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已走进课堂。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作为历史老师的我面对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学生观的转变
我强烈的感受到自己就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者,因而努力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新课改教学的实施提供先决条件,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本人在思想上已把学生看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可以教育引导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健康成长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在历史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锻炼学生的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特别是在小制作活动中,当同学们拿出自己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制作的形形色色的商周青铜器,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观摩时,教室里立即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老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体会着中华民族先民们的聪慧与伟大。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时,让同学们观看89页的四个兵勇,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用黄泥制作出来。尔后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评奖。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加强,同时更加浓厚了他们学历史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看成学习的机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而是根据已有经验,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很多,像讲历史故事、表演历史剧、编历史小论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借助地图、图片、电视、多媒体等。
三、历史教师的素质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有时需要教师创设历史情景,建构探究课堂。
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1.划分活动小组,建构合作式课堂。如我在教学《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一课时,在课前我和同学们共同制定了学习的主题:“流金岁月,寻找英雄”,同学们根据学习的任务,分成五个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报刊、书籍、寻访老人等方式去查找资料,然后将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在课堂上用各种形式加以汇报,他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再现了焦裕禄、王进喜、雷锋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当然,合作的具体方式灵活多样,选择什么时机合作,以什么样的方式合作,要由具体的学习内容而定,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好看而合作。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对意义的建构。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事倍而功半。
2.营造和谐氛围,建构情感化课堂。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呆板、抽象,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由活生生的画面构成的。历史人物也是鲜活的、具有一定情感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让学生与历史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和情感交流,,深刻认识历史有着重要作用,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合理运用,可以为教学活动注入崔化剂,有了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步入学习的佳境。
3.主动参与乐于研究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多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学习历史知识,结果是“背完就忘,考完就扔(书)”。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历史,不仅所学的知识质量不高,而且记忆的牢固程度也很低,降低了学生的兴趣,限制了其思维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作为历史教师,寻找符合研究式学习模式并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认为适当地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而撰写小论文恰恰属于研究性的学习方式。
五、把学生当作朋友,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第一,要想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自己转变为“伴奏者”、“研究者”及“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那么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就必然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式的合作关系平等对待。教学中要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即使是错误的看法,教师也要耐心倾听。要艺术性的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与学生交换看法,纠正其错误观点,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而不是旧的传统的那种被动式的师讲生听、师主生从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渐立渐固,学生也敢于发问,敢于主动与老师质疑。由于教师不时对新的不同的观点给予肯定,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展开的教育教学能够刺激我们的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不就正好达到了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吗?学生的心灵得以开放,个性得以张扬,创造力得以开发,这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梦寐以求的。第二,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上,要以尊重、理解、宽容、赞赏的态度来处理师生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判断和意愿,维护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时还应该学会宽容,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欣赏他人。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浪潮,我们肩负重任,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反思传统,取其精华,洋为中用,把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学习为舟,以研究为桨,以人格为帆,探索出符合历史教学实际的道路,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命力,新的课程改革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我们的历史教学势必走出新的天地。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课改下历史教学心得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