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 正主体.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 识、发展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师们都在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 堂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一、巧设情境,激活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 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因此,我上课的第一工作就是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以偷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提供机会,满足学生探索、发现欲望。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精神世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自己是探索者、发现者。教师应不断的扶植和加深学生成为索者和发现者的欲望,并创设条件、提供机会使其愿望得以实现。
三、互教互学,拓宽学生参与面。
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只要把儿童解放出来,小孩也能办大事,也能互教互学,自己当‘小先生”’。所以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都是老师在“教”或在“引”的做法,有些知识完全可让学生通过互教互学来完成,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学得轻松愉快。
四、联系实际,培养自觉学习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若能将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就能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用数学,从而萌发数学应用意识,进而真正喜爱数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泱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常把数学知识有意和实际结合起来。如教学一位数乘除法时,我都把简单的计算题设计成日常生活问题——“学校前天新买了8 个篮球,每个69 元,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学“求平均数”时,设计成让学生来自己小组数学单元考的平均分,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设计了帮木工师傅算一算做学校一个铝合金窗户需用多长的铝合金做框……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形成自觉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内驱动力。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课堂教学初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