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学习”话备课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931 日期:2024-05-06 来源:论文网
《论语·述而》中说:“好谋而成者也。”《汉书·高帝记》有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语文教学中的备课亦是如此,“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堂优质的语文课会让人拍案叫绝,因为这样的课堂源自于美的备课设计,源自于教师智慧力量的对象化。
  备课是一种最重要的基本教学行为,它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实践证明,作为教师理应“功夫下在备课中,能力显在课堂上”,没有科学、艺术、精细的备课就不会有优化的教学活动,不会有精品的课堂教学,也就造就不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一代新人。毋庸置疑,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确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效率不高的归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在备课的理念中和教学的活动中失落。传统的基于封建礼教的等级观念的“师道尊严”,远远没有在主流文化中退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授予为途径的语文教学,其备课是以教师的主观指令为基础,并以权力主义的刚性机制驱动,严重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灵动的弹性机制。教师千方百计在每一个事先规定的详尽的细节上,逼学生就范,形成了由教师统领课堂,以详尽的情节分析、烦琐的提问应答、机械的读来背去、生硬的章法讲解、僵死的标准答案为主要特征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之一便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备课的理念中,应当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在备课中树立关爱学生生命,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命活动的全新理念,并探究与之相谐的操作策略。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但学生毕竟是学习行为的发动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学习目标的认定、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学习效果的达成,因此学生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凸显学生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召唤生命活力的教学设计应强化以下方面。
  (1) 重探究性。以自学性、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实质是一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备课中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以问题为核心,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展自主、独立和合作地发现、尝试、操作、调查、争辩、表达、交流等探究性学习活动,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练为主”改变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
让学生在一个个有意义的、有价值、有创新、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 重活动性。活动性教学是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题实践活动”。新课标指出: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学经验证明,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辅以相应的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备课中应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全面地设计听说读写和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的活动,特别是外部的操作活动,如观察、操作、实验、演示、表演、制作、游戏、交往和创作等。把过去由教师包办的提问讲析,把过去学生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愉悦的丰富的学习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内化,通过内化推动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 重生活性。“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源头和活水的关系,语文教材来自生活,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联系生活,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读物,受到感动;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善于生活。如果备课时能从学生现实生活的角度去设计语文教学,能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语文,这样的教学就回会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活的活力。强化语文教学的生活性,在备课设计中要自然地注入社会内容和时代活水,尽量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把学习语言与生活融为一体,加强对课文中具体语言与事物形象的感知,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生活积累、回忆生活经历,再现生活情景、调动生活体验、设想理想生活等方式领会课文内容,品位生活滋味,走进作者心灵。
  (4) 重选择性。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越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越高。”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学生必须亦步亦趋、不折不扣地应命行事,无任何自主选择的机会。尊重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备课时教师应变教师控制下的统一学习为学生选择下的自主学习,努力在更多的教学环节设计中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如语文学习内容、方法、情感、伙伴、练习等的自主选择,尽可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做到:目标自主确定、内容自主挑选、方法自主运用、知识自主习得、问题自主发现和解决、规律自主揭示、能力自主提升、习惯自主养成。其实选择是人生不息的行为表现,是学生主体意识、行为、能力的具体表现,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群体性生命活动,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关爱个体生命,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融入个人的气质和风格,浓缩和凝练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下,转化为学生的思想、知识和能力,从而彰显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命力量,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一代新人,实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想目标。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