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语文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件吃力不见效的苦事。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表达天下所有师生的希望:“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关键词】:作文批改 互动准备 互谈体会 交流总结
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件吃力不见效的苦事。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按照学校要求拿着笔杆演奏着眉批、旁批、总批和评分“四重奏”。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又一篇批改案头高叠的作文,常常累得腰酸背疼,头昏眼花。但是,学生对老师花费了大量精力和心血的眉批、旁批、总批的评语只是一瞥而过,甚至只看一看分数,便事不关己地塞进书包了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似乎已成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此却极具讽刺性。因为这种“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的作文教学把真正的评改“主角”——学生,一直被动地呆在“冷板凳”上充当“听众”。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比较冷漠,甚至无动于衷,是可以理解的。
苦于“两难境地”,并且《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笔者“对症下药”,近年来尝试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改”的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让学生充当双重角色,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建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使学生在作文课上树立“我们的错我们找,我们的错我们纠,我们的优我们品,我们的优我们扬”的“主角”意识,进而养成自主、自能、自信的作文能力,真正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还权于生”。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互动前的准备
1.教师先认真全面阅读一遍,分出层次,整体把握,并做好记录,这是为组织学生互改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作文讲评积累素材。
2.明确习作训练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在批改中做到有的放矢。因不同写作题,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要求。这样能让学生注重审题的重要,明确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
3.明确高考作文评阅标准(最好是印发评阅标准,人手一份),申明打分数写评语的基本要求。例如: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在初步明了评改作文标准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评改作文的特殊情况。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熟悉高考作文是怎么样要求的,又可以督促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
4.分好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然后发作文,注意作文本一定不要发到本人手中,这样学生会批改的认真负有责任心。
二、学生互改习作
正式批改时,具体操作如下:
1.找并改。找错别字、运用不准确的词语、病旬和标点符号,同时将会修改的修改,不会的就与小组同学讨论修改。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画并品。要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学作文的亮点,好的词语、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同时还要谈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总评并署名。写评语,弃空话套话,主要谈自己阅读此文的感受。
4椎荐并朗读。即推荐佳作,每组推荐两篇优秀习作,由组长先说推荐理由,然后由批阅者朗读原作。
5.探讨并沟通。评改人亲自把评改好的作文交到作者手中,然后作者自己在批语后面再写对批语的认识,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找批改者探讨,把应该改正的改正过来。
6.传阅并积累。作文本在班上交换传阅,让学生彼此积累写作和批改的经验。
学生互改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带动了写作的热情,就是平常调皮的或者沉默寡言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学生在批改中增加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增进了友谊。
三、学生互谈体会
这是“互动”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意义在于扩大“互动”交流,加强评改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交流时,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迷惑,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通过互谈体会,达到了交流、互动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全批全改, 这是最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这仿佛也是一种最“天经地义”的作文批改方式,目前语文老师最常用的作文批改方式,目前社会和家长都认可的作文批改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此种批改方法对学生的作文从内容、结构到语言、卷面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批改。既指出学生作文中错误的原因,又指明改正的方法;既能表扬已取得的成绩,又能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此种批改方法运用得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好处。它能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它使作文批改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在作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增进了师生的友谊和了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始终在关注他,这种批改方法对教师了解学生的作文实际水平也有极大的好处,便于因材施教。而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工作量很大,作文批改像大山一样压在语文老师身上,很费神。为此,不少老师颇动了一番脑筋,想了一些点子:批改,但只是浮光掠影;有指导、有讲评,但往往是隔篇进行;浏览一遍,打一个分;两本作文本更替使用,细水长流,打批改持久战。但,这些搞法都还是停留在消极应付这个表面,并未跳出“师本位”这个框框。而其实质作用又如何呢?我发现许多学生只瞧了眼评分或再耳语一番彼此的作文分数就将作文本搁一边去了,个别学生甚至连作文本也懒于翻动,只等待新的作文题。老师的汗水居然成了无用功,红红的眉批总评在学生的眼中竟成了过场。这种批改方法如果运用不好,就容易形成教师包办代替,影响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师生交流总结
最后教师把学生改好的作文收上来,与先前教师批改的比较,寻找同学们作文批改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与学生探讨交流,为下一次互动批改作文积累经验。
总之,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改习作”是笔者实践“生本教育”、“还权于生”的教学尝试。其成功之处在于既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同时又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手动起来,嘴动起来,脑动起来,使他们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探索”的快乐。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探析中学语文作文批改的新模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