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7298 日期:2024-05-20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为达到某一目标、任务所经常采用的手段和行为方式。教师只有善于探究掌握课堂提问艺术,苦心钻研、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才具有实际效果、实用价值,因此笔者拟就课堂提问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和见解。
  一、摸清基础,帮学生搭起问题支架
  教学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所提问题要接近学生的年龄特征,接近学生知识与能力基础,能够让学生摸得着、抓得住,先易后难,形成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拾阶而上。
  1.衔接性。
  教学片断:“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口算:21×3=63,21×30=630。
  师:我把它们放在一起,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继续口算:
  34×2=68,34×20=680;41×5=205,
  41×50=2050;15×2=30,15×10=150。
  师:15×2=30,15×10=150,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上面的关系吗?
  师:那这两个算式和15×12有关系吗?发现了什么?
  在学两位乘两位数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算法,教师的提问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醒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学习新知搭设了适宜的“脚手架”。
  2.逻辑性。
  教学片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师:观察板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这里长方形的长乘宽正好等于它们的面积。
  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相同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并对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作记录。)
  师:你们发现其他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在面积公式中,“长×宽”实际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长×宽”实际上表示的是长方形中所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教师提问步步入深,使学生茅塞顿开,深刻感知、理解、把握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样的提问,既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抓住关键,让提问充满思维含量
  教师要提出有效的问题,就必须研究教材,使自己达到“懂、透、化”的境界。
“懂”就是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透”就是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化”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教师在充分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抓住教材的关键处,提出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从而避免步入提问频繁、表层化等误区。
  1.目标性。
  教学片断:“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请学生任意写出三个分数,引导他们观察他们各自所写分数的分子、分母情况。
  师:当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分数的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个别说“可能一样”)。
  师:在什么情况下,分数的大小可能一样大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这个规律。
  (学生利用折纸来探讨这一问题,得出 = = = = = 等)。
  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同时,这两个分数有可能相等吗?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生:有可能。
  师:任意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不同时,分数大小都相等吗?
  生:不会。
  师:那什么情况下才能相等呢?
  教师的提问始终围绕本课的核心内容,环环紧扣,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自主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2.思考性。
  教学片断:“素数与合数”。
  (学生分别用4个、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如果给出的相同正方形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会怎样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经讨论发现:给出相同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出的长方形的种数不一定就越多。)
  师:用相同的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们觉得当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学生研究发现:表示正方形个数的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时候,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当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呢?
在教学中将质数与合数知识的教学巧妙地融于图形的拼组中,通过一个个充满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钻研、探索,不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因事制宜,把握提问的有利时机
  课堂教学是不断动态生成的一个过程,没有预设的生成,容易背离学科本质,偏离价值目标。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所要提的问题,事先周密地考虑到、设计好,对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好问题,同时对学生的回答也做好充分的预设。
  教学片断:“圆的面积计算”。
  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师: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形状变了。
  生2:周长变了,面积没变。
  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的什么?
  生3:长相当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原来圆的半径。
  师:你们能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这里正是有了精心预设,教师课堂提问才会如此精炼、达意,每问都问在了理解的疑难处,沟通了圆面积计算与长方形面积计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探求圆面积计算公式中的应用。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