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但毫无疑问,学校体育课是通向这一目标的康庄大道。现阶段,体育课要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养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在体育课广泛深入地开展“非奥运动”,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一、体育课开展“非奥运动”教学适应当前教学改革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心理和生理需要都会激发求知欲的学习动机,他们不会满足于现状,会有新的需求和目标。而兴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的良方,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过去,我们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只注重教材搭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因此,教师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关注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地给他们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体育课开展“非奥运动”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点切入口。体育课开展“非奥运动”教学真正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要求,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主体;也体现了主体性体育教学的意识,包括目标意识、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意识、评价意识。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在“多选”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锐意创新、师生互练,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民主、平等、和谐、优质的教学氛围。
二、“非奥运动”之游戏教学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发展
游戏运动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它是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并发展和完善学生各种动作、运动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活动。由于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简单易行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喜爱。游戏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占有重要地位。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能完成以下任务:1.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巩固与提高跑、跳、投的基本技能,增强体质,加强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2.根据游戏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教育,培养有组织性、纪律性的坚强意志。3.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游戏分传统游戏和自己组织游戏,它们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尤其自编游戏,它能展示自我。开展游戏运动,能使有的学生将运动惰性转到运动向往,在有向往项目和同学的带动下,努力去做。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自觉参与到运动中去,从而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既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的运动兴趣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育,学生成人化的心理素质逐渐成熟。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权威地位逐步消失,学生重新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人物。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权威压制学生——我叫你学什么你就必须学什么的强制式教学方法。这样只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造成学生不愿上、不想上、怕上体育课,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产生疏远体育课的想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在体育课开展“非奥运动”的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与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喜爱锻炼的项目进行锻炼学习,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通过他们的需求来获得体育知识。一旦学生能够发现自我能力,使其在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后能找到表现自我个性的“闪光点”,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宜人的教育环境。体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感到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到成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在“成功——失败——成功”过程中感受到“满足——克服——新的需求”后,才能真正领悟到和体验到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的喜悦。这样的体育课才有精神感召力,学生的运动兴趣才会得到巩固和发展;只有运动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了,才能为终身体育锻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非奥运动”之地区传统运动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真正体现师生互动
地区传统运动,是一个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劳动之余自编的运动项目,它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学生在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要回答的问题则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或解决不够圆满的问题。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出课堂的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尝试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自然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回答预先设计的问题,同时还要参与到学生在共同锻炼、共同探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这样教师既是对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再加工和巩固、提高,又是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学习、探索,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自身教学业务能力,为适应教学不断更新的知识与不同要求的未来体育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体育教师自己最清楚,不是每一个教师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很“在行”和非常娴熟的,也有“弱势”的项目存在,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却为何非要学生什么都得学、什么都学一点?“走马灯”式的教学,学生很难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可想而知学生的厌学情绪到了哪一种程度。
在开展体育课“非奥运动”的教学中,更能充分表现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熟练地把特长发挥出来,更好地把握教材结构和特点,娴熟地传授技术和技能;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探索、提高和对思想观念的更新,在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也有利于学生从体育教师身上看到终身体育锻炼给生命带来心理上、生理上的最大快乐,更能用体育教师无声的言行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巩固和发展,对调动体育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让学生在“非奥运动”中锻炼,在锻炼中培养和发展兴趣,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小山 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槭谢美 论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J).教育评价,2002(2)。
3.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