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具体思路表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要素。当前,在不少教师中,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意识淡薄,教学方法简单,单纯的“讲道”,使思想品德的教学成为空中楼阁,学生的知行不一,造成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严重下降,因此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已迫在眉睫。要想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必须让品德扎根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引领学生用心去经历生命的美好与艰辛,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心去感受人生的奋斗与幸福,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同时又通过生活来提炼学生的品德。因此必须把学生的活动、生活、各科教学以及社会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一、让活动融入思想品德教学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获得知识是各科教学学习的最基本形式。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每个人的内心感悟的过程。四年级的品德课《我们的合作》学习中,我组织了一次合作活动,其中有七个同学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有两人分别担任正副组长,讨论怎样合作,并制定计划。老师看完他们的合作计划后,并未做指示,只是提醒他们按计划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体验活动的成功与不足。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总结活动的经过,认为有两点美中不足:1、准备不充分,如慰问节目(唱流行歌曲)老人们不欢迎;2、打扫房间时卫生洁具不够用。接着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得出结论:活动时每个人要注意密切配合、分工明确,同时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搞好调查工作,如调查老人喜欢什么样的节目、他们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困难需要解决、怎样呼吁社会来帮助老人们等等。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明白了道理。生活化的活动实践能使学生用心去经历、体验,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活动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明白了教学目标——许多事要合作,同时又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要懂得尊敬老人,做事要集思广益,做好充分准备。活动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得到了内化。
二、让生活融入思想品德教学
“生活是一切道德得以产生并且存在的沃土。” 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四年级品德课《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就可以通过我们的生活实际来完成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生活,了解生活离不开塑料;但任何事情有利也有弊,废旧塑料也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污染。那么我们应怎样处理这样的矛盾呢?我们的国家为什么要颁布禁塑令呢?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什么呢?选取社会热点问题既能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又让学生觉得环境保护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大人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在知识上深化了他们的认知,行动上指导了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让社会融入思想品德教学
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实践思品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因此必须通过社会来完善学生的品德、巩固教材的知识。例如,思品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不拥挤、给老弱病残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者视而不见、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绿灯等等,类似的行为肯定削弱了学校的教育功能。我们只有正视这种现实,变负面教育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应该怎样去做呢?我们要注意与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削弱负面教育不利因素的影响,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去社会中实践自己的是非观,获取家庭、社会的积极评价,让他们从家庭、社会的积极评价中获得愉悦的感情体验,以此来巩固他们的道德认识,巩固他们内心的道德标准。风雨过后是彩虹,这时候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标准将坚如磐石,从而彻底削弱负面教育不利因素对他们的影响。
四、让各科教学融入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综合性学科,客观上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生活化教学,实现综合性体验。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小学品德课《衣食来源》和语文课《杂交水稻之父》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应该密切注意思想品德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杂交水稻之父》讲述了袁隆平历尽千心万苦培育出杂交水稻,说明了粮食来之不易,这和小学品德课《衣食来源》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各科教学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使思想品德教学不再孤立,又增加了思想品德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鲜活的课堂。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进了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一定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正确处理好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等主要因素,引领儿童从书本走向日常的现实生活,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儿童的内心,开拓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注意各方面教育因素的相互渗透、彼此联系。这样,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各种基本素质的协调、和谐发展,最终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高效性。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 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