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生活走进思品课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873 日期:2024-05-06 来源:论文网
思想品德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在生活中去正确指导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学会做人,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都应探索和实践的课题。下面就思想品德课要贴近学生生活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及社会,教育活动或作业应当是社会性的”。对于学生来说,社会生活中的日常交往是一个大课堂,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学活动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知、感悟、学习并掌握知识,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如在讲到孝敬父母这课时,请学生首先了解本村孝敬父母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在了解村中是否有不孝敬父母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之后进行对比,既提高了课堂吸引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用身边的事例教育了学生,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网络已经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除去学校、社会生活以外,网络成为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通道。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教学中就这一问题,也不能忽视。如在讲到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时,结合“有人在网上公开了某人的日记,自己的照片变成了妖怪”等现象进行讨论:“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使学生明确这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是错误的做法。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
  要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还要学会“合作、创新、求实、奋进”。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人人参与教学中,个个投入学习中。那么,教学方法就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教无定法,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应该开放学生的嘴,开动学生的脑,让他们去说,去辩,谈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观点。适当运用小品,课堂剧,辩论会等方式,教师要能做好导演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环境。课堂上同桌互动合作,前后桌互相交流,学生可以离开座位,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也可以走上讲台,谈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在讲到孝敬父母一课时,把学生的座位摆成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一样的形式,让学生就一些有关孝敬父母的问题,实话实说,说出自己的做法,想法,并判断正确与否,以及原因。从而养成孝亲敬长得良好品德。
  三、用所学知识指导学生生活
  学习不是目的,目的是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学生行为,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听出来到,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实践。教师可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行为目标,组织学生拥军优属,义务植树,我给妈妈洗脚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学会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从而达到单独空洞的说教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提高学习和生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让社会更加和谐,让生活更加美好。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