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都对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新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经验。思想品德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活动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
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非常值得考虑的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上好“活动课“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特点
教材针对性强。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思想品德课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体现主体
思想品德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如我让学生针对本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一江清水送北京”的现象,让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认真深入到学校、村组、家庭驻地周围地区,对其环境及依法治理环境等情况进行参观调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和资料分析,如实填写调查报告。在参观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就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环境问题,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危害和后果。并针对这一问题,对本地区应如何保护和治理该地区的环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根据“调查报告表”的内容在小组或班内进行交流。教师对交流情况及调查活动进行必要的评析。体验环境问题的危害性、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增强自己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培养创新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总之,活动课以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体现了新课改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教师只有积极实践,科学探索,和其他学科密切配合,使活动课向着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方向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