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阅读”实施的途径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024 日期:2024-04-27 来源:论文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贯彻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数学学习中,适当运用阅读方法,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有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有利于沟通不同学科的学习,使学习方法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何进行初中“数学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课前预习性阅读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也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
  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若有必要,还要设计相应的与旧知联系的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或与新知相关的有趣练习题,促使学生主动预习。新授前,还应检查预习的情况。上课时,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彼此交换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完全理解所学内容,而且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二、课堂提示性阅读
  1.为引新而读
  学生学习新知,不仅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且也需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一些新知识学习前,恰当地安排一个阅读环节,常常能激发起学生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从而产生新知学习的“自我需要”。
  2.为探知而读
  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维方向的偏差产生思维阻滞,此时引导阅读教材,常常能使学生突破定势、激活思维,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阅读概念:
  (1)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
  (2)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
  (3)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而闫老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是这样做的:
  师:下面同学们就从书上阅读“同类项”这一概念,归纳出它必须要满足几个什么样的条件?
  阅读指导:
  (1)注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
  (2)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如果有的条件不满足,尝试举出反例来。
  师:找同学分析概念的条件,最后教师板书概念。
  3.为释疑而读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主要是指在听课、讨论、解题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而进行的阅读。由于这样的阅读通常是学习进程中自发进行的,需要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来支撑,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疑点引导他们去阅读教材中的关键,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
  如杨老师在讲授新课本八年级数学下册“16.3 分式方程”时,在其第二课时课文内容教学后,引入课堂练习时,运用了如下阅读材料:(投影)
  根据“两个分式的值相等且分子相同,则它们的分母也相等”,得x-3 =x-4,化简,得 3 = 4 。这位同学做到这里,感到奇怪,不知到该如何做下去。
  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仔细地阅读上述材料,这位同学的表达结果有错误吗?
  (2)如果没有错误,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把解答写完整;如果有错误,请口头表达一下你的思维过程。”
  等学生对以上材料阅读、思考后,我们针对要求回答的问题,首先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再请他生补充和优化,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请力所能及的学生板演自己的思维结果,其他学生在本位书面表达。教师巡视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小声给以个别指导;着力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且做讲台指导;而后学生带着对以上阅读材料的认识自主课堂练习。练习的内容是课本设置与教师编制的有机结合,练习的数量视课时的剩余时间而定。以上教学流程的顺序一般是:阅读练习材料(2分)→交流材料问题(2分)→自主课堂练习(6分)→提出尚存问题(2分)→引导启发讲解(6分)→总结课堂所学(1分)→布置课下作业(1分),此时段约为20分钟。
  我们知道,阅读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详细地阅读数学练习,则不能准确地理解它,也不能熟练地掌握它,更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因此,“数学阅读”的基础地位应当巩固,课堂练习的思维训练理应加强。教师这样对待课堂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使他们的思维训练得到强化,还能使他们的数学语言得到丰富,更使他们的数学表达科学有序。
  4.为悟法而读
  是指在新知学习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迁移性而进行的阅读。指导此类阅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自觉渗透的意识,同时还要善于从平常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对学生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课外延伸性阅读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引领他们多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如《数学学习周报》《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故事中的数学》等。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报刊杂志,要求学生认真收集整理课外作业、寒暑假作业中的趣题、趣事等。使他们的思考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尽量为他们创设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班、校及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一些数学活动,让他们满足自己的展示欲望,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