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及策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7168 日期:2024-05-19 来源:论文网
合作学习的主张并非始于今日,自古以来早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合作中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尊重学生潜能和主体地位,力求导为前提、演为主体。
  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相互磋商、彼此分享,创造一种积极互助的关系,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只有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呢?
  一、组建、管理合作小组是基础
  1.优化组合。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为此我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设计。首先在保密的情况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总体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甲级和丙级人数各是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余为乙级。然后推选出甲级同学担任第一任轮值组长,尊重学生的意愿,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四人为一小组。在这个基础上,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与学生协商,对学生自由组织的小组进行适当的调配,这样可以保证四人中甲级学生、丙级学生各一个,乙级学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有变化的“橄榄”形,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
  2.分工合作。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小组里每人都相对侧重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可转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二、激发强烈的合作欲望是关键
  1.思维出现障碍时让学生感受合作是解疑排难的内心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绯”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是自己得出的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了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2.在组间的竞争中让学生懂得合作是获得成功的集体需求。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开展智力抢答、接龙等团体竞争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懂得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若小组失败了,自己也就失败了,因此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应该努力去完成任务。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是保证
  1.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游戏,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仅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态。”
  2.探究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研究能使学生“好学”、“乐学”,激发其积极的进取精神,从情感上保证探究学习的质量;反过来探究学习又能加深合作情感,是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从而提高合作的广泛性。
  四、正确应用合作学习的策略探讨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环节都能采用合作学习的,有些概念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就没有讨论的价值,有些难度较大的如基因的表达、遗传规律等也不适合讨论。在高中生物学中,收集和处理信息、开展研究性学习、高三专题复习、生物实验等内容或题材较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2.正确认识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扮演好“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应在学生讨论时深入学习小组,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揣摩学生的心理,适时地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
  3.突出合作学习的主体。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或自己预习,或自己收集资料。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完全按自己原先设定的程序指导学生学习,必须根据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进程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
  4.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布鲁姆曾经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合作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合作学习的目标。
  5.控制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监控,否则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教师的监控主要包括纠偏、消除误解、防止冷场、防止过度依赖、关注消极学生等。
  6.发展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发展其内涵,必须与本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实现本土化。教师要了解合作学习产生的背景,重视学习和研究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注意研究合作学习的局限性,注重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运用,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势与效果的统一,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教。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