励,给他以“你能行”的期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其实,学困生更加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教师也只有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才能更好地做好进一步的转化工作。他们常被人轻视和呵斥,集体给予他的评价较低,这个时候,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鼓励来保护其正在进取的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比较崇信的人对其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所以,对于学困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教师要及时反馈和肯定,让他们感到“我还行”。
四、开展“自我竞赛”和“平等竞争”
儿童自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处在学习竞争的漩涡当中,成绩低下而又沮丧消沉的学困生与优等生相比较,越比越缺乏信心,进而由于竞争中屡遭失败,对于一些有竞争意义的活动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表现为缺乏竞争心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困生开展“自我竞争”和“平等竞争”。开展“自我竞争”,让他们确立自我参照目标,将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对比,个人的进步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就是组织开展“平等竞争”,让他们与那些在学习能力、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之间在某些方面开展竞争,比较所取得的成绩,并为他们指出造成某些个性品质上的原因,如勤奋程度、组织纪律性方面的情况等。这两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困生的竞争意识和战胜自我的意识,而且给他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能够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
总的来说,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是艰苦而又漫长的,我们应该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期的努力。这项工作应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教师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循循善诱,善于观察,勤于发现,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等,学困生就不再是学困生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