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609 日期:2024-05-03 来源:论文网
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情绪的两极化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教育的误区都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呢?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在尊重信任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尊心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心理品质,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进取的动力,向上的“能源”。因此,每一个老师都要尊重学生,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因此能深刻地、创造性地得到展开。信任犹如一座桥,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它使老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形成友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地给学生进行定位,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必要的信任。尤其是后进生,只有在得到鼓励和平等的信任时,才会有自信的微笑,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其他各项事务,最终走向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学习。反之,教师如果把对学生的不信任和失望流露于言谈,表现于行动,就会挫伤学生的自信。
  二、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一个个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如果只会按一种固定的方式或老师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是不会形成创新能力的。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敢于求异,打破思维定式,多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是主动积极的“主人”。

  三、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研究,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让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看待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取长补短的好习惯。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了科学的数学课堂。
  四、在积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任何人都渴望被赏识,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时,就认为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就能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善于合理适当地应用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沟通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五、在体验成功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学生教育的成功不必非要由失败来铺垫,它应该是不断地由体验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
  当然,我们也不回避失败后的失败,当学生失败了,首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失败后的成功之处,重新确立适合学生的目标,从头再来,让他们相信暂时的挫折不会阻挡成功的脚步,相信自己,永不放弃。
  走进新课程,研究新课标,培养素质全面的现代人,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研究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上几点,仅仅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经验和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