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060 日期:2024-04-28 来源:论文网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它为中学语言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通过课堂、课外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教学目标,是指导中学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那么,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和需要,加快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呢?我们进行了探究。
  一、突出网络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
  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说:“教师的教为的是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有对象、有内容的,这就是学习的客体。谁来学呢?学生。学生必然是学的活动的主体。”从学习的过程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和感知、通过他自己的思维进行,别人不能越俎代庖。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库存,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钱梦龙老师提倡“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学,这个“人”就是学生;“目中有人”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网络环境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发扬教学民主。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师生的阅读共同产生,不一定都是教师预先设定。例如童话故事的教学,一般都从情节入手,但是笔者在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视频认真阅读《七颗钻石》时,没有把情节分析预先设定为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后,再进行课堂讨论,我问:“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否需要赏析?”如果学生说需要赏析,我便组织讨论故事情节;如果学生说不需要赏析,那就放过去,因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明了。结果大多数学生说不需要,于是我就跳过了故事情节的分析,直接讨论小姑娘的形象。
  二、利用网络,让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同步进行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过去的阅读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接收学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的点拨可以是一般方法的指导,也可以是具体问题的解答。但不论是一般方法的指导还是具体问题的解答,都要注重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概括出认识问题的规律性,不能满足于得出一个答案。
教师的点拨可以在学生自读遇到理解障碍之后,也可以在遇到疑难之前。例如学习了初一语文第四单元“多彩四季”后,我们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对单元内容进行阅读自学,同学们通过网络自己分析课文,寻找解答问题的路径;通过网络进行自我阅读,得到启示;通过网络破解学习难题,效果与成绩的取得同步提升,事半功倍。
  比如,古诗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什么学生感到古诗文难学?说到底就是对文章的环境、气氛、人文素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意图不理解、不掌握,没有学习的重要基础的外围条件。只要我们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学好古诗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是:在每学习一篇新的古诗文之前,总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多媒体选取与本诗文有关的资料或者背景音乐,同步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先通过欣赏与历史背景相似或者相同的画面激发其内在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配以文字、音乐、动画或者电影、电视等资料,进行点拔,使师生共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达到如期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共享网络特色,提升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的能力
  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应采用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独立思考问题,能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克服思维的盲从性和依赖性。由于不受旁人的影响,由于没有现成的结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得出的认识往往比较客观;而且,独立思考思维训练强度大,思维能力提高快,能够较快地培养自学能力。所以,在学生自读课文时,应鼓励独立思考。但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如果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的阅读往往会陷入迷惘困惑之中。因此独立思考必须与集体讨论结合起来。
  集体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发挥课堂学习的集体性优势。在集体讨论中,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启智开悟,可以化解独立思考碰到的疑难和障碍,还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结合起来,两者相得益彰,思维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组织学生讨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发表观点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讨论的问题有些来自学生。一般来说,来自学生的问题比较容易激发讨论欲望,因为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当同学提出问题时,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冲动,以满足自尊心和好胜心。
  例如学习初二语文上册第二个单元时,我们事先将与本单元有关的课文内容,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点下载、链接到学校网站,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借助学校网站提前进行学习。特别是对于与课文有关的外延知识,向中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能够在自由学习的海洋中发奋学习,个别学生因此写出了高水平的文章,讲座发言时,部分中学生列举大量事例,激烈程度不亚于一个小型的辩论会,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突出一个“活”字,抓住一个“变”字,强化一个“果”字,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